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教学 > 正文

京族“哈节”上的舞蹈

南海波涛日夜守护着的京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人数较少的民族之一。大约在15世纪左右,部分京族人民先后从越南陆续迁徙到了我国广西防城县,定居于平江乡被称作“巫头”、“山心”和“万尾”三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岛屿上,过着以捕鱼为主农耕为辅的生活。

京族人民历来重视与喜爱歌唱,在京族语言中“哈”即为“歌”,而“哈”又有“吃”的含意,因此人们就把祭祀神灵祖先、进行歌舞娱乐和节日餐饮结合的日子称为“哈节”。久而久之,以歌唱贯穿整个祭祀祖先、神灵与节日的集会场地 ― 类似祠堂的建筑,也就随之被称作“哈亭”了。

京族民族历史悠久,人们自古以来崇拜祖先、信仰多神。因历代以捕鱼为生,因此居住在“山心”岛上的人们,在“哈亭”所供奉的三位主神中,特别情有独钟地把“镇海大王”供放在中位,而且礼拜也最勤。

“哈亭”的建筑形式古朴、美观、繁简各异。较大型的“哈亭”内,祭祀场地两侧设有阶梯形的宾客坐席,这是专供村里辈份最高、为修建此“哈庭”和筹办“哈节”捐资投物者所设立的。座次的顺序,也是以贡献功绩的大小从高到低论定。

我国多数民族在祭祀时,一般在仅靠神位摆放一张供桌,但京族的供桌不仅远离神案至少 4-5米,而且数量多达十余张不止。这些从各家精选而来大小、高低一致的方桌,一字纵队地向“哈亭”门外的海滨沙滩排列开去,长约十几米。每张供桌上放满了香烛蜡签、鲜花瑞草和各种食品。蔚蓝色的天幕下,插在供桌两边场地周围五颜六色的龙凤旗迎风招展,“哈亭”内外一派庄严、肃穆,人们在忙碌中等待着祭祀时辰的来临。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