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舞蹈特征与《雀之灵》
- 舞蹈鉴赏
- 2018-11-09
- 2091
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鉴赏课程的学习,我对舞蹈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包括古典舞、民族舞、体育舞蹈等在内的多种舞蹈的基本知识,对舞蹈的分类和鉴赏方法产生了一定的概念。掌握了一些著名的舞蹈及舞蹈家的基本情况。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杨丽萍和她的舞蹈作品。下面我就结合傣族舞蹈的特点讲讲我对杨丽萍作品《雀之灵》的简单理解。
课后,我查找了相关傣族舞蹈和《雀之灵》的作品,通过比较和概括,得出一些理解。
傣族舞蹈的主要表演形式基本有两种:一种就是“孔雀舞”,一种就是“象脚鼓舞”(在傣族舞中又称“嘎光舞”)。象脚鼓是傣族最有特色的民族乐器。象脚鼓因其造型颇似象脚而得名。舞蹈形式自由,潇洒热情。另一种就是孔雀舞。孔雀舞是我们所熟知的,它历史悠久,几乎已经成为傣族舞蹈的代名词了, “孔雀舞”是傣家最喜爱的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也是傣族人民审美特征的生动具体的体现。 就孔雀舞的表演形式而言,可以分为戴道具和不戴道具的孔雀舞两类。戴道具的孔雀舞是比较原始的,带有很强的群众自娱性和民俗性。舞蹈者戴头饰和面具,腰部系着彩纸扎成的雀身和雀尾。舞蹈时,表演者双手拉线,控制雀尾的摆动、开合等动态,舞蹈形象生动。不戴道具的,则是头饰上和服饰上表现孔雀的特征,通过手型、舞姿来表现孔雀飞翔栖息、漫步等。
经过我的学习,我懂得傣族舞的体态特征是“三道弯”。 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这种身、手、腿“三道弯”的体态造型是与他们生活在亚热带地域,与姑娘着紧身上衣、长筒裙,与他们信仰小乘佛教,与他们视孔雀为圣鸟而极为喜爱等等,均颇有相关。 这种三道弯在孔雀舞中有突出的表现: 孔雀舞以表演者的身体各部位组成优美曲雅的三道弯造型。如:右五位侧提腕立掌手,加拾左勾脚旁掖腿,那弯曲的膝部、肘部、,提起的腕部,送出的胯部,稍弯的腰部,微倒的头部等,这种别具一格的曲线形图案,再现了孔雀窈窕的体态。孔雀舞三道弯的造型与其他民间舞稍有区别。一般送出的胯部与倾斜的上身方向是相反的,关部多用顺倒,即倒向上身倾斜的方向。
杨丽萍,云南大理人,来自白族,出生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她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她的舞蹈中淋漓尽致地被表现出来。她的作品《雀之灵》可以说是她的成名作。《雀之灵》正式她众多优秀作品的代表。
无道开始时,晨光熹微,一只美丽的孔雀剪影出现在舞台上。舞者以轻柔、细腻、的手指,膀臂等动作,和肩、胸、腰各关节伸展舞姿,表现生命的舒醒。接着,白孔雀以高雅的舞步漫步溪边,并从溪水中照见自己的羽毛,此情此景,令她婆娑起舞,表现出欢乐和喜悦之情,最后,舞蹈进入高潮,白孔雀欢悦着展翅飞翔――其手臂每一次挥动都被放慢,拉伸,其跳跃灵活、秀丽,体现了对生命的热情歌颂和对未来的憧憬。
傣族舞蹈的主要特征是“三道弯”,而在《雀之灵》中却有了突破和发展:“雀之灵”不再是对傣族舞蹈简单的再现,而是在动作上诸如现代的元素,手的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个舞蹈开始时,手臂、肩、胸、腰等各个细节都展现了有节奏,有层次的节奏,充分地表现了艺术美的特有魅力。
杨丽萍以傣族民间舞蹈为基本素材,从 “ 孔雀 ” 的基本形象人手,但又超越外在形态的模仿,以形求神,不仅使孔雀的形象睢妙睢肖地展现于观众视野,而且创生出一个精灵般的、高洁的生命意象。 在动作编排上,充分发挥了舞蹈本体的艺术表现能力,通过手指、腕、臂、胸、腰、髋等关节的神奇的有节奏的运动,塑造了一个超然、灵动的艺术形象。尤其是编导用修长、柔韧的臂膀和灵活自如的手指形态变幻,把孔雀的引颈昂首的静态和细微的动态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粗粗看去,《雀之灵》也不过是拟人化的孔雀,但是,它同人们看惯了的傣族孔雀舞有着明显的不同。 从整个舞蹈的结构上,《雀之灵》弃用了傣族舞蹈对生活简单的模拟和再现。不是按照孔雀的具体情态简单复述,而是抓住“情”。从艺术的高度对孔雀的没进行了深化和升华。 杨丽萍的孔雀形象创造是艺术上的一次大的飞跃。
这个作品之所以吸引人的另外一个方面,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生命意识,无论是动作本身还是舞者杨丽萍本人。杨丽萍曾说过 “ 舞蹈是我的生命的需要 ” ,她正是在用 “ 心 ” 而舞,舞蹈是她生命的表现,她用肢体表现着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思索和追求。《雀之灵》其实就是杨丽萍对生命的认识和体悟。也正是她这种身心合一的舞蹈。
学习了舞蹈鉴赏课以后,《雀之灵》和杨丽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懂得了舞蹈的美,她将生命中最动人的感情与舞蹈所创造的已经融为一体。成为舞蹈艺术中一个经典的艺术内容和表现样式。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2041.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