林雪专访 易北河畔的小美人鱼
- 舞蹈老师
- 2018-11-09
- 616
文、摄影:陈亦璐
芭蕾杂志:小雪你好,给我们讲讲你是怎样进入汉堡芭蕾舞团的吧。
林雪:其实在国内的时候,得到的资讯不是太多,我对汉堡团包括Neumeier都没有什么了解,更不要说很多国内看不到的戏剧芭蕾作品。在参加洛桑芭蕾赛的时候,在几家有意向的芭蕾学校中,汉堡芭蕾学校给我提供的是全额奖学金,这的确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个因素,而且我那时也很强烈的想到外面看一看,正是因为一无所知,所以才更好奇。来到汉堡团之后,发现这里的作品种类特别的多,以前在国内主要练习的是很主流常见古典剧目的变奏选段,到了这边,各种古典,新古典,现代,我刚进汉堡芭蕾学校的时候发现还有可以披散头发表演的古典风格的作品,觉得特别新奇。在汉堡芭蕾学校学习的时候我们还要修舞蹈史这类文化课,学校里的图书馆有大量的文献资料。这边的作品多样性让人不觉得练功很枯燥,可以激发对芭蕾的兴趣和热爱。汉堡芭蕾舞团的剧目数量很大,但我们演员规模却有限,不像那些上百人的大团,可以给不同演员分配不同的任务,在我们团里特别是群舞演员,几乎每一个作品都要参演,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排练六七部戏,这样的演出强度很大,但也很锻炼人。我以前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风格的演员,是在汉堡发现了属于自己的路线。
芭蕾杂志:那么来到汉堡学习,就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适应的过程难吗?刚才看你在超市,日常的德语已经很流利了,感觉你已经完全融入了德国当地的生活。
林雪:在着手准备来汉堡学习期间,我在国内上了一点点德语课,但是每周一次的课程实在是太少了。到这边来之后,学校和舞团里有各国的演员,大家还是英语交流为主。在生活里还是要用到德语,可是我又实在没有时间去上那些每天授课的语言班,还好在这边认识了一些华人朋友,有一些在德国长大的华裔,平时和他们交谈可以学到一些日常口语。
芭蕾杂志:除了日常生活之外,在芭蕾方面,对德国和国内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林雪:不同点很多,这边非常强调表演,特别是我们团长Neumeier是公认的戏剧芭蕾大师,他对国内所看重的演员的身材条件,却并不是太在意。我在国内属于条件不是太好,四肢不够修长,可这边更看重的是艺术表达和表演以及动作能力,所以在进团第一年的时候,团长就把我排到了《小美人鱼》主演的第四组(即主演候补)。
芭 蕾杂志:而现在才不到三年,你就拿到正式主演了。
林雪:是啊,现在回想一下,以前觉得这个目标很遥远。在出国之前,也曾有人劝过我,留在国内会更稳定,中国演员到欧洲发展会有各种阻力,所以当时虽然很强烈想出国看看,但并没有给自己定太高的期望。
芭蕾杂志:《小美人鱼》这部作品谭元元在旧金山芭蕾舞团主演过,中芭近年也在演出过,这么多位中国小美人鱼中,你是最小的,唯一的90后。
林雪:其实第一场的时候还是觉得很紧张,跟我搭档的舞伴,我们两个在芭蕾学校就是同学,彼此很有默契,但他也是这回第一次扮演剧中安徒生这个角色,等于这场我们两个人都是首演,只有演王子的那个演员,他的经验比较多。而且一月的时候我们团还有别的演出,所以留给我们的排练时间就很紧张。第一场上场前我感觉压力很大,演王子的演员还安慰我,让我放松下来,他说他会在台上带着我。所以最难的那段四人舞(剧中王子、公主、小美人鱼、安徒生)也是靠舞伴的配合才成功演下来的。那是一段可以说让人非常纠结的戏,编排上就有特别多非古典芭蕾的不规则动作,有些比较别扭,同时表演的要求也很高,演的时候好像能感受到小美人鱼内心的痛苦一样。我还要感谢的是我的妈妈,从我考进北京舞蹈学院她就陪我一路走过来,这次准备主演小美人鱼的时候,正好是冬天她来德国探亲,那段时间我压力很大,每晚睡觉脑子里都还在过动作,精神上休息的不是太好,多亏有妈妈在帮我打理生活。本来她原定一月中就回国过春节的,当我被团里正式通知主演小美人鱼,妈妈特意改签了机票,为了能看到我的演出。
芭蕾杂志:接下来比较重要的角色就是3月14号《奥涅金》中的女二号奥尔加了
林雪:奥尔加在剧中要出场两幕,我们第一幕的排练机会相对充裕一些,第二幕联排的次数比较少。有时候时间紧张我会拿团里的资料录像来参考,但是我的指导老师很不赞成这种方式,她认为每个人要有自己的表演特点,参考录像就会局限自己的发挥。这一次奥涅金的演出,我们团的客座首席AlinaCojocaru也来了,她演Tatiana,最近正在和我们排练,她真的好棒!技术非常完美,表演也特别自然,跟她一起排练收获很大。而且她分享的经验就是,每一次学习一个新的角色,她都会把重点总结在本子上自己揣摩,而不是去看现成的录像照搬别人的套路。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欧洲这些明星首席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美。
芭蕾杂志:在汉堡团的这几年,你也接触了很多客座明星吧?
