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鉴赏 > 正文

Marius Petipa:古典芭蕾之父


佩提帕是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享有古典芭蕾之父美誉,这是相对于法国浪漫芭蕾而言。在十九世纪的芭蕾舞蹈中,法国芭蕾诉诸浪漫情怀;佩提帕把法国浪漫芭蕾带到俄国,受到俄国政治、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转变,作品比较诉诸理性。感性与理性是人类心灵两大基石。       十九世纪后期,俄国芭蕾在编舞家佩提帕与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明库斯等人努力下,圣彼得堡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芭蕾新首都。

         第一节 佩提帕时代(旅俄1869-1903)
        1819年佩提帕(彼季帕Marius Petipa, 1818-1910)出生于法国马赛,幼年跟著父亲学习芭蕾与出国表演。后来进入巴黎歌剧院附属舞蹈学校学习,未被纳入剧团编制而离开。前往西班牙工作三年,观摩当地民族舞蹈,必有助于日后编导芭蕾舞剧《唐吉诃德》。1846年佩提帕在马德里时,与法国大使馆官员夏托布里安侯爵的妻子陷入婚外情。侯爵对他下了通牒,要求决斗。次年,佩提帕跟随父亲转赴俄国。
        从1869到1903年间,佩提帕担任马林斯基芭蕾舞团(俄帝国剧院芭蕾舞团)艺术总监,长达卅四年。这是俄国芭蕾黄金时代,圣彼得堡取代巴黎而成为世界芭蕾首都。佩提帕移往俄国,乃因1847年他父亲应聘前往圣彼得堡,担任俄罗斯帝国剧院芭蕾舞团教师。佩提帕跟著前往,加入该舞团。佩提帕倡议兴建马林斯基剧院,1860年落成启用。此后,俄帝国剧院芭蕾舞团取得固定表演场所,改称马林斯基芭蕾舞团。1862年佩提帕担任芭蕾编导,1869年担任艺术总监。
        佩提帕曾与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编舞家列夫.伊凡诺夫(Lev Ivanov, 1834-1901)合作,共同创作《天鹅湖》、《胡桃钳》、《睡美人》等不朽芭蕾舞剧。他也採用明库斯的音乐,编导许多芭蕾经典舞剧,包括《唐吉诃德》与《舞姬》等。佩提帕建立俄国古典芭蕾,掌握理性、学术及学院派、清晰度高与规则性强的原则,异于法国浪漫芭蕾的感性、创造幻想与自由度高的原则,因而享有「古典芭蕾之父」美誉。[2] 他83岁高龄时,还创造芭蕾舞剧《魔镜》,让我们觉得年轻不少。
        佩提帕编导的舞剧具有清晰风格:独舞者舞技高超,群舞动作一致、队形整齐,舞台画面构图丰富。他善于以具象舞蹈动作,铺陈诗意的舞台氛围。他融合法国细腻典雅、优雅流畅的风格与俄国粗旷精神,编排许多舞作 。

 

左图为钟罩型浪漫芭蕾舞裙。右图为薄饼型古典芭蕾舞裙,蓬蓬裙。
        佩提帕缩短女舞者的舞裙。他把浪漫芭蕾钟罩型舞裙(bell-like skirt),缩短到膝盖上方的古典薄烤饼型舞裙(classical tutu-pancake),展现女舞者整条大腿线条,也让观众可以看到双脚打击动作 。
        他把芭蕾舞剧时间延长,并把表演形态固定为一个模式 。他把芭蕾舞的舞步连接起来(称为「舞系」Enchainement),并且确立双人舞的古典模式。佩提帕终身拒学俄语,完全以法语教学,这对当时崇尚法国文化的俄国贵族和上流社会并不会造成隔阂。他的学生分散世界各地,继续以法语上课和排舞,法文芭蕾术语也逐渐成为世界芭蕾舞通用语言。 
 七类芭蕾舞步
        佩提帕为了编舞方便,把芭蕾舞步(ballet steps)分为七类:(一)预备或连结的舞步(Preparatory or connecting steps),例如嵌步(pas de bourr'ee)或是滑步(glissades);(二)升高的舞步(Steps of elevation),例如大跳跃(grands jet'es)或是交织(entrechats);(三)击打舞步(Steps with beats),例如碎裂(bris'es)或是羚羊跳(cabrioles);(四)旋转姿态(Pirouettes),(五)姿势(Poses),例如阿拉伯式(arabesque)或是雕像式舞姿(翔姿attitude);(六)手臂运行(Port des bras);(七)踮立(Pointe work)。这些都是表现性的范畴,是以其艺术功能而非纯粹技术界定的,就如诺维尔的列表(Noverre's list)所示

三段式双人舞
        佩提帕确立双人舞(pas de deux)的三段式标准制度:慢舞(法文adage, 义大利文adagio)、炫示部舞(variations, 变奏或变体舞)、结尾部舞(退场coda)。        第一段慢舞是由男女首席舞者共舞。进入第二段炫示部舞时,男舞者作为辅助性角色先行退场,由女舞者急速独舞,与先前慢舞形成强烈对比;接著女舞者退场,男舞者进场急速独舞。第三段结尾部舞也是男女共舞,但是以男舞者为中心;男舞者尽情炫耀其最快速舞步,像旋风一般斜走或绕行舞台,通常以令人荤眩的轴舞结束。 
        古典芭蕾型态还有三个要素:舞径(Chemin)、默剧(Mime)、舞群(Corps de Ballet)。它们分别在三齣舞剧展现,并且延续下来:以1581年《皇后戏剧芭蕾》为代表的「几何状态」、以1789年《关不住的女儿》为代表的「默剧状态」、以1841年《吉赛尔》为代表的「立体型态」。
        佩提帕也倡导芭蕾与大型管弦乐结合的表演形式,奠定芭蕾舞剧地位。他总共创作五十四部芭蕾新作,包括《雷蒙达》与《仲夏夜之梦》等。另外还重编上演《海盗》与《吉赛尔》等十七部古典芭蕾剧目;并为卅五部歌剧编导插舞。佩提帕与作曲家明库斯(Leon Minkus,1826-1917)合作,推出1869年《唐吉诃德》与1877年《舞姬》等作品。1910年去世,享年九十一。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