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踏歌》欣赏
- 舞蹈鉴赏
- 2018-11-09
- 7348
这学期选修了《舞蹈鉴赏》这门课,欣赏了几种平时不常看的舞蹈,例如古典舞,踢踏舞之类。让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古典舞,尤其是汉唐古典舞。我觉得汉唐古典舞真正体现了中国特色。
古典舞,也许光听这名称,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但是要说《千手观音》,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吧!《千手观音》就是古典舞的一种。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以戏曲舞蹈和中华武术为主要基础,同时贯彻多元素吸收的原则上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课上我们欣赏了很多古典舞:《绿带当风》,《踏歌》,《桃夭》,《楚腰》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踏歌》。
《踏歌》不是李白“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踏歌”,而是中国古典舞学者孙颖先生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的舞台作品,一举夺得了全国首届“荷花奖”舞蹈比赛的“中国古典舞”金奖。《踏歌》是群体舞,以民间形态、古典形态交融共同诠释了从汉代起就有记载的歌舞相合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 《踏歌》所表现的是阳春三月,碧柳依依,翠裙垂曳,婀娜身资,一行踏青的少女,联袂歌舞,踏着春绿,唱着欢歌,溶入一派阳光明媚、草青花黄的江南秀色里。
欣赏古典舞《踏歌》,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的风格特征去把握:
一、“圆形的艺术”
中国的舞蹈讲究“圆形”,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而“圆形”在古典舞中得到了最充分、最集中的体现。《踏歌》也不例外。无论是人体的运动还是整个舞蹈的运动规律,都体现了“圆”,不是“圆圈”的“圆”,而是“圆润”的“圆”。每一个步伐,每一次甩袖,都是那样圆润,而不显突兀。无论是动作的运动路线抑或是静止姿态,都离不开“圆、曲”二字。
尤其是那极具特征性的袖子,是汉唐古典舞的标志性之一。舞者的手在跳舞过程中是不显露出来的,以免破坏了整体的圆润性。舞者每一次抬手,甩袖,由于那特殊的袖子,使欣赏者觉得舞者的手延长了,而且袖子的下摆来回地摆动,也形成了一定的弧度。另外,舞者的步伐都是呈现圆形,每一次转身,即使是半转,都是按照圆的弧度进行的。
二、“形神兼备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强调“手到、眼到、步到、身到”,即“形神兼备”。这要求表演者以手、眼、身法、步互相配合,连贯一气,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敛肩、含颏、掩臂、摆背、松膝、拧腰、倾胯是《踏歌》所要求的基本体态。十二位年轻的女舞者通过这个舞蹈所要表现的是阳春三月,一群女子出去踏青的场面。那么这个舞蹈是如何来体现的呢?首先,在服饰上,选取了以草绿色为主的服装,下着白色长裙,充分体现了春天的气息;其次,在舞蹈动作上,这套舞蹈的动作大多是轻快俏皮,活泼可爱的。舞者轻盈的身姿将女子踏青时的欢快表现得淋漓尽致。编排的每一个动作都十分贴切古代女子的行为举止,内心欢快但是却仍要表现一定的矜持。最后,在场面的编排上,由于这是一个群舞,表现的又是一群女子,所以在舞台上,几乎没有单个人的表演,都是女子群体的演绎。这与舞蹈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一致的。
三、 “刚柔相济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刚柔动静统一”,动作讲究跌宕起伏、有动有静,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之中穿插“力量”,并以刚柔相济,具有韧性著称。《踏歌》由于主题的限制,大部分动作都是体现了女性的柔美,但是也有一定的“刚”。在舞蹈进行到三分钟以后,舞者们围成一个圈,此时明显可以看出舞者甩袖的力量增大了,且动作的幅度也增大了不少。这里,可以说是整个舞蹈的高潮部分,集中表现了女子们出游时的惊喜之情。此时,女子们看到满处的春景,再也无法按捺自己的情绪,力量自然而然就加大了。
“刚柔并济”的特点使得《踏歌》的动作与动作之间形成强烈对比和映衬,使之具有高度的含蓄力和想象力,并赋予舞者的形体动作以言犹未尽的如诗的魅力!
一支《踏歌》,十二位舞者,把一群女子在春天出游踏青的姿态,神态,心态诠释得淋漓尽致,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
“ 君若天上云 ,侬似云中鸟。相随相依,映日御风 。君若湖中水,侬似水心花。相亲相恋,与月弄影。人间缘何聚散,人间何有悲欢。但愿与君长相守,莫作昙花一现。 ”《踏歌》旨在向观众勾描一副古代俪人携手游春的踏青图,以久违的美景佳人意象体恤纷纷扰扰的现代众生。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2067.html
下一篇:我看现代舞也许是要飞翔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