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古典舞《踏歌》后感
- 舞蹈鉴赏
- 2018-11-09
- 9519
曾今的我认为舞蹈就是一般的纯粹跳舞之类的活动,但自从学了舞蹈鉴赏之后我对舞蹈就有了新的认识了,原来舞蹈还分了好多种类,诸如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等,每种舞蹈所蕴含的感情也是多姿多彩的,舞蹈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繁衍不息,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舞蹈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文化景观。其中的一大经典分支—中国古典舞,也开辟了舞蹈历史上一条广阔的大道。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古典舞在节奏上特点也很突出,这与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我们民族音乐很少象西洋音乐那样强弱相同、有规律的匀速、脉动式的节奏,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
孙颖的《踏歌》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踏歌"这种歌舞形式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并躯同行,它起源古老,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著名的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上,三人为从,五人为伍,连臂投足,踏地为节的形象已向我们展示了古老踏歌的勃勃生机《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葛天氏之乐,三从操牛尾,投足以歌入阕",更向我们详尽说明了春秋以前踏歌的具体表现形式。经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踏歌"达到鼎盛终渐衰落。
《踏歌》以民间形态、古典形态交融共同诠释了从汉代起就有记载的歌舞相合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舞蹈《踏歌》除了以各种踏足为主流步伐之外,还发展了一部分流动性极强的步伐。于整体的“顿”中呈现一瞬间的“流”,通过流与顿的对比,形成视觉上的反差。例如,有一组起承转合较为复杂的动作小节,分别出现在第二遍唱词后的间律和第四遍唱词中,舞者拧腰向左,抛袖投足,笔直的袖锋呈“离弦箭”之势,就在“欲左”的当口,突发转体右行,待到袖子经上弧线往右坠时,身体又忽而至左,袖子横拉及左侧,“欲右”之势已不可挡,躯干连同双袖向右抛撒出去。就这样左右往返,若行云流水,似天马行空,而所有的动作又在一句“但愿与君长相守”的唱词中一气呵成,让观众于踏足的清新、俏丽中又品味出些许的温存、婉约。
《踏歌》所要求的基本体态有敛肩、含颏、掩臂、摆背、松膝、拧腰、倾胯。舞蹈《踏歌》从视觉感上讲并未曾见丝毫的“坠”感,此中缘由在于那非长非短、恰到好处的水袖。《踏歌》中的水袖对整体动作起到了“抑扬兼用、缓急相容”的作用,编导将汉代的“翘袖”,唐代的“抛袖”,宋代的“打袖”和清代的“搭袖”兼融并用,这种不拘一格、他为己用的创作观念,无疑成就了古典舞《踏歌》古拙、典雅而又活络、现代的双重性。
这些美妙的舞蹈我们观者看似简单,但其实每个动作都是他们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且这些动作也是付出了很多艰辛。让我们带着骄傲为他们鼓掌,为《踏歌》鼓掌,为致力于舞蹈事业的表演者们鼓掌,是他们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古典舞在节奏上特点也很突出,这与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我们民族音乐很少象西洋音乐那样强弱相同、有规律的匀速、脉动式的节奏,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
孙颖的《踏歌》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踏歌"这种歌舞形式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并躯同行,它起源古老,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著名的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上,三人为从,五人为伍,连臂投足,踏地为节的形象已向我们展示了古老踏歌的勃勃生机《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葛天氏之乐,三从操牛尾,投足以歌入阕",更向我们详尽说明了春秋以前踏歌的具体表现形式。经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踏歌"达到鼎盛终渐衰落。
《踏歌》以民间形态、古典形态交融共同诠释了从汉代起就有记载的歌舞相合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舞蹈《踏歌》除了以各种踏足为主流步伐之外,还发展了一部分流动性极强的步伐。于整体的“顿”中呈现一瞬间的“流”,通过流与顿的对比,形成视觉上的反差。例如,有一组起承转合较为复杂的动作小节,分别出现在第二遍唱词后的间律和第四遍唱词中,舞者拧腰向左,抛袖投足,笔直的袖锋呈“离弦箭”之势,就在“欲左”的当口,突发转体右行,待到袖子经上弧线往右坠时,身体又忽而至左,袖子横拉及左侧,“欲右”之势已不可挡,躯干连同双袖向右抛撒出去。就这样左右往返,若行云流水,似天马行空,而所有的动作又在一句“但愿与君长相守”的唱词中一气呵成,让观众于踏足的清新、俏丽中又品味出些许的温存、婉约。
《踏歌》所要求的基本体态有敛肩、含颏、掩臂、摆背、松膝、拧腰、倾胯。舞蹈《踏歌》从视觉感上讲并未曾见丝毫的“坠”感,此中缘由在于那非长非短、恰到好处的水袖。《踏歌》中的水袖对整体动作起到了“抑扬兼用、缓急相容”的作用,编导将汉代的“翘袖”,唐代的“抛袖”,宋代的“打袖”和清代的“搭袖”兼融并用,这种不拘一格、他为己用的创作观念,无疑成就了古典舞《踏歌》古拙、典雅而又活络、现代的双重性。
这些美妙的舞蹈我们观者看似简单,但其实每个动作都是他们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且这些动作也是付出了很多艰辛。让我们带着骄傲为他们鼓掌,为《踏歌》鼓掌,为致力于舞蹈事业的表演者们鼓掌,是他们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
本文由bosco于2018-11-09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1901.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1901.html
上一篇:我眼中的《大河之舞》
下一篇:浅谈对杨丽萍舞蹈《女儿国》的感悟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