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及编舞的环境
- 舞蹈教学
- 2018-11-09
- 726
编导及编舞的环境 编舞及编舞的环境,这个概念是指编导要重视和关注在编导及编舞时的环境意识,以及对它的合理、优质化的利用。这样的环境构成既有事实上的客观性,当然也是主观能动性的认知意识和运作能力。
第一、编导内心的编舞环境。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但由于编导们一向把编舞的概念只关注编舞的动作,编怎样的一个舞上,似乎就不太注重自身内心的编舞环境,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它可能在影响、左右了你的编舞状态,而你却茫然不知。所以,注重编导内心的编舞环境,可能要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
其一、内心的轻松感加身体必备的放松。不管是准备进入编舞项目,还是编导在编舞的过程中都应如此。也许,编导可能为了赶某一个项目或某一个紧急的任务需要马上就出作品,这时编导可能会内心非常地紧张,那就必须让自己明确地懂得,由于有了压力,想快、想好,人的基本反应就会想拼命的做、做好它。但是,其结果便易适得其反,编舞本来更是一个“欲速而不达”的事。所以,一是、简单化的心境一定要在编导内心建立,不要管还有多少事没有做完,只要抓住眼前正在做的那一个、抓住最直接客观的事实就好。如果,你要是总在想那些没有做完的事,你就无法集中精力做正在做的事,搞坏了心情,怎么有可能让身体动起来,并有感觉的动起来、有乐趣的动起来,直到有追问性的动起来呢。二是、学会呼吸,运用呼吸,让心情平静及心思纯净。有这样的内心状态,工作起来的精力就充沛,潜能就易发挥。同时,会呼吸的身体不易疲劳,有气息的身体可千变万化,有“气”能量的身体自然最能为编舞制造最佳心境及身体环境。
其二、多方性的尝试自己的编舞可能,不要只盯着一种类型的作品做。当学编舞的阶段,老师会给我们很多不同性的学习编舞做作业的机会,而学生选择的作品主题也都会由心里出发。但是,等到你会编舞了,可能在编某一类型舞的时候还拿奖了,这样,别人或编导自身也会觉得自己就该做这样的事,就该一直做下去了。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都是做这一类的作品,还没有牵涉到太多的心理环境的问题,但是,如总在这个类型的圈子里,编导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一定会减弱对它的热情度和感觉度,甚至会感到“山穷水尽”,开始厌烦或惧怕了。其实,编导求新、求异、求发展,本来就是本性及本然,但往往社会条件不能让编导“随心所欲”,也不得选择,虽然这样的实际情况居多,但编导自身完全可以有这样的心里认知和需求,尽可能地寻找、发现、或改变自身的编舞环境,把路子打开一点,这个路子有两层涵义,一是自身的思路,二是多到不同的地方寻找环境,问路、探路,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得到不同创作的机会。
其三、适当地休息在“山水间”,并会对自己说“不”字。现代人的生活环境,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不太适合搞创作人的生活环境,浮躁、嘈杂、喧闹的环境不得使编导静下来,只忙于应付,忙于更多地“快餐”性创作,难免走不深、看不远、身心疲惫,对创作失去欲望、感觉、追求,没有好的作品也没有了好的创作状态。这时,编导应该让自己回到大自然中去,到“山水间”去呼吸,让心灵和眼睛、身体都能安静的享受自然的美好及魅力。这时应把所有的心思放掉,尽可能地旨在其中。当我们能够放下世俗地、社会地、不由自主的总总,去欣赏、体会和学习着更多地自然里才能让人得到的感觉、感触、思考和智慧性,这样适当地休息在“山水间”,不仅只面对的是自然山水,还完全涉及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概念,去感受和认知另一个环境下的人-事-物的不同,这样的休息不得小视,这样的调节环境就是舒心和养料的补充。
再有,我们有时真的应该需要说“不”字,尤其是对自己。太累了、太为难了、太违心了,就不要硬撑着了。其实,即使你撑着勉强去完成一件事,可能仅是毅力的磨炼和任务的完成,想必不一定是好的艺术感觉在作品上的体现。因为,一个好的作品能出现,它一定不能逃脱于感觉的积淀、酝酿的时间性、带理性的细琢,在构成中需消化、兴趣和激情的充斥,还需要追问及开阔的意识,这样的环境构成是需要条件的,这个条件的概念就是能否具备及创造出这样的条件,而不是一个劲地、一股脑的刻苦加坚持就能成立的。
