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鉴赏 > 正文

《元宵夜》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

舞蹈编导:向阳

舞蹈音乐:选自民间乐曲《五哥放羊》

舞蹈首演:1986年山西太原

首演演员:向阳、侯彩萍

首演团体:山西代表队

辅导者和排练者:张继刚、王秀芬

荣获奖项:1986年荣获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编导一等奖,演员向阳、侯彩萍荣获表演一等奖。

该作品采用双人舞的形式通过正月十五元宵夜一对青年恋人在元宵的灯会中互相寻觅的情景设计,用夸张的动作语汇表现在热闹的元宵灯会中,观灯人的喜悦之情。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人物性格塑造鲜活生动、栩栩如生,演员表演细腻质朴,使观众得到感同身受、妙趣盎然的审美体验。作品扎根于传统的民间民俗舞蹈,并将视角紧紧锁定在表现当代人的生命意识,体现时代情感方面,使作品既体现出传统民间舞的审美形态,又有与时代生活相协同的新元素。

“正月里,正月正……”山西民歌《五哥放羊》这首曲子的歌词反映了正月十五欢庆佳节的盛况,作品的构思正是受到此民歌的启发,以大家熟知的元宵夜中观灯赏灯的民俗活动为背景,创作出乡土气息浓郁,符合现代审美意识的作品。编导长期在基层农村进行艺术工作,而且几乎每年正月十五总要去各地采风,对节日的欢腾场面和“万人空巷,聚集街头”的节日气氛自然是非常熟知的。联想到人群涌动观灯时常发生的事情,如碰脑勺、踩脚、挂辫子、丢鞋子、寻人以及在此过程中人们心理的变化如喜悦、兴奋、恼怒、急切、失望、欣慰……由此,创作《元宵夜》这个舞蹈的意象产生了。

该作品的舞蹈动作素材主要采用了山西民间舞“二人台”“永济对秧歌”和“踢鼓子”这三种民间舞,并且充分利用它们的特别之处。例如:用“二人台”的干净利落和流畅动律,塑造北方青年的质朴、粗犷的形象;用“永济对秧歌”的小巧灵活和优美曲线刻画北方女子机敏活泼的性格特征;为了在舞蹈中表现正月十五“人山人海”的热闹场面,编导有意将生活动作,如“揪辫子”、“踩脚丫”等动作进行夸张处理,使生活动作在情景中通过夸张变形符合舞蹈情绪要求,从而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舞蹈语汇。此外,编导在处理素材时还充分注意到群众民间舞和舞台表演艺术的差异性,群众民间舞偏重于自娱,具有质朴简单的特点,而舞台的民间舞蹈更注重表演性,强调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刻画。由

此,编导同时采用几种民间舞的动作素材,进行加工提高,去粗取精,使作品动作语汇更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更具时代感。

在情节设计上,该作品采用了夸张和虚实相间的手法。编导在舞蹈中用两个演员表现元宵节观灯时的“花千树、星如雨”的群众场面有很大难度,而该作品却依靠情节的巧妙设计和人物鲜活生动的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用两个演员动作的夸张,虚拟地表现出观灯时你拥我挤的群众场面以及观灯时的欢快心情、被别人踩脚的疼痛难堪、找寻中的恼怒焦急,此外,通过“众里寻他”、“蓦然回首”等出人意料的情节处理,使作品妙趣横生、真切动人。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