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新闻 > 正文

“我爱北京—市民新春联欢会”登国家大剧院舞台(组图)

千龙网北京2月10日讯(记者 杨敏)2015年春节期间,首都文明办、北京市文化局和国家大剧院将联合举办“我爱北京—市民新春联欢会”(以下简称“联欢会”)。“联欢会”已经连续举办三年,近万名普通市民通过“联欢会”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为数万观众带来一份别样的新春祝福。
2月9日,千龙网记者随海淀区甘家口社区家园艺术团舞蹈队走进国家大剧院“联欢会”彩排现场,近距离感受这场“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的新春艺术盛宴。
传承非遗文化 化身“欢乐之神”
家园艺术团舞蹈队今年是连续第三次登上“联欢会”的舞台了。继此前的新疆舞《丰收时节》、鲜族舞《长白瀑布》之后,今年,他们将向观众展现一支表现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鼻箫》。据领舞延和平介绍,鼻箫是黎族传统乐器,人们熟悉的箫一般都是用嘴吹奏的乐器,而鼻箫需要表演者用鼻孔吹奏,因而得名。
舞蹈以鼻箫为创作元素,表现黎族祖先传说中的鼻箫之灵,是黎族心中的欢乐之神,自然悠扬如天籁之乐的箫声,为山海黎民带来了生命的灵动和爱情的甜蜜。
说起创作思路,团长施苏平说,我们的舞蹈都取材于民族舞,音乐和编舞都进行了改编,社区舞蹈队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非专业舞蹈演员,年龄偏大,大幅度的舞蹈动作不适合,为了跳起来美观又不失民族特色,进行了一遍遍的修改练习。
建队以来,舞蹈队坚持每周2次严格的专业训练,结合演员综合素质,认真选材,精心创、改编并雕琢多支舞蹈,在区、市的各类型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1月下旬刚刚结束的海淀区社区舞蹈比赛中荣获金奖。

2015年2月9日家园艺术团舞蹈队在国家大剧院彩排民族舞《鼻箫》 千龙网记者 杨敏摄
巧手自制道具 废旧材料新创意
值得注意的是舞蹈服装极具黎族民族特色,特别是那些银光闪闪的头饰和项圈最引人注目。团长施苏平笑着说,“我们的配饰不错吧,看着很土豪,其实都是舞蹈队成员自己动手制作,不含银但同样银光闪闪。”说着她便拿着配饰演示起来。头饰是用废旧易拉罐皮裁纸,外面贴上牛皮纸,再花上各种图案。项圈是皮革贴银色面,配上小铃铛,舞蹈的时候配饰闪耀铃铛清脆。
鼻箫是本次演出的重要道具,领舞延和平介绍,传统鼻箫是用海南白竹制成,而我们的道具是用最常见的PVC管制成,再配上装饰,表演起来惟妙惟肖。

2015年2月9日家园艺术团舞蹈队参加国家大剧院彩排“我爱北京—市民新春联欢会”,舞蹈队成员正在后台认真化妆。 千龙网记者 杨敏摄
由集体舞浓缩成的社区舞蹈队
家园艺术团舞蹈队成立于2009年。现有队员20人,主要来自于地区酷爱舞蹈艺术的离退休人员,是一支舞动在基层舞台上不可多得的群众性业余团队。说起艺术团的创办,团长施苏平说,2009年社区组织居民排演集体舞,一共选拔了200余人参加培训,最终在海淀区“舞动春天”健身舞比赛中获得金奖,很多居民因此爱上了跳舞,比赛虽然结束了但大家热情不减,舞蹈队便正式成立了。艺术团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播高雅艺术”为宗旨,舞蹈队定位于演绎富有民族特色的舞台舞,力争每年创、改编一支新舞蹈。


2015年2月9日家园艺术团舞蹈队在国家大剧院彩排间隙合影。 千龙网通讯员 凌福平摄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