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古典舞《楚腰》赏析
- 舞蹈鉴赏
- 2018-11-09
- 2275
示范教学
作品相关介绍:
舞蹈编导:孙颖
舞蹈音乐:选自华夏古韵中的《渌水》
首演演员:刘娜、郑娟、欧少琳
舞蹈首演:1997年北京
首演团体:北京舞蹈学院
在我国汉画像石、壁画及古代造型艺术的中存在着许多“翘袖折腰”的舞姿形象,在汉乐府中记载着“亢袖起舞,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连臂踏地”的形象描述,这可以视为《楚腰》基本造型的由来。
“楚腰”的审美风尚
“楚腰”词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这其实记述的是一个比较变态的情形,先秦时楚灵王好细腰,朝野上下均饿着肚子、束着腰,还有人当众因营养不足食不果腹而晕倒。这肯定不是楚腰成舞的原因。由此倒是可以窥见当时的审美风尚,定是以细腰为美。想想那些个女子信步摇曳,罗裙轻摆,纤细腰肢环佩叮当,真是一下子让人联想到巧笑倩兮的模样,就像杨炎《赠薛瑶英》的诗:“玉山翘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
但《楚腰》却恰恰相反,舞蹈里的形态是个真真的柔中有刚。这可绝不同于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誉赞的扬州歌女那股子轻盈飘逸,或者说,用楚腰形容女子窈窕和用它来作为舞蹈题材是大有区别的。
《楚腰》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中国古代舞蹈的现代诠释,重现了中国古代楚地特有的舞蹈形态与风味。仿古,却不泥古;创新,却不媚俗;在浓厚的文化背景的支撑下,从现代人对历史思考、追寻的视角,审视传统的文化精神。舞蹈中,在造型、服装和头饰等方面,遵循的是细腰的审美标准,但在舞蹈编排和意蕴上则融合着楚国尚武、巫楚文化甚至中国历朝皇帝一种变态喜好等多重元素。
在我国汉画像石、壁画及古代造型艺术的中存在着许多“翘袖折腰”的舞姿形象,在汉乐府中记载着“亢袖起舞,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连臂踏地”的形象描述,这可以视为《楚腰》基本造型的由来。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巫祭盛行,婆娑歌舞、事神娱神是楚人的“时尚”,因此在头饰上鉴此使用了翎毛表现巫风。
《楚腰》比《踏歌》刚韧,与国风有关。楚腰是楚国的,踏歌是南北朝的,前者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据考是黄帝支脉,很有根正苗红的意味,加上江山都是打下来的,天下是战出来的,时时刻刻都是武力与战争的准备或庆功,君王喜好的理所当然的强硬。
后者则是支离破碎,战乱、政乱,什么都乱,没有传统没有规矩没有归依,乱的是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大家不是醉就是半醉,绝对不可能有清醒的时候,清醒的就老庄仙风,靡靡乐调,飘飘欲坠,女子的妩媚歌舞除了自个美还是自个美,这个时候最好的是凸显个性,所以没有根蒂自然轻盈。
所以在《踏歌》的脚部动作上,就看不到实实在在的顿足,像《楚腰》那样大脚板扎扎实实的敲在舞台板上,压着节奏,伸展胳臂,细腰随柔却有硬朗;《踏歌》只是蜻蜓点水般的跳动,轻轻的吟着“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甩一下袖子飞一个眼神,轻轻的晃使劲的媚,眼神也贵在扑朔迷离,顾盼生辉,就不像《楚腰》的女子们得定定的亮相,眼睛睁得大大的,把所有的精神头都从坚定的目光中射出去,对方哪里是取悦的对象,分明是要征服的对象。
从中西封建社会宫廷贵族的娱乐方式来看,两者区别在于西方喜欢男扮女装,而中国君主喜好女扮男装。西方的歌剧、舞剧、话剧等等,以莎翁的戏剧为例,从来就是男扮女装为主要表演力量。
中国的皇上们就刚好相反,豢养着一大群女优伶官,随时随地的唤出来扮演个武士将军什么的,把个人乃至整个国民精神灌输到这些优伶身上,因此可想而知,楚国君王的好战、好细腰及其自然而然的塑造了《楚腰》这种舞蹈。这跟老庄之风、虚静、心斋、坐忘好像也没什么关系。所以有些网站上写的对这个舞蹈的描述信息是需要我们甄别的。
我同意欣赏的时候需要除却杂念,灯光营造出的幻境能够让你瞬间漂移到历史的赛道上,虽然那不是一场竞争,但却是一次博弈,因为你得明白它,否则就等于输掉了你手中的时间和期待。一次空洞的等候会让人闭塞,至于闭塞的是信任还是好奇还是感动,那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本文由bosco于2018-11-09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1777.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1777.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