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不是你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 沈伟
- 舞蹈鉴赏
- 2018-11-09
- 431
舞者在白色圆圈里舞蹈,沾有颜料的身体翻滚扭动,画出舒展飘逸的线条。两个透明玻璃盒里,也有舞者表演,他们沾满颜料的身体在舞蹈中把玻璃盒子染成彩色。
2012年11月16日晚,沈伟带领他的舞蹈团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限界》和《荧》。上半场的《限界》在剧场演,下半场的《荧》是世界首演的新作,也是沈伟为香港的场地度身定做的作品,别出心裁地放在了文化中心大堂里。观众分布在大堂和楼梯走廊的各个角落,直接成为演出的一部分。演出结束之后,斜坡状平板已经被舞者用身体绘成了一幅复杂的抽象画,观众在这幅画前驻足、议论、拍照,久久不愿离去。
沈伟的作品不多,但每一部作品都会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成为舞蹈界的事件。他获得过有舞蹈界“奥斯卡奖”之称的“尼金斯基奖”等多个重要奖项,也是惟一获得该奖的华人舞蹈家;沈伟的舞蹈团也是惟一一个五次受邀林肯中心国际艺术节,并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驻场演出长达五年的艺术团体。
2012年11月中旬,沈伟带领他的舞蹈团在香港、北京分别做了四场专场演出。这也是他首次回国正式为中国观众演出。
“如果不是大环境至此……”
沈伟在北京演出的《春之祭》是对舞蹈经典全新演绎,抽离了故事情节和情感色彩,用抽象手法从音乐本身表现作品。《天梯》则以完美舞蹈再现了超现实主义色彩和想象力。
他原准备在国家大剧院80米长的水下通道做开放性表演,并进行精心准备,但由于场地原因未能完成。
沈伟将这一年的工作重心放在中国。他数次飞到北京商谈演出细节,还特地为中国观众建了一个中文的网站,介绍舞团和演出的舞蹈。沈伟上一次在国内观众面前展示的作品,还是他受邀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担任创意策划时创作的《画卷》篇。15位身着青衣的演员在巨大画布上,以舞蹈书法的方式,用身体即兴完成一幅中国山水画。这部充分显示了沈伟才华和灵气的作品,只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创意,是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节目中最早完成的作品,后来经过无休止的反复修改,最后的第七版的定稿又回到最初的版本。“观众说好或者不好对我来说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我想让观众知道舞蹈是可以这样的,舞蹈不是他们平常在电视上看到的有局限的那种类型。”
沈伟1968年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艺术世家,从小学习绘画和戏曲,后在广东现代舞蹈团担任舞者及编舞。1995年,已经在国内舞蹈界颇有成就的沈伟只身前往纽约,开始艺术学徒生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最初的半年非常痛苦。
半年后,为思乡之情困扰的沈伟回国了一次,却发现环境和气氛已经非常陌生。过去的朋友要么做装潢,要么开广告公司。沈伟很伤心:这些朋友都很有艺术才能,如果大环境不是这样的话,他们应该不至于此。
沈伟很快返回纽约,一待就是五年,把自己彻底浸泡在音乐、电影、视觉、舞蹈中。相比打工,他更愿意去看展览、看演出,和不同的艺术家交流。平时的生计就靠帮别人跳舞、去大学教学来解决,虽然钱很少,但是每一分都会存起来。如果一次挣了几百美元,也会分几个月花。
他规定自己每天的开销不超过10美元,路费、餐费都包括在内。如果外出,他会带上自己做的便当权作午餐。15美元在纽约可以看到很好的演出,如果有差不多便宜一半的学生票,沈伟一定不会放过;一周里有一天博物馆是免费的,也可以省下门票。
随着对西方文化越来越了解,沈伟更清楚看到中国文化是什么概念。
1998年,从小心脏不好的沈伟在美国做了次心脏手术。手术后好像变了个人,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变了,排的舞蹈也变了。“一切边界都打通了”,少年时代学的绘画和戏曲都派上了用场。、
沈伟舞团中的大部分是西方人面孔,他觉得中国年轻人把爱好放在艺术上的人实在太少了。
“不要在乎能不能卖出去”