了解自己,做感兴趣的事、做被自己掂量过的事,做自己有感觉的事,或者说是能感觉到的事,不需要任何的逞强意识,艺术创作就是一个来不得半点虚伪的状态,你是怎样的一个样子,编导本人无需多言,无需说一堆大话,作品就是那个你,你被裸着、晒着、晾在自个儿的作品里。所以,明白这个道理,就要勇敢地对自己说“不”,去真正地做编导该做的事。一个编导能真实、真诚的活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环境,它必然带在编舞中,形成那一个质感、味道、独特性和准确性,直至作品的震撼力,可能就是由此开始及得到,故而,千万不得小瞧编导内心的环境问题。
第二、编导与合作者的工作环境。舞蹈编导的特殊性,就是制作一个作品不可能由自己一个人来完成所有。从这个角度来说,有的时候编导更像是一个指挥者,在其指挥下,一些人参与及合作完成某个贯穿编导思想、美学、审美追求的具有风格性的作品。当然,一般来说单项性的小作品类,这样的一个概念还不是很突出,矛盾及问题也不会太复杂。但一到舞剧或是大的主题晚会的作品,与各种技术人员及其它各方人员工作的接触性和需要的合作就非常之多了,那么,合作工作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制造合作的环境就成为编导必须有的功力及能应对的有效方法。
其一、不同艺术专业者的合作环境。关于与演员合作的问题,已经在前面的章节里述说过了。这里是就其它专业人员的合作环境,进行注意点的阐述。 一是、音乐作曲。在舞蹈的单篇作品时,编导往往还没有能力、财力自己请作曲家,一般都是由自己剪辑音乐。如果是比赛的单项、应邀作品,及大型作品,一般总会有机会与作曲家合作。过去都是惯用先有音乐才编舞的方式,现在又多是先编舞再合音乐。其实,不管用哪种方式,与音乐人的交流、沟通,并让音乐人理解编导的意图、属性、风格、结构等,都是非常必须的工作。事实是:一部分编导喜欢嘴里哼出一种旋律状态,希望作曲者明白;一部分人喜欢规定速度和多少八拍告诉作曲者;还有的人自己先剪出一个小样音乐的结构和感觉、状态提供给音乐人,然后让音乐人再依据这样的一种样式编曲。这三种都是试图为了让音乐人明白、体会到舞蹈编导的那个作品到底是怎样地,这似乎显现着舞蹈的不可言说性,或者说是难能说清的舞蹈,同时也是舞蹈编导及合作者都较喜欢相对形象化的、具体地能说明或者可举例的方式。尽管如此,常常发现的情况及尴尬的事:音乐人嫌舞蹈编导没有文化,又说不清东西;而舞蹈编导常常又觉得音乐出来不是那个感觉,不是编导想要的那个东西。
也许,这三种方式并不一定是最佳的合作方式。可能,最佳的方法就是要注重合作意识来通过各种方式,比如:编导的理念,此作品的角度和所需状态,可更多地用画线条和画面的浅、重感、色彩感来告诉作曲者想要的感觉,而不是具体的音乐符号或样子。不要给作曲家更多的音乐专业上的指导和限制,只要说大方向的需求和限制性。因为,不同专业有各自专业属性的特质和知识,要让各自发挥各自的潜能和技术专长进行合作创作,舞蹈编导一定不要代劳其它专业性的事,这样会妨碍合作者的发挥。合作就是为一个大目标各尽所能,相互承担及协调、互融、共建。应该说,一个有创作力的作曲者,一定不希望他人代劳他的工作,而一个没有创造力和特性的作曲者,舞蹈编导就不要与他合作,那还不如自己剪接音乐呢,在现代化的方式中它并不是一件难事,相比要找到一个懂舞蹈编导意图和风格还非常一致,并能让音乐为舞蹈语言服务,让舞蹈作品更具光彩的作曲人,那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是、舞美方法。与舞美的合作可能看上去要比音乐方面简单一点。因为,舞美设计会出图,这样有一个实例小样,交流起来易有的放矢和针对性了。另外,舞美对舞蹈作品而言,更多地是营造环境、氛围、给作品添彩,它的主导,不管是“好、坏”,可能会改变作品带给观众的感觉,但一般它不会像音乐那样直接导致、影响编舞状态。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舞剧、舞蹈诗、晚会等,非常地关注及大量的运用舞美语言,这本身也不可说“好、坏;对、错”之概念,要看作品涉及的内涵及样式的需要。但是,现在往往太过重视和运用舞美效果,暂且不谈花费财力的问题,就舞蹈作品本身来看,常常被巨大、硕大的舞美实物笼罩,舞者似乎被挤压在狭小的空间、或是叫“盆地”中舞蹈,就好像舞者是一帮“小人”,与舞美这个“巨人”在比高低似的,结果往往是,舞美真好看,就是看不到舞蹈了。当然,这一现象的出现,源头责任应该来自舞蹈编导,第一是本身编舞太娄了。第二是舞蹈编导往往不把注意力攻关在舞蹈本体及对作品的修养上,总是指望一些非常“绚丽”的东西来帮助舞蹈,结果就是与“巨人”比了高低,就显得自己“渺小”了。当这样的运作方式被建立起来,又被越发地膨胀,且无法改变这样地舞蹈作品状态了,结果,一个大型的舞剧、舞蹈诗、晚会,没有硕大的舞美工程,似乎就注定不是一个上等级的作品,导致观众的印象就是:舞蹈必须有华丽、绚丽的舞美才去看,当问到舞蹈如何的时候,便会答道:“好看,舞美太棒了。”
