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舞】精品古典双人舞《萋萋长亭》优美婉约,缠绵悱恻!
- 舞蹈鉴赏
- 2018-11-09
- 925
古典双人舞《萋萋长亭》舞蹈编导:梁群、刘琦舞蹈音乐:选自华彦钧《二泉映月》舞蹈演员:山翀、汪洌
舞蹈荣获中国首届“荷花奖”作品银奖,表演金奖;2000年首届电视舞蹈大赛金奖;2001年在莫斯科举行的首届国际德尔菲艺术比赛中,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参赛舞蹈作品,获得了特别大奖。
萋萋长亭,不由让人想起“长亭送晚”的词句来,但因不是故人相送,而是夫妻别离,不免惆怅之意更盛。舞蹈《萋萋长亭》没有“因”的铺陈,也不见“果”的继续,而是以“长亭”为场所,画地为牢向观众细述“自古伤心多别离”的那一送别场面。编导不假借任何舞台布景、道具、语言,而是通过动作的属性——急缓、轻重、刚柔、直曲和动作的舞台线路来表现人物关系、场面状况和思想情绪,充分开拓舞蹈语汇自身的示意传情之功能。从舞台布局的角度上看,编导采用了2点至8点(舞台的前左、右两角)的斜向线路,所有的动作套路于这一区间内往复,突出了“长亭”的绵长。而舞台的光区也较窄长,且色调低暗,既似夕阳西下,又若黎明即起,“光气氛”的渲染使离别的氛围更加浓重。演员于外线区域上的动作流动,加之低暗的光调让人不禁时时想起那“似有还无”的萋萋长亭。
古典舞《萋萋长亭》的语汇特征既保存有古典之神韵又不乏现代技法的运用。“圆”作为中国古典舞的主体轮廓形态在《萋萋长亭》中随处可见。中国古典舞讲究身法,两位袭承古典舞的演员在《萋萋长亭》中极好地将身韵“活学活用”到动作的招式中去。各种提,沉、冲、靠、含、腆等身法的运用形成动作势态上的舒畅、闪凝、蓄发、延续的特点,成为刻画人物心理和情绪的点睛之笔。
作品在编导上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舞蹈中运用双人舞技法的流畅性。编导一改传统中手扶肩托,一板一眼的把位规律,而是由每个托举动作的发力点人手,从动力起源出发,并利用男女演员自控与互控的方式,寻找一种特殊的互力起源出发,并利用男女演员自控与互控的方式、寻找一种特殊的互力关系,形成了它特有的支撑点与重心。它带给我们的是如此强烈的多变性与连贯性的双人舞把位的新观念,舞蹈中多处出现高难度托举把位的连续转换以及空中、地面的造型舞姿,流动舞姿中重心的失衡变化,而舞者并未显露出丝毫的牵强之态,反而给观者一种自然流畅,轻而易举、一气呵成的感觉,这其中编导的苦心与功力便可见一斑。其次,依据的中国古典舞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民族风格,无论是“圆、曲、拧、倾”的动作体态,还是“欲左先右”的运动规律,编导在双人舞的编创风格上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或淋漓尽致,或点到为止。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身法韵律和审美风格给予了它一个很大的语言契机,编导利用舞者的肢体架构展示了具有审美特征的民族舞姿的静态造型与舒畅流动,同时,几处极具特征的舞姿跳跃及旋转,经过编导的变化与处理,使舞蹈更增添了几分色彩,而这一系列的巧妙编排,既突出了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审美风范,又处处轻描淡写不留痕迹,时而独具匠心,时而写意带过,时浓时淡,时隐时现,古典舞的意味及神韵如甘露般融进了每一个动作处理与细节变化之中,使整个舞蹈也随之生动,润泽起来。那新颖别致的托举,那灵巧轻捷、凌空变化舞姿以及二人用肢体架构的美丽造型,使人目不暇接。更使人动情的是这段双人舞蹈所表现的那种难分难舍的幽深离情。可谓“舞中有情,情中生舞”。
本文由bosco于2018-11-09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1397.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1397.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