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鉴赏 > 正文

雪域高原的舞者――记藏族舞蹈家卓玛

从雪域高原走下来的卓玛给我们带来蕴涵着浓郁藏情藏意的舞蹈。而当我怀揣着采访机走近她时,这个灵动的舞者展示的是另一个更为生动且感性的她。采访在一个有着很好的冬日阳光的午后进行,她人性中朴实而温暖的东西也让我备觉暖意。卓玛,一直在用平缓而温和的语调讲述……

命运的安排

卓玛满眼含笑地回忆她一生都感谢的一次选择,然而却是被动的。1978年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到西藏招生。卓玛陪着要好的伙伴去考试,她静静地站在树后看着别人接受考试,却没有勇气走上前去。考试就要结束的时候一个老师看到了缩在树后的小卓玛,于是问她:“小姑娘,你要不要来试一试?”那时侯的卓玛还是个不会跳舞的藏族女孩。可以说她是用《唱支山歌给党听》敲开了舞蹈世界的大门。就是这位老师不经意地一问改变了她的一生。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舞蹈选择了卓玛而不是她去主动地选择舞蹈,然而这种用形体表现的艺术,却在后来的日子成为内向的女孩卓玛最好地诠释生活和表达感情的方式。

灿烂的微笑

面对上天的厚待,卓玛回报以满心的热爱和勤奋的学习。她跳着舞走过自己的少年、青年,她跳着舞旋转于一个又一个舞台,塑造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带给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感动。舞台上,她塑造最多的莫过于母亲,即便7岁那年刚刚分配到西藏自治区舞蹈团的第一次正式登台――在大型现代舞剧《热巴情》中也是跳母亲。对于年轻的卓玛而言,要把握这种需要一定积淀的舞蹈角色是有难度的。1993年的独舞晚会上她第一次表演了舞蹈《母亲》。在这个形象的刻画中,卓玛不局限于外在的表现,力求展示内心世界,将含辛茹苦、无私哺育的“母亲”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以形体,更以母性的精神表现一位真正藏族老阿妈。而背后托起这个形象的是广袤无垠的西藏大地。她时而舒缓时而奔放,腰身的弯曲蕴涵着一种承受压力、抗拒苦难的美。舞蹈界的一位专家这样评价她:在她跃动的身影中,虽能看到民族舞蹈的古朴,但更引人注目并震撼人心的是她那恢弘而潇洒的气质,那对任务造型大胆的夸张与变形,烈火般燃烧着时代的热情……

表演一举成功,当她的舞步结束在最后一个音符的时候,全场爆发长久不绝的掌声,甚至有的观众流下泪水。卓玛最欣慰也最感动的是很多观众看过她的表演后都会这样说:“卓玛,我一定要去一趟西藏……”而每每这个时候,卓玛笑得最灿烂。

舞蹈的灵感

演出和练功之余,卓玛喜欢用笔记录一些情绪化的非常细腻的东西。有时写着写着就迸发出可舞蹈的灵感,她将这悟出来的灵感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在她看来舞蹈是语言的延伸,是可以碰触到灵魂深处的。《珠穆朗玛》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卓玛仅用了20天时间就将它创作完成并搬上舞台,而且一举获得了第二届“桃李杯”舞蹈大赛大奖。卓玛告诉我,舞蹈的创作时间其实并没有一定之规,有时候可能很漫长,有时候却可以非常的短,完全依据于灵感的涌动。卓玛把自己对故乡炽热的感情注入到一个又一个强烈的疾速旋转中。最终舞出了一个藏舞的神话。

如今卓玛做了妈妈,孩子的出生成了她生活最新的焦点。“我第一眼看见他的时候说实话我害怕,他太小了,这么小怎么办?我都不敢碰他……”卓玛微笑着回忆她初为人母时的担心,这种出于爱的担心想必是每一个母亲都曾经有过的。孩子的出生带给她更多的忙碌,但是她很幸福,很快乐。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