总之一句话,一切为舞蹈作品所构成的元素、符号,都是舞蹈作品的语言及需要,但其都是为舞蹈作品本身的贡献,而不得顾此失彼,将舞蹈本身的意义和目的淡化。
三是、道具。作为编舞而言,对它的运用和无法利用好道具的问题,可能比舞美的问题更大,更直接。应该说,就编舞与道具的关系,用道具已是舞蹈的传统,它是身体的延伸,它是舞蹈语言的一个方式,它是编舞中的一个技术方法及问题了。道具可分为三层:
第一、小道具,一般是拿在手上的,似乎是传统舞蹈中常见、常用的,当下发展成更多现实的、夸张的物体作为道具拿着舞蹈,其原理并没有逃出传统的概念。第二、大道具,现在的很多舞蹈,为了追求出新、出奇和夸张效果,往往把道具变的很大,舞蹈的动作几乎就不再存在,舞者的动作就是怎样地运作道具,或者说动作是为了让道具动起来。第三、当下还有这样的一种趋势,编导安排硕大的道具在舞台上运动,舞者躲在其后运用,让硕大的道具运动起来,有时是为了与主角相配,有时甚至就是通过道具的运动作为舞蹈作品的某一语言性的表达。在大晚会中多是营造气氛,舞者就好像是舞美工作人员之用。
不管如何,道具既然与编导的动作和舞者发生了非常重要和密切的关系,那便需要让做道具的专业人员有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要“活”,不得笨重、笨拙,并求得良好的功能性,这样才能有舞蹈作品的语言意义和艺术性的表达。
四是、服装。舞蹈的服装设计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研究和认识。目前,舞蹈的服装漂亮、华丽是绝对有了的。但是,舞蹈服装上的问题亦然与舞美同出一辙,它的趋势除漂亮、华丽外,就是无限的夸张,舞蹈的服装恰似服装模特,舞者往往穿上了就不得动弹,这样一来,舞蹈就成了服装展示秀。当然,如果说某个舞蹈作品的意图就是如此,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所有的作品不管表达任何内容都是如此,这一定有问题,其现象就是,常常看到一个舞蹈作品,舞者穿着练功衣时的表演,要比穿上服装有语言性,甚至是舞蹈效果。那么,这个问题,就是舞蹈编导和服装设计师的沟通不够,以及没有意识到什么是舞蹈需要的服装:即第一是构成舞蹈作品语言符号、人物形象的需要;第二是风格、意境需要。这两点可能就是舞蹈服装的基本概念,当然,这个基本概念之前提是,不管怎样的服装都应该不妨碍舞者的身体动作和身体动作产生的作品语言。因为,很多的语言就来自动作的状态及样式,如果服装之妨碍,不就等于白花力气编舞了吗?所以,舞蹈编导和舞蹈的服装设计的一个原则,就是服装为舞蹈的语言性,它必然是舞蹈特性和作品语言内涵之下的舞蹈服装,而它不能只唯服装的漂亮。这需要与服装师沟通,让其感知和认知舞蹈及作品的语言内涵存在,以及舞蹈服装的意义和用途。
五是、灯光。灯光与舞蹈作品的关系,是除音乐、服装之外与舞蹈作品关系最为密切的元素。灯光亦然类似舞美对舞蹈的作用,但它更能贴近及融入舞蹈。灯光师如能懂得舞蹈、理解舞蹈作品,舞蹈的画面、结构的转换、高潮的推动,以及整体的意境及各个环节都需要灯光的表达来配合,它就是灯光与舞蹈合舞,并成为和谐、促进、统一的舞蹈作品状态。而目前舞蹈灯光存在的问题,亦然是炫丽过之,语言性缺乏,好似我们的灯光就是为了亮度和热闹而存在,却没有构成很准确的舞蹈语言和作品之需。这些如何与灯光师沟通及合作,其出发点当然还是舞蹈编导的审美及个性的建立与厚重,能促成让灯光具有舞蹈语言性,既给予与舞蹈的合作共舞状态又能形成舞蹈动作的功能不能完成那一状态,并造就了舞蹈作品的语言性。
其二、其它部门的合作环境。它是指与作品的需要方、作品的参与方、作品的进行演出和实施演出方等。主要的一个基本合作环境就是在诚心、诚信的宗旨下,整体的运作能力及方法非常重要。
一是要有计划。编导不但要给自己的作品会定计划和完成计划并具有预知性和能动力,也要学会与其它部门的合作安排进行可行的计划。一般来说,编导都会有计划,但往往没有深究计划的合理性,以及调查研究能否达到计划的合理性和能动性,所以,一旦计划没有被执行,或者说是没有按照计划在执行着,这样的工作状态,尤其是与其它部门的合作就易有问题,不是不被理解和没有主动意识,就是不能给力和跟不上趟。故而,编导一定要及时发现和能及时修正计划,让其切实可行,这样才会抓住众心、合力,完成好创作和演出的整体性。