林雪:是的,这些在国内从来没有的机会让我大开眼界。前不久莫斯科大剧院的首席Zakharova来我们团排练《茶花女》,每天还和我们一起上课。她的条件真的是太棒了,真是上帝送给芭蕾的礼物。而且根本看不出来她是已经当了妈妈的人,我相信除了天赋,她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努力,才能一直保持在如此高的水准上,造就今天的她。《茶花女》是我们团的代表作,去年我们还去圣彼得堡演出了茶花女,由马林斯基的首席Vishneva客座主演——她在圣彼得堡真的是一个大明星般的待遇,所到之处,不论是排练还是演出,都有无数的镜头对准她。
芭蕾杂志:Vishneva曾经也是洛桑赛的参赛选手之一,并且获得了金奖。
林雪:对,我在youtube上看到过她比赛和上学时的资料,可以看出来她从小就非常出众。
芭蕾杂志:能去圣彼得堡这座芭蕾之都演出的感觉一定是终身难忘。
林雪:是的!圣彼得堡太美了,到处都是历史建筑,我们的演出在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这个剧院没有马林斯基和莫斯科大剧院那么的大,但是风格也很传统。不过有点让我们团不太适应的是,俄罗斯的老剧院,舞台都是斜的,去莫斯科演出的时候也是,他们连排练教室都是采用了斜地板,站在上面掌握重心相当吃力。而德国的剧院现在都不再采用斜台了,这一点和美国比较像,我们二月去美国巡演了几站,美国也没有斜台,所以每到一个新的剧院适应场地会容易一些。除了海外巡演,我们团每年还会固定去南德的巴登巴登演出,巴登巴登的舞台面积很大,我们团长特别喜欢那个舞台,因为可以完全地展现他的舞美设计创意。不过大舞台演员就很累啦,哈哈。
芭蕾杂志:说到舞美,众所周知,Neumeier不仅是编导大师,同时他的很多作品,都由他本人设计服装和舞美。
林雪:是的,Neumeier在美学和文学上都很有造诣,可以说他的学问非常渊博,远超出大家对于“舞蹈家”或者“舞蹈编导”的固有定位。每年圣诞,我们全团演员都会去他家一起过节,他的家里满是收藏品,各种藏书、工艺品、雕像、资料,尤其有很多关于尼金斯基的。
芭蕾杂志:所以才会有被舞迷称为神作的《尼金斯基传》,也是你们团上次来华演出的作品。
林雪:对,Neumeier他对那个历史时期的芭蕾很有研究,这在他的很多作品里都有体现,可以说他的作品风格相当广,还有不少是非常前卫大胆的,有一些作品我觉得我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我相信接触多风格可以提高舞台经验。Neumeier就非常愿意尝试各种风格各种作品,他的收藏品里还有关于《红色娘子军》的资料。他不排斥任何新风格或者新作品,总是说“Oh,that'sinteresting”。而且非常难得的是Neumeier可以同时驾驭古典和现代,不像有一些编导,如果是擅长现代芭蕾,就几乎不碰古典,或者古典风格的编导不屑接触现代。在我们团,绝大多数的演出都是Neumeier本人的作品,这其中也包括天鹅湖、胡桃夹子这样的古典剧目,同时还有像Messias这样非常前卫、打破古典动作套路的现代舞。
芭蕾杂志:能在这样一位大师的团中跳舞真让人羡慕。
林雪:是的,能被Neumeier选作主演是很大的荣幸,和他一起工作特别开拓眼界,加深自己的艺术见解。我现在觉得当初在洛桑比赛的时候能被汉堡芭蕾学校选中是非常幸运的事。我是在这里接触到的戏剧芭蕾并且喜欢上了这类风格。如此巨大的收获远超过我自己曾经奢望的,虽然作为主演很紧张,但是用心去感受的时候真的是很享受舞台那一刻。神赐给我双脚跳舞,我将一切荣耀归给神。
芭蕾杂志:在《奥涅金》的演出结束后,我看到剧院外有很多观众等待在演员出口,在你走出剧院时他们向你鼓掌祝贺你成功扮演奥尔加,这些观众能知道当晚是你第一次扮演这个角色,可见他们非常懂行。
林雪:我当时也有些受宠若惊,大家都说是因为Neumeier在汉堡四十多年,他不仅把汉堡芭蕾舞团一手栽培起来,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忠实观众,我想这说明观众群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事业,Neumeier在汉堡的成功是个很好的例子,非常值得国内同行们借鉴。
芭蕾杂志:最后再问个很多舞迷都好奇的话题吧,关于你的足尖鞋。一般你多久就需要换一双新的足尖鞋呢?对于足尖鞋,你自己有什么小习惯吗?
林雪:通常演出的话一场演出就要废掉一双鞋,强度大的甚至需要一场两双。我收拾足尖鞋没有什么太特殊的习惯,主要就是缝鞋带,然后软化一下鞋底,我没有缝鞋头的习惯,所以每次收拾一双足尖鞋大概只要20多分钟就好啦。
本文由bosco于2018-11-09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0050.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0050.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