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鉴赏 > 正文

《月牙五更》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

舞蹈编剧:陶承志

舞蹈编导:李绍栋、苏杰、冯常荣、于宝坤、江向宏

舞蹈音乐:陶承志

舞蹈首演:1991年沈阳

首演团体:沈阳歌舞团

首演演员:张伟、江宏向、陈俐、卞辉、刘兴久等

荣获奖项:1991年荣获第三届沈阳艺术节“金玫瑰”奖;

1992年荣获辽宁省第二届文化艺术节金奖,同年被评为“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

舞蹈系列剧《月牙五更》的创意取自关东民间小调“五更调”,全剧分七部分――序;恋一更,盼情;醉二更,盼夫;乐三更,盼子;梦四更,盼妻;闹五更,盼福;尾声。全剧以人生的主要情感经历为主线,展现了黑土地上关东人的关东情。但全剧的结构方式与风情组舞不同,每个场景虽无完整的线性情节贯穿,但围绕着“爱情生命”的主题展开,以一个“盼”字突出人的生命情感中的向往和感受,展现了关东女人的豪爽泼辣、关东汉子的耿直火热。他们的生活并不十分甜蜜却对其拥有真切深刻的体悟。该剧避开完整戏剧情节的束缚,以情感的戏剧性为表现焦点,又将所有场次统一在主题下,场景问的内在联系相对紧密,呈现出以情感为核心的“单元式”的结构。

序的画面形式较有特色。舞台被分成三个层次,后区高位置上,一排关东汉子极富雕塑感的造型烘托出了整体气氛;中区的男舞者拉着腿部弯曲、造形像“犁”的女舞者,以剪影般的动作效果模拟劳动生活;前区的舞者以腰部的扭动形成的波浪线条,象征着一种极具生命感的运动。复调式的手法,使三个舞群既独立表达,又共同渲染出浓浓的关

东民风民情。盼情一场,以青年水丫和土生初涉爱河时的娇、憨与大姑大姨们的泼、逗形成人物性格上的戏剧性反差,产生了喜剧化的诙谐情节――大姑大姨们竟然把土生扔进了大澡盆旋转起来,“你推我搡来凑趣,逗得姑娘小伙无处躲来无处藏”。大姑大姨们的动作突出了东北秧歌的“浪”劲儿,大幅度的扭与摆,酣畅痛快,准确地抓住了关东妇女豪

爽洒脱的性格特点。编导运用双人舞技法,使盲妹发自心底的对爱情的渴望尽情涌现,盼夫一场,使盲妹与憨哥的情感交流充分体现在肢体的缠绕中。眼盲心亮的姑娘视爱情胜过生命,她对憨哥爱得浓烈,胜过她手中的那壶酒。盼子一场,“父亲们”在不安中等待新生命降临,聚光灯投射在他们的脚上,舞者以脚步的各种动态表达了等待的焦灼和躁

动,灯光的运用引导了视觉的焦点,也营造出局部肢体的特定表现空间。难以表现的孕妇形象出现在这一场中,编导将其处理为剪影式的画面,兼顾了舞蹈形象的艺术化与地域性,那些孕育新生命的女人以夸张的身体动作宣布一个母亲的自豪,映射出关东女人的豁达和开放。盼妻一场,以梦境的再现形成虚实对比,光棍汉梦妻的悲中喜、醒来的喜中悲是情感的焦点。梦里的俊姑娘与光棍汉的双人舞,以虚衬实,以梦境的幻美反衬现实的凄冷。光棍汉对梦中爱情的沉醉,刻画出一个最普通的人对情感最深切的盼望。盼福一场是对全剧的“点睛”,福婶与乐叔的黄昏恋突出了“盼”所蕴含的永恒真情、深情、纯情。

该剧将东北秧歌素材灵活运用,“稳”、“艮”、“浪”、“俏”的风格要求在不同的人物身上得到体现,大姑大姨们浪,丑大姐艮,俊姑娘俏,福婶乐叔稳,人物有个性,而语言不但保持了地域特征,还使风格特点突出,并显现于东北人的性格、情感中。“扭”是东北秧歌韵律的核心,舞蹈突出了腰部的轴心作用和扭动状态,辅以肩、臂适度的夸张,在运用各种步子时,把握内在力度感受,如踢步的急出稳落、慢移重心,膝盖的弹性提压,舞出“艮中浪”、“艮中扭”的精彩。

该剧是继《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乡舞乡情》《黑土地》等一系列民俗风情舞蹈作品后的又一力作,演出八十多场,以雅俗共赏的品位吸引了大批观众,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该作品荣获1991年第三届沈阳艺术节“金玫瑰”奖;1991年底应文化部邀请进京演出,得到舞蹈界和普通观众的较高评价,舞蹈界为该剧召开了研讨会;1992年荣获辽

宁省第二届文化艺术节金奖,同年被评为“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参加首届香港神州艺术节演出。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