二是要相互尊重。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看上去不是什么艺术和技术问题,但它是人心问题。对于合作,首先的前提就是相互的尊重,尤其是作为舞蹈为主体的舞蹈编导,一定要尊重其它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要有感激之心,还要有耐心,不要以自身述说或已交代过了为“准”,而要关注回馈状态,如果没有得到很好地回馈,就要一次次的阐述和说明编导的意图。一旦,一个编导能放下身段,虔诚的与他人合作,尤其是那些不是艺术的专业人员和部门的合作,即那些幕后的没有“风光”和“名份”的工作人员。那么,编导的工作就易顺利进行了。
三是协调和应变能力。应该说,即使计划的再为周全,当一步步的进入执行中,免不了会有各种各样的料想不到的状况会发生,这时,一个编导的协调和应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的协调,一般都会因为各自站在各自的角度和立场上看问题,没有一个整体一盘棋的意识,才会出现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不理解或是误会。而编导这时就一定要有一个大局意识,先什么、后什么,在一定的时间下谁主谁附一定要协调好,并能组织安排好。所谓的应变,就是遇到问题不要死脑筋和固执己见,而是及时的找到对策和方法,使编导主管、主抓的工作能与任何的一种合作方顺利进行。但作为一个专业的编导,往往会把精力统统放在创作作品和排练提高上,从而不重视和理会一些其它的问题,甚至看不到问题可能会造成的严重结果。那么,编导在一定的工作范畴及意识中,一定要有工作的整体意识和能力,它远不仅指那些专业之类的事,而是整体的为创作及相关牵涉的一切事物和问题中,并能有能力应对和处理好。
其三、跨领域、跨概念的合作环境。以上说的都是一般概念和常规性的编导的相关创作、工作环境的概念和问题,这里将涉及一下“后”时代及新的艺术方式中所谓的环境问题。
不管艺术、舞蹈将有何等的变化和发展空间,可能有两个概念总会是基础原理及元素,那就是艺术的尝试性引发的多元性的方式,以及与高科技的密切关系和可被运用性。对于前者,在于两点:一是改变观念,让太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寻找到不同的更开阔的事物联系性和合作、配合点。二是,深层的需求和领先意识,它将帮助编导去身不由己的追寻着艺术的可能性和独特性,以及不同的合作可能性。对于后者,在于整体的前卫意识和对整个世界的变化给予认知和了解,能把高科技中的能量及功能,作为作品创作的元素、手段和对这个领域中的人员的合作意识。
第三、编导与自然环境的编舞方法。这是一个由现代舞而产生的编舞状态,它是就打破传统的舞台而言的编舞方法和作品概念,是就“自然环境”为前提的表达方式,借助环境状态构成舞蹈机制的不同性也是实际性。这样的一种应时应地的编舞,其原则就是要以环境的特点、功能、样子为可编的条件,并利用这样的环境构成作品的特性和表现方式。也可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基准,让自然的环境特色,成为舞蹈的画面、运作必然的运用方式。
换句话说,环境编舞也没有什么奥秘可言,只是概念的不同及观念的改变,其本身必然逃不出舞蹈作品的基本规律,只要编导有这样的环境意识,确实地以环境为本,看到它的可舞、可语言化的基础和必然,就会自由和充分地利用其环境的意义,达到编舞的方式和乐趣。虽然,这样的编舞机会和编舞方法,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换一个角度来说,现在舞台上多多设计的大规模的舞台舞美、大型道具、景片、软、硬景的存在,作为舞蹈编导,实际上已经涉及到类似的“环境编舞”状态了。只不过,一个是人为的舞台设计;一个是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不得不考虑,或者说是很好地运用这样的自然环境的事实及条件,来面对舞蹈作品的创作并进行由此而来的编舞状态。 万素 2012、2、1、
本文由bosco于2018-11-09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2675.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2675.html
下一篇:北舞小课堂:四位平转的练习方法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