新千年伊始,沈伟推出的《声唏》和《天梯》两部作品一炮打响。在静止的动态中,造型奇特优雅的舞者以倾斜的身体,形同梦游般缓慢有致地移动,却与空气有着精确的律动,加上充满想象力的剧场效果和空灵的音乐,引来评论界的一片叫好。
沈伟的舞蹈语汇全新、超前。欧洲批评家说:沈伟的作品不能叫现代舞,也不能叫传统舞,应该就叫舞蹈,因为它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
《纽约时报》将完全是舞蹈界新人的沈伟作为重点关注的艺术家:“如果说当今舞蹈界还有可谈论的焦点,那就是沈伟作为一个在中国成长的编舞家,其作品带来的无法抵挡的、令人惊讶的想象力。”
沈伟一年只创作两三个半小时的新作品。慢工出细活,他每年都有重要的原创作品问世,而且跨界更为自如。
2011年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5500平方米大厅演出《分与合》,白色舞台划分为64格,33位近乎全裸的舞者散落在开放的空间表演,他们的身体沾满颜料,像失重一样漂浮滑行,脚下地板发出蓝色幽光,心电图、脑电波和血管透视的影像,与舞者的运动相呼应。每个表演区域既独立,又互有关联。这是场观众可以自由进入的表演,在不同的位置观看演出,能获得不同的视觉体验。
沈伟解释说,《分与合》表现了舞者和颜色的关系,观众和舞者的关系,观众和整体作品的关系,人的思维和人本身的关系,阴和阳的关系。
2000年建立舞团后,沈伟是名不管行政的总监。“你把作品做好,别人知道你推出了好东西,喜欢就会找上门的。”“不理朝政”理由十分简单:“只要跟钱打交道,只要跟斤斤计较的东西接近,你就会在乎它,心就去那里了,顾忌的东西就多了,你做的东西也会不纯。不要在乎能不能卖出去,不要在乎要不要找人看。做纯以后,自然会打动人心。”
沈伟每年的演出日程排得满满的。尽管已经占据了国际舞蹈界的顶尖位置,他依然保持固有的生活方式。他从不接受商业演出的邀请,也不接拍商业广告。在纽约生活多年,沈伟不久前才买了房子,斗室而已,他却很开心。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的第二天,沈伟就背起背包,一个人去了地球的另一端,阿根廷的雪山深处。“非走不可,尽量把这一切都忘掉,太痛苦了。只要觉得空虚了,就一定要去一个地方。我会把世界地图打开,感觉这个地方有兴趣就去了。我没有大房子,没有车,但是我会把钱放在旅行上。”已经走遍了大半个地球的沈伟说,“看通了以后实际上你是通的,没有觉得哪里是不同的,或者没办法理解的。”
2012年11月16日晚,沈伟带领他的舞蹈团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限界》和《荧》。上半场的《限界》在剧场演,下半场的《荧》是世界首演的新作,也是沈伟为香港的场地度身定做的作品,别出心裁地放在了文化中心大堂里。观众分布在大堂和楼梯走廊的各个角落,直接成为演出的一部分。演出结束之后,斜坡状平板已经被舞者用身体绘成了一幅复杂的抽象画,观众在这幅画前驻足、议论、拍照,久久不愿离去。
沈伟的作品不多,但每一部作品都会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成为舞蹈界的事件。他获得过有舞蹈界“奥斯卡奖”之称的“尼金斯基奖”等多个重要奖项,也是惟一获得该奖的华人舞蹈家;沈伟的舞蹈团也是惟一一个五次受邀林肯中心国际艺术节,并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驻场演出长达五年的艺术团体。
2012年11月中旬,沈伟带领他的舞蹈团在香港、北京分别做了四场专场演出。这也是他首次回国正式为中国观众演出。
“如果不是大环境至此……”
沈伟在北京演出的《春之祭》是对舞蹈经典全新演绎,抽离了故事情节和情感色彩,用抽象手法从音乐本身表现作品。《天梯》则以完美舞蹈再现了超现实主义色彩和想象力。
他原准备在国家大剧院80米长的水下通道做开放性表演,并进行精心准备,但由于场地原因未能完成。
沈伟将这一年的工作重心放在中国。他数次飞到北京商谈演出细节,还特地为中国观众建了一个中文的网站,介绍舞团和演出的舞蹈。沈伟上一次在国内观众面前展示的作品,还是他受邀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担任创意策划时创作的《画卷》篇。15位身着青衣的演员在巨大画布上,以舞蹈书法的方式,用身体即兴完成一幅中国山水画。这部充分显示了沈伟才华和灵气的作品,只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创意,是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节目中最早完成的作品,后来经过无休止的反复修改,最后的第七版的定稿又回到最初的版本。“观众说好或者不好对我来说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我想让观众知道舞蹈是可以这样的,舞蹈不是他们平常在电视上看到的有局限的那种类型。”
