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鉴赏 > 正文

从竞技项目到殿堂艺术


从竞技项目到殿堂艺术——2014国标舞艺术表演舞精品展演观察
    12月18日晚,落成不久的北京民族剧院迎来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演出——《炫舞中国梦——2014国标舞艺术表演舞精品展演》。
    此次展演汇集了曾获英国黑池舞蹈节团体舞冠军的《如梦令》、桃李杯舞蹈比赛金奖作品《胡同印象》等中国国标舞精品和数位中国国标舞冠军,令观众大饱眼福。
    作为最早将国标舞引进中国的专业舞蹈社团,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一直致力于国标舞的发展。此次,由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策划的《炫舞中国梦》,既是国标舞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首次以舞台表演形式登陆京城剧院,也是我国将国标舞推向艺术化道路的有力冲刺。 


    从国标范儿到中国味儿
    大多数国人对国标舞的印象还停留在洋味儿十足的燕尾服加大摆裙。当晚,广州市艺校表演的摩登集体舞《如梦令》却以浓浓“中国风”惊艳全场。在京腔京韵的音乐声中,男女舞者头戴长长的羽翎,身穿黑、红戏服,踏着探戈、华尔兹、快步舞等以摩登舞语汇为基础的舞步,一对对翩翩起舞……
    给 国标舞增添国色与国韵,是广州市艺校多年来一直思索的课题。终于,该校老师成兵、瞿腊佳和李玉琨三人联手创作出融摩登舞与戏曲艺术为一体的《如梦令》。该 作品主题来自古代的词牌名,表现了中国古代武士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形象,创造了具有浓郁中国风的国标队列舞。
    要给世界舞蹈语言抹上中国亮色,难度不言而喻。为此,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专业的师生进行着反复的探索与尝试。该院老师吕梓民认为,国标艺术表演舞要充分发挥表演者肢体的整体表现力,这种表现力是特定舞种特性的体现,它和脚下步伐的流动性等都不能流失。当晚,拉丁群舞《胡同印象》就是在这种创作理念下孕育而生 的。该作品用牛仔、伦巴、恰恰等拉丁舞蹈语汇,展现了老北京胡同里大爷大妈们轻松诙谐的生活。 


    从纯舞蹈到有故事
    一 般而言,以男女为伴的步行式的国标舞以舞蹈为主,鲜见用其叙事。对很多编导来说,为国标艺术表演舞编舞比一般舞蹈编舞更具挑战性,因为不仅要知晓舞蹈创作 的基本原理,还要深谙国标舞的所有规则、语汇以及表演技巧,如若不然,不是表达不清,便是跑题,一不小心还可能偏离了舞种本身。
    尽管如此,国内国标舞人仍积极进行着国标舞由单纯舞蹈转向多重叙事的探索,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故事。如北京国际标准舞学院院长朱良津编导的双人拉丁舞作品《永恒的心》,就是根据电影《泰坦尼克号》剧情改编而来。作品以拉丁舞中的伦巴为创作基本语汇,发挥了伦巴委婉、缠绵的特性。
    由北京舞蹈学院孙轶娇编导的三人舞《宅》的叙事性也令人赞赏。舞者们用探戈、伦巴的舞蹈语汇,身份明确的服装和肢体语言,讲述了深居古宅的两女一男之间的情感纠葛。
    “这些作品题材新颖、构思独特,显现出创作与表演的高水平。国标舞艺术表演舞作品近年来已成功地将国标舞技巧融入社会生活和人类情感,同时借鉴了中国五大舞种的元素,使国标舞呈现出耳目一新的审美形态和艺术魅力。”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潘志涛表示。 


    从竞技项目到殿堂艺术
    国标舞在世界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发展也已近30年。在国际领域,国标舞一直走的是竞技路线,被引进中国后,从少儿和专业院校抓起,进步飞速。但令国内不少国标舞人困惑的是,一味注重竞技舞的学习,只会为比赛而比赛,国标舞的艺术性被忽视、被弱化,其未来令人担忧。
    为此,舞蹈家贾作光一再提出:“国标舞不仅仅是含有舞蹈元素的竞技比赛,国标舞更应是含有竞技元素的舞蹈艺术。”秉承这个理念,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努力探索和实践,力求使竞技起家的国标舞拥有更加丰富的形态和更多登上艺术殿堂的机会。
    于是,在此次展演中,观众看到了唯美缠绵的《再别康桥》、虚实相间的《画中人》、细腻纯真的《山楂树之恋》等多部极具艺术水准的国标舞作品。尤其是群舞《兄弟》,创下国内国标舞界前所未有的纪录:舞者均为男子;以国标舞演绎战争。
    “国标舞艺术表演舞是一种创作,是国标舞的另一个发展空间。本次展演的进步在于:作品题材表现日渐丰富,内容与形式的交换关系越来越密切,艺术阐释能力日益雄厚。更可喜的是,从国标选手到演员的转换是一种极大的超越,他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副主席罗斌说。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