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鉴赏 > 正文

杨丽萍:漫山遍野的云南响声

作者:夏辰 陈军吉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么火塘会熄掉呢。”《女儿国》的歌词是前数学老师蒋明初捏造的。“我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把云南的好多猫都搞得下岗了。”

“拍《高原女人》三年,拍26个民族的女人,三年下来,哎呀,感触颇多,就写的这歌词。《高原女人》是为了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准备的。13集纪录片,在央视播出了3集,而且时间很晚。但是偏巧被杨丽萍看到了。哎呀,她一下子就不行了――这歌我要用。这是1993年的事儿。”

2003年,这支歌出现在《云南映象》的舞台上。5年后,2008年8月,蒋明初、杨丽萍和蒋的前同事前音乐老师万里,三个云南人坐在一起捏造一台很云南的演出,核心是只有云南这个地方能发出来的声音,别的地方听不到的。

云南有一首童谣:“太阳雨,下不起,又出太阳又下雨,栽黄秧,吃白米,青蛙出来讲道理。”太阳雨,在云南经常有,天分大半――这边阳光灿烂,那边乌云密布;这边雨下得哗哗哗,那边阳光普照,这种场景在高原上很常见,有时候中间还跨了一道彩虹。“用这个来弄一场。我就想到了风声、雨声、雷声、闪电,把这些声音弄进去。杨老师就想到了麦子。”

麦子被用来模拟雨的声音。树叶模拟蝴蝶拍动翅膀的声音。独弦琴模拟“蝗虫翻山”的声音,水烟筒的声音,水车的声音,燧石打击的声音,摘一片树叶贴在唇上就吹响的树叶的声音,砍一根竹子带着枝叶,凿几个洞眼就可以吹的世界上最长的竹笛的声音……杨丽萍自以为“漫山遍野的”、“彻头彻尾的”、“太云南的”《云南的响声》,2009年5月开始全国巡演。7月巡回到广东的东莞、深圳、广州。

8月6日,深圳保利剧院的化妆间里,杨丽萍接受了南方周末的采访。

在贴着“杨老师”标签的化妆间,记者见到了蒋明初、领衔主演虾嘎、主演之一的小彩旗。虾嘎是那个转动水车、发明世界上最小的“烟盒鼓”打击新节奏的哈尼小伙子,18岁时开始参演《云南映象》。今年9岁的彩旗4岁登上《云南映象》的舞台,她喊杨丽萍“姨妈”。

房子长在岩石上

南方周末:《云南映象》只有一个明星,杨丽萍。《云南的响声》至少还有一个,小彩旗。

杨丽萍:1岁多她就丢在我们家里了。一直到现在。她9岁了嘛。就跟着混呗,在那个队伍里跟着混,人家干什么她干什么。她就跟着混,什么都教,她要学就教呗。她天生喜欢这个,不愿意上学。

南方周末:她可以担得下来吗?

杨丽萍:《云南映象》太简单了,就是打了四下鼓,一共一个八拍嘛,那站都站不稳,也不能打得太多。《藏谜》中也有。因为一个作品,特别是原生态的这种作品,我觉得有小孩,比较像有传宗接代的理念在里面。会让人觉得,有大人和小孩,比较生态,比较像生活。

南方周末:她母亲在哪儿?

杨丽萍:她母亲是我四妹,我最小的一个妹妹。她在村子里当画家,在玉几岛,你应该去去,那个小岛很美,在大理。洱源县双廊镇。一个小半岛,现在很有名,游客太喜欢了。它有点像丽江,原住民还住在那儿,然后各种游客坐着船去,吃农家乐。我的房子也在那里。

我们这个岛上还有很多怪人呐,有一个叫赵青的,帮我盖的房子成了旅游景点,很漂亮。不开放,但可以在外面看。设计得特别好,特别有个性:房子长在岩石上面,树在房间里,树根就是墙壁。

南方周末:你现在的身份属于哪儿?跟民族歌舞团有关系吗?

杨丽萍:退休了,关系还在那儿。但我在云南,不去北京,我把北京的房子也卖了。

南方周末:我看报道,您先生是台湾商人,你把家安在哪儿?

杨丽萍:哪儿都是家。唉,我怎么说?我觉得我现在不太喜欢归属感。我主张少数民族的那种状态,婚姻只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种归宿。它就是一种关系嘛。需要就是关系,不需要大家就像一棵树一样,像流水一样,石头一样。

下一页

本文共 7 页,第 [1] [2] [3] [4] [5] [6] [7] 页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