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鉴赏 > 正文

《吉赛尔》 在疯狂中清醒着

畅快!过瘾!

这是看了里昂歌剧院芭蕾舞团16日呈献的《吉赛尔》(Giselle)后,我的最直接反应。

《吉赛尔》做为经典芭蕾舞剧之一,多次被世界舞团搬演,过去几年里,我也多次看过出这出舞剧的重演。

但也许是被经典舞剧审美轰炸,我已渐渐觉得《吉赛尔》的形式僵化老迈,在芭蕾的肢体运用和编排方式并没有多大的拓延,更看腻了舞者各种舞蹈炫技。

如今,看了瑞典编舞家马兹·埃克(Matks Ek)重新改编的《吉赛尔》后,我才再次感受《吉赛尔》的魅力,对这舞剧所表达的深层内涵,如光明与黑暗、生存与死亡的对峙,田园风光与幽灵世界的对比,以及女主角吉赛尔的浪漫爱情追求等,有了更深的体会。

 

强调现实意义

马兹的《吉赛尔》,保留了亚当阿道夫(Adolphe Adam)旋律优美的音乐,以及大部分的剧情故事。它仍是以吉赛尔和阿尔伯特公爵相恋的故事为主轴,描述吉赛尔爱上了阿尔伯特,却不知他早已订婚。这意外的打击使吉赛尔悲愤不已,陷入疯狂境地。后来,无比痛悔的阿尔伯特,来到吉赛尔面前倾诉心曲,但直至黎明的钟声响起,他却无法挽回吉赛尔,注定永远失去了一个少女纯洁、坚贞的爱。

但马兹完全摒弃原剧的浪漫色彩,强调它的现实意义。他对《吉赛尔》的最大改动,是把吉赛尔放在残酷的现实之中。特别是在第二幕中,吉赛尔并没有像原剧一样成为幽灵,在冷月凄风的墓地中与阿尔伯特相遇;她只是变成了疯人院的病人,在疯狂中仍清醒地记住那一份真挚恋情。

我喜欢的,就是吉赛尔的直率和执着。她就像那火山岩浆一样,喷发出某种滚烫的激情,让你的心再度炽热起来。

吉赛尔初次见到心上人时,她是蜷腿上跳,像孩子般的涌向伯爵,在他鼻子底下,睁大眼睛、张开口、无比期盼地望着他,同时嗅着他身上的味道。她的手臂弯曲且上下摆动,不时也围着伯爵跑动,表达内心的喜悦。

与过去《吉赛尔》舞剧中主角们一贯地挺直身体的动作相比,马兹的肢体语言显得独具神采,更能表现出吉赛尔的内心躁动。

同样地,与其他经典芭蕾舞剧的女主角相比,如《天鹅湖》的高贵的白天鹅奥杰塔,《睡美人》娇宠的睡美人公主,吉赛尔其实较符合现实中的人物,她是来自田乡的女子,具有天真、纯朴的个性,无需转弯抹角地去反映内心情感的迫切、爱慕和饥渴,更无需无谓的矫情舞蹈动作。

舞台上的吉赛尔,是热情、诚实和真实的,她脱下了足尖鞋,摒弃了高高挺起脚背的动作,以更具戏剧张力的动作,让人时刻感受到现实生活的酸甜苦辣。

 

表现深刻的人性关怀

马兹的确是一个奇才。他的舞蹈既能跳脱各种可能性,但同时又能把握住深刻的人性关怀。

他在第二幕的“疯人院”情景处理,已经是一个经典场面了。在这一幕中,马兹用了各种象征手法,营造出一个奇想的幻化世界。舞台的布景由各种身体器官堆砌而成,令人联想到毕加索的抽象画作,天真中暗藏着暴力与野蛮。原剧的薄命女魂吉赛尔,如今是疯人院中的女病人,她身穿着白色粗袍在疯人院中游走,与其他女病人似疏离似亲密的关系,令舞台增添一丝诡异气氛,也衬托出她心里的悲伤。

马兹的《吉赛尔》虽是1982年的作品,但20多年后观赏,仍让我对剧中各种象征手法赞叹不已。这说明了一出舞剧的历久不衰,有时不是在于依样画葫芦的搬演,而是在经典中寻找新的诠释,让舞剧散发新魅力。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