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
- 舞蹈鉴赏
- 2018-11-09
- 1569
舞蹈编导:巴图、敖登格日勒
舞蹈音乐:腾格尔
舞蹈首演:1993年北京
首演演员:敖登格日勒
舞蹈以著名蒙古族歌唱家腾格尔的同名歌曲《蒙古人》为音乐背景,舞蹈动作的设计集传统蒙古族民间舞动作之精华并大胆吸收借鉴现代舞的创编手法,使该作品不仅有传统蒙古族舞蹈之风韵,同时不失现代气息。舞蹈将蒙古族女性特有的精神气质――柔美中透出的刚毅粗犷和豪情倔强的民族性格用身体动态语言诠释得淋漓尽致,作品站在个体生命体验的角度透视整个民族文化把握民族性格与气质,使该作品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鲜明的时代感。
我国蒙古族舞蹈的创作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历经几代舞蹈工作者的努力,到20世纪90年代,其作品可以说比起其他各民族舞种丰富很多。有舞蹈评论家称敖登格日勒和巴图是第三代蒙古族舞蹈家,他们创造出了蒙古族舞的第三次飞跃。《蒙古人》的创作正是在原有传统蒙古族舞蹈程式化动作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舞蹈融会了几代蒙古族舞蹈家的创作语言,从“勒马”“硬肩”“碎抖肩”“柔臂”等动作都得以看出其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并没有停留在传统蒙古族舞蹈风格化语汇的展示上,而是进一步将传统的动作语汇加以提炼、夸张、发展和变化,动作语言的设计从人物性格出发,使动作符合所要表现的新时代蒙古族女性形象的那种豪情自信、乐观向上的气质个性。
其次,《蒙古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具有强烈时代感的蒙古族女性的形象。编导从自身所感受到的蒙古族人民的精神气质出发,凭着现代人对草原牧区生活新的认识和理解,使人物的心理和时代的脚步节奏和谐一致,充分展示出蒙古族人民强烈的时代意识,通过热情激昂、豪放开阔的舞蹈动态凸现人物背后的民族文化。“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编导正是扎根于蒙古人民的生活,并且深刻体悟到蒙古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和民族整体精神风貌,使该作品成为具有深邃内涵意蕴和艺术感染力的脍炙人口之作。
另外,舞蹈的结尾处是该作品点睛之笔。老一辈舞蹈家贾作光先生这样评价:万马在奔腾,而母亲则以沉稳的步伐,在万马簇拥下缓慢前进。在这风驰电掣的氛围中,有动、有静、有快、有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使得英雄母亲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此外,舞蹈的动作和服饰的配合形成新的舞蹈语汇,大大增强了舞蹈表现力,同时扩展了舞动空间。如在舞蹈高潮处,舞者将手舞裙子的动作与裙子的舞动所产生的形态转化延伸到上身的胸、肩、腰、躯干、脊椎等身体部位,使服饰道具动态和身体动律高度统一和谐,在舞者身体与红裙开合仰俯的动态中,让观众联想和感受到在漫漫草原上蒙古人那种策马扬鞭、激情奔放的性格之美。另外,舞蹈的又一特点是构图的流畅感使该作品充满了跌宕起伏和豪放磅礴的意韵。如舞蹈快板的几次大的斜线的调动,慢板中母亲从舞台背景区径直缓缓地向前……作者大胆运用了现代舞中舞台运动线的技巧,给观众营造了连续流动的视觉感受,并有机地结合动作和动律的变化,丰富了作品内在的张力。同时加上现代舞台声、光等效果的配合,舞蹈呈现出极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蒙古人》首演于“1993年敖登格日勒独舞晚会”,此作品一经公演受到舞蹈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并被广大专业和业余舞蹈工作者争先学演。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2120.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