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鉴赏 > 正文

【慕羽舞评】云门舞集2《断章》短暂却绚烂的生命篇章

【慕羽舞评】短暂却绚烂的生命篇章  评云门舞集2的舞蹈剧场代表作《断章》

慕羽(舞评人,舞蹈学博士,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委员会会员)

当大幕拉开不久,一群舞者面对你肆无忌惮地挠痒,而且不管怎样挠,都无法释怀时,你会怎样?
在你紧张、难过、开心、安心的时刻,会有什么习惯动作和表情吗?是耸肩摊手咬手指,是双手直觉交错抱胸,还是席地而坐,捶胸顿足?是习惯性地洗手、吃零食,还是擦地收拾屋子?是莫名其妙地哼唱同一首歌,还是干脆张大嘴傻笑,抑或是像《断章》中的舞者一般,全身发痒狂挠不止。有人优雅,有人俏皮,有人性感,有人内敛,有人夸张,有人豪放。有的只是下意识,有的却已经成了佐证自己喜怒哀乐的标志。
我们常常会忽视的这些琐碎细节,当它们经由现代舞编导来重复、夸张、放大,并重新靠直觉意象结构在一起时,则产生了微妙的效果,引得人去反思我们的人生,整理我们的思路,重置我们的思绪。
深秋,国家大剧院戏剧场上演了台湾云门舞集2的一部代表作品《断章》(2004)。编导是英年早逝的伍国柱。虽然与云门的东方美学气质完全不同,但对深谙后现代气质的舞蹈剧场创作而言,解构并重构生活,且并不遵循动作本身的动势逻辑都算不得是什么创新的视角,然而正因为个体生命的独一无二,才使得伍国柱的《断章》呈现出它的独特性,同时又具有开放性;也体现出他对舞蹈剧场美学的认知深度,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见解。
生命断章了,但当晚伍国柱似乎回到了舞台上,不只是为了感怀和追忆,也为了对生命的礼赞。因为,作品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首歌曲,其实都不只属于伍国柱本人,也属于曾经与伍国柱朝夕相处的5位舞者,是他们曾经生活的点滴;当然从另6位舞者加盟《断章》后,也与之相融为一体,尽管他们与伍国柱从未谋面;如今当《断章》被更多的观众看到后,它甚至更不只属于云门2了。只要选择投入自己的心境、情感、故事,台上台下,每一位舞者,每一个观众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
    虽然与编导素昧平生,甚至阴阳相隔,但面对生活的苦辣酸甜,甚至死亡的威胁,我们也清晰地感受到编导对于生命的热爱。而且所有这些,我们都会面对,关键是你采取怎样的态度。就像《断章》的拉丁文原名Oculus,指罗马万神殿穹顶上直径约九米的圆洞,号称“天眼”,它是整幢建筑唯一的光线入口,无论是黑夜白天,无论是否信教,置身其间,并不感到阴暗和憋气,且人人都会自然而然地仰视这份生命的光芒,有时是灿烂的阳光,有时是璀璨的星光;即便黑夜来临,也不是绝对的黑暗,再弱小的微光透过“天眼”,都会变得神圣无比,给人以坚定的信念。
    编导最终选择了《断章》作为它的中文舞名,不是字面的翻译,而是精神的相通,让人不禁叹服于伍国柱的生存毅力和生命情怀。

    舞台上,枯树旁,在不时变化的动态天空背景中,身着厚重冬衣的舞者们团聚在一起,手持气球抬头望天的意象一直浮现。他们共同在不同质感的乐曲中前行后退,不断的跳跃顿足、摔倒跌落、抖手绕指、推手捶胸、鼓腮吹气;他们时而夸张地哭,率真的笑;时而表情狰狞,时而滑稽,时而又分外肃穆。他们也会共同沉浸于儿童般的幻境中,或是牵手跳一曲华尔兹;他们还几度静谧,与热情的音乐形成反差;有时舞者的心灵像是受到重创一般,喘息声、摔打声成为唯一的群体节奏,与现场观众紧促的呼吸产生着共振。

    作品中没有绝对的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体验,他们有着相似的命运,然而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面对挫败,在众人失意之际,总有人微笑面对,尽管那笑容间还存有一些刻意或苦涩。当然,你还会遇到那个他(她),你的生命中仿佛迎来了夏天。舞台上出现了一男一女两人,从两人身体和视线偶尔的接触中,呈现出恋爱之前的彼此矜持、试探、靠近,到信任的过程。女子后退摔倒,男子扶住,然后是再次后退摔倒,再次扶住,之后又是一遍遍重复。4对舞者此时也入场,更深地加重了这个意象。
    有时,舞台上只剩下一个人,路人一次次匆匆与你擦肩而过,在天空和枯树的映衬下,形单影只的孤独感向你袭来,随着第一缕秋风吹过,第一场秋雨下过,直至落叶满地。这意味着所有的磨难与曲折都需要自己独自扛,走过春秋。

黑暗降临,一只只彩色的气球却腾空升起。人生悲喜交错,犹如白昼与黑夜的更替,以及春夏秋冬的四季转换。没有了伍国柱的《断章》,其精神仍以另一种方式获得了延续,绚烂且充满希望。而不仰仗林怀民威望的云门舞集2近年也已经呈现出它多元的艺术生态,和新锐的艺术探寻精神。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天眼”,主动权就在自己的手上。
12 / 2 页下一页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