沈伟1968年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艺术世家,从小学习绘画和戏曲,后在广东现代舞蹈团担任舞者及编舞。1995年,已经在国内舞蹈界颇有成就的沈伟只身前往纽约,开始艺术学徒生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最初的半年非常痛苦。
半年后,为思乡之情困扰的沈伟回国了一次,却发现环境和气氛已经非常陌生。过去的朋友要么做装潢,要么开广告公司。沈伟很伤心:这些朋友都很有艺术才能,如果大环境不是这样的话,他们应该不至于此。
沈伟很快返回纽约,一待就是五年,把自己彻底浸泡在音乐、电影、视觉、舞蹈中。相比打工,他更愿意去看展览、看演出,和不同的艺术家交流。平时的生计就靠帮别人跳舞、去大学教学来解决,虽然钱很少,但是每一分都会存起来。如果一次挣了几百美元,也会分几个月花。
他规定自己每天的开销不超过10美元,路费、餐费都包括在内。如果外出,他会带上自己做的便当权作午餐。15美元在纽约可以看到很好的演出,如果有差不多便宜一半的学生票,沈伟一定不会放过;一周里有一天博物馆是免费的,也可以省下门票。
随着对西方文化越来越了解,沈伟更清楚看到中国文化是什么概念。
1998年,从小心脏不好的沈伟在美国做了次心脏手术。手术后好像变了个人,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变了,排的舞蹈也变了。“一切边界都打通了”,少年时代学的绘画和戏曲都派上了用场。、
沈伟舞团中的大部分是西方人面孔,他觉得中国年轻人把爱好放在艺术上的人实在太少了。
“不要在乎能不能卖出去”
新千年伊始,沈伟推出的《声唏》和《天梯》两部作品一炮打响。在静止的动态中,造型奇特优雅的舞者以倾斜的身体,形同梦游般缓慢有致地移动,却与空气有着精确的律动,加上充满想象力的剧场效果和空灵的音乐,引来评论界的一片叫好。
沈伟的舞蹈语汇全新、超前。欧洲批评家说:沈伟的作品不能叫现代舞,也不能叫传统舞,应该就叫舞蹈,因为它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
《纽约时报》将完全是舞蹈界新人的沈伟作为重点关注的艺术家:“如果说当今舞蹈界还有可谈论的焦点,那就是沈伟作为一个在中国成长的编舞家,其作品带来的无法抵挡的、令人惊讶的想象力。”
沈伟一年只创作两三个半小时的新作品。慢工出细活,他每年都有重要的原创作品问世,而且跨界更为自如。
2011年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5500平方米大厅演出《分与合》,白色舞台划分为64格,33位近乎全裸的舞者散落在开放的空间表演,他们的身体沾满颜料,像失重一样漂浮滑行,脚下地板发出蓝色幽光,心电图、脑电波和血管透视的影像,与舞者的运动相呼应。每个表演区域既独立,又互有关联。这是场观众可以自由进入的表演,在不同的位置观看演出,能获得不同的视觉体验。
沈伟解释说,《分与合》表现了舞者和颜色的关系,观众和舞者的关系,观众和整体作品的关系,人的思维和人本身的关系,阴和阳的关系。
2000年建立舞团后,沈伟是名不管行政的总监。“你把作品做好,别人知道你推出了好东西,喜欢就会找上门的。”“不理朝政”理由十分简单:“只要跟钱打交道,只要跟斤斤计较的东西接近,你就会在乎它,心就去那里了,顾忌的东西就多了,你做的东西也会不纯。不要在乎能不能卖出去,不要在乎要不要找人看。做纯以后,自然会打动人心。”
沈伟每年的演出日程排得满满的。尽管已经占据了国际舞蹈界的顶尖位置,他依然保持固有的生活方式。他从不接受商业演出的邀请,也不接拍商业广告。在纽约生活多年,沈伟不久前才买了房子,斗室而已,他却很开心。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的第二天,沈伟就背起背包,一个人去了地球的另一端,阿根廷的雪山深处。“非走不可,尽量把这一切都忘掉,太痛苦了。只要觉得空虚了,就一定要去一个地方。我会把世界地图打开,感觉这个地方有兴趣就去了。我没有大房子,没有车,但是我会把钱放在旅行上。”已经走遍了大半个地球的沈伟说,“看通了以后实际上你是通的,没有觉得哪里是不同的,或者没办法理解的。”
本文由bosco于2018-11-09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1778.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1778.html
下一篇:云门最为华丽作品《九歌》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