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学生艺术团舞蹈团团长胡蕴琪 梦想还在继续
- 舞蹈鉴赏
- 2018-11-09
- 476
一个爱做梦的女性,用几乎半生的时间在让梦想变为现实。如今,她的办公桌上、书架中,到处摆放孩子们送来的贺卡、许愿星,橱柜里堆满了红色的奖状……她就是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舞蹈教师、上海市学生艺术团舞蹈团团长胡蕴琪。
弄堂里的“小老师”
1952年,胡蕴琪开始了她的梦想人生,从小调皮的她却时常被幼儿园老师的模样所吸引:长长的辫子、一身白色的连衣裙、还有一个蝴蝶结。而最让她羡慕的,是老师弹钢琴的样子。于是放学后,年幼的胡蕴琪经常把搓衣板当成钢琴,幻想着自己在上面弹奏出美妙的音符。
自幼精力充沛的她,还会不时把幼儿园学到的舞蹈教给弄堂里的小伙伴们,“只要我一挥手,他们就都围过来,我教他们舞蹈,也不管那些大人看不看得懂。”回忆起童年里的岁月,如今已近60岁的胡蕴琪依然一脸神往,“现在偶尔想想,也许正是小时候的点滴,才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直到现在。”
三次梦碎难圆“专业”情怀
60年代中期,初中时期的胡蕴琪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好强好胜的她一心想参加部队文工团,成为一名文艺兵。于是,无论新疆军区、广州军区、前线歌舞团、总政歌舞团……几乎能报名的都考了一遍。
凭借一段《我为祖国献石油》,这个貌不惊人的小姑娘赢得了评委的青睐,顺利通过初试。为了下一轮考试,胡蕴琪开始每天在家练习红色娘子军的必要基本功:“倒踢紫金冠”,“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懂,全都靠模仿自学,每天在家反复练习。”因为没日没夜的练习,家里的门把手被胡蕴琪扶断了,妈妈端进门的菜也被“踢”飞……
复试过后,她因为“成分”落选了。虽然在家哭了几次,但年幼的胡蕴琪心里暗暗下了决心,愈挫愈勇。
1968年,因为舞跳得好,胡蕴琪进入了立新船厂,成为厂内文艺骨干积极分子,这下,她心里彻底乐开了花。那时候的胡蕴琪整天沉浸在演出中间,为工厂编排舞蹈节目、做广播员、和小分队一起演出,到各个港口慰问海员。又正逢市里专家被下放,她由此得到了许多老师的专业指导。
不多久,上海歌剧舞剧院看重了胡蕴琪编排的一出舞蹈,打报告到厂里,希望能够借调她到本单位从事编舞工作。为了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胡蕴琪也积极和歌剧舞剧院互动,仿佛已经有半只脚跨入了“专业”的队伍。
然而,领导以厂里需要人才为由,拒绝了对方单位要求,她的梦想又第二次破碎了。
但她仍不放弃,为了一圆自己的“专业”梦,让厂里不再有理由“卡”自己,胡蕴琪决定以正规招考的方式突破。正逢北京广播学院招考,她二话不说就去应试,一路上过关斩将通过三次考试,政审也以单位的一致好评通过。“领导开始交代,到了北广要怎么怎么,我每天都在想象怎么走进门岗,怎么演出,怎么学习……”仿佛终于碰到了自己的梦想,好像一切都在眼前。
一张体检单,再次撕碎了这个女孩儿的梦想。也许是太过兴奋,胡蕴琪多项血液和检测指标不理想,北广将她拒之门外。“这真叫闷棍!”胡蕴琪感叹道,“我心里想,可能自己和专业再也无缘了。”
从最初梦想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一名舞蹈编导、一名广播员……一晃眼,已过去了8年光阴。
为梦想放弃好工作:他们都叫我傻子
70年代中期,虹口区一些小学、文化宫陆续邀请胡蕴琪编舞排演节目,几次下来,胡蕴琪发现,孩子们特别天真纯粹,那些目光成为了她创作的源泉,于是一个新想法开始在她心中暗暗萌生:成为一名舞蹈老师。不多久,她编排的舞蹈《跳橡皮筋》在电视台播出,更是坚定了这个信念。
少年宫领导特地到工厂邀请,让胡蕴琪走入了虹口区少年宫。“你不知道当时有多么激动”,提起当年那段初为人师的日子,胡蕴琪依然十分兴奋,“当时人家都说我是傻瓜,要知道工矿大企业比当老师的“臭老九”要高很多,仅粮票就要多五六斤、福利待遇、工资都很多。”但这些显然都无法撼动胡蕴琪的决心,一进少年宫,她就赶紧摸钢琴,在偌大的镜子前旋转起舞,流连忘返。
她在心里下定了决心,我要教孩子们!
不过很快,胡蕴琪就意识到,做一个教师并不简单,除了单纯对事业的热爱,更要注重对孩子心理、生理、教育方法等各种方法。于是她在教导之余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让自己的羽翼日渐丰满。
儿子在钢琴背后长大
胡蕴琪的家人,在事业上给了她莫大的支持。原来,除了现在的儿子,她曾经还有一个“孩子”。“那个时候年轻不懂,为了工作爬上爬下。”由于劳累过度,她的第一个孩子没有了。“当时先生没有怪我,只是心疼我太累了,我真心地感谢他对我的包容。”
日常里,胡蕴琪经常把孩子们带回家,丈夫就在家里做大厨,每天在家中和孩子们做游戏,在学校排练舞蹈,成为了她最快乐的事情。相比之下,她自己的儿子倒成了学生家长们照顾的对象,成了“吃百家饭”的。
有一次,学生家长照例把她儿子接到学校,由于工作太过认真,胡蕴琪根本没有注意到。等一天工作结束后,她突然发现,儿子不见了!
“当时都很晚了,我完全傻了眼,急得一下就哭了。”那时候胡蕴琪的儿子才上幼儿园,她到处找不见孩子的踪影,心急如焚。这时候,从钢琴后面传来小小的动静,儿子跑了出来。原来,是小家伙坐在钢琴背后,睡得太沉了。“从此以后,我就知道,一定要到钢琴背后找一找。”这之后,小家伙始终保持着在钢琴背后做功课的习惯。
创作是我永远做不完的梦
有了家人的支持,胡蕴琪在梦想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80年代她来到了小荧星,创作日益成熟,产生了一批批优秀的节目。但电视台特别快的节目产出,让她觉得无法深入创作。94年专场演出后,面对电视台诱人的专职编导岗位,胡蕴琪毅然选择留在教育园地。1995年,面临中福会少年宫和小荧星双重挑战下,她毅然创建了自己的学校:上海市学生艺术团舞蹈团。
又是一晃十余年,这个年轻的团队已是屡获殊荣,不仅参加了2001年APEC会议开幕式演出,还连续两届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中小学生文艺展演开幕式演出,除此之外,全团多次出访海外,还成为了上海世博会在美国花车巡游中的一大亮点。
胡蕴琪的梦还没有停止,每一天她都在构思新作品,每一场排练她依然亲力亲为到每一处细节,就好像她始终坚守的格言:孩子是我生活的中心,舞蹈是我生活的支柱,创作是我永远做不完的梦。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0568.html
下一篇:刘青弋教授 用学术张扬中国舞蹈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