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鉴赏 > 正文

中国舞蹈名作赏析 《采桑晚归》

                                  《采桑晚归》
  女子独舞
  编导:孙红木、林国生
  作曲:葛顺中
  舞美:沈铣
                                    首演:1982年
  主演:毛小春
  团体:浙江省歌舞团


  舞蹈表现江南水乡的傍晚时分,一位采桑养蚕的姑娘,撑着满载桑叶的小船,急忙赶回蚕房为蚕宝宝送去食物的劳动生活情景,塑造出江南水乡的美景和养蚕姑娘勤劳、朴实的形象及其美好的心灵。


  全舞共分三段。第一段,在晚霞满天的归途中,养蚕姑娘撑着一叶满载桑叶的扁舟,行驶在美丽、恬静的湖面上,抒情的独舞表现出姑娘一天劳动后的舒畅心情,


以及她对家乡美景的眷爱之心。第二段,夜幕降临,姑娘此刻虽在船上,但心儿却已飞向蚕房,仿佛她已在蚕房挽袖撒桑,在音乐巧妙的烘托下,连蚕宝宝吃桑叶的沙沙声她都听到了。第三段,姑娘从美好的思念中“醒”来,她归心似箭,撑船急驶,倾间,小舟已到彼岸,她用扁担挑起桑叶,忙向蚕房奔去。


  整个作品诗意盎然,舞蹈动作主要根据浙江水乡妇女的生活形态提炼,并赋予江南舞蹈的特殊韵律。作品还十分讲究人体韵律的美和态势的雕塑性,既有鲜明的时代感,又有浓郁的江南地方色彩。竹篙的精心设计和巧妙运用也使该舞显现出独特的光彩,竹篙由两片细长竹片组成,可柔可刚,两头点缀两片竹叶,在第一段湖中,它是篙,又是桨;在第二段心向蚕房时,竹片一弯挎在腰间就成了蚕匾;在第三段归途中,横拿竹篙,上下扭曲舞动又形成小船急速前进时形成的“浪”,最后上岸时,竹篙又成为挑桑叶用的扁担。在各个不同场景,通过演员灵活运用和巧妙变化,虚实结合,状物抒情,一物多用,充分发挥了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


  该舞在1982年举行的华东地区六省一市舞蹈会演中获得创作一等奖,毛小春获表演一等奖。1986年,在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中,孙红木获编导三等奖,表演者陈春燕获表演三等奖。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