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民间舞蹈的创编
- 舞蹈教学
- 2018-11-09
- 723
叶 多
(本文发表于《舞蹈信息》国内统一刊号Z0059――980216第14期)
在新时代民间舞的创编中,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无疑是舞蹈编导怎样对待古、今、中、外的一切民间舞形式,怎样继承?怎样借鉴?怎样创新?人们的社会生活在不断发展,民间舞表现的题材也就愈加广泛,因此要求舞蹈编导的创作手法也要更加丰富新颖。关于新一代编导在新时代的民间舞创编,笔者深有感触,站一角度表述难以抑制的拙见,以作引玉之石。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和舞蹈形象的产生也是源于生活。因此,成功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蹈编导对生活的初身感受。对创作舞蹈来说,“积累舞蹈素材丰富舞蹈语汇”是非常必要的。如搜集、学习各地的民间舞蹈,以及中、外、古、今的舞蹈作品;学习、研究它们的形式、风格、动作和音乐;调查它们的渊源、传统和流派,没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渊博的知识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舞蹈编导必须“积累多方面的艺术知识,丰富想象力,”以创作出不俗的作品。
舞蹈编导们在不同时期创作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数不胜数:新时代的舞蹈编导们在继承和借鉴原有的作品后,怎样在创作过程中突出“新”呢?(一)舞蹈题材的选择。一个民间舞蹈作品的诞生,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它的主题和题材,而选择舞蹈题材的关键是要符合舞蹈艺术的舞蹈规律――即“舞蹈作品是以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五、六十年代的一些舞蹈编导由于生活环境影响,大部分舞蹈题材均为战斗、劳动等;而七、八十年代,随着人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舞蹈编导们所选择的题材也愈来愈多样化。民间舞不再单纯表现农耕、劳作,而是表现于游戏、嬉戏;到了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蓬勃发展,对外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建设同步提高,舞蹈编导们的创作题材也丰富起来;它可以是一个故事,可以是一种情景,可以是一种形象,甚至可以是一个动作,一段情绪,一种表情……总之,舞蹈要告诉观众的事物,必须是能够出现在舞台上让观众直接看到或听到的。(二)舞蹈动作的考虑。各门艺术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段,这就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特色。音乐是用声音,绘画是用色彩,话剧是用语言,文学等是用文字,而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是依靠人体动作。从八十年代的舞蹈作品《水》和九十年代的舞蹈作品《小卜少》来看:同样是傣族舞蹈,也同样运用了乌黑的长发,而后者却明显地显示出了时代性的特征。从舞蹈动作上看《小卜少》的高潮部份解、散发、甩发已远远超出了傣族舞的范围,而编导在整个作品不离“三道弯”(傣舞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大胆进行创编,尝试新的舞蹈语汇,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收效!(该作品为“桃李杯”获奖剧目)在新时代的民间舞语汇创编中,编导们何不为想尝试运用些新方法,新技能呢?例如:汉族民间舞可以结合皮影动作;“风火轮”可运用于藏族舞蹈中;蒙族舞除了马步、别步、拖擦步等还能不能运用爵士舞?诸如此类的想法与用法还很多,但创作时千万不能忘记了创新是建立在继承与借鉴的基础上的!(三)舞蹈音乐的编配。要说“表演”是作品的灵魂,那么将“音乐”形容为作品的眼睛是再确切不过了。当帷幕还未拉开时,或是演员的造型还未开始动作时,一组动感的、有韵味的时代性音乐,便能让观众对您的作品先送上一个漂亮的分数。因为好的舞蹈音乐不仅更能衬托出作品的主题,还能适当弥补作品中的一些失误。怎样选择舞蹈音乐来符合“新时代”的新呢?目前,已有很多的编导在尝试用现代的音乐去融合民间舞蹈的语汇;如:于晓雪先生编导的《西部故事》,讲述的是新疆一带发生的事情,以维族民间舞语汇为主导,却采用了风靡中国一时的雅尼音乐,还有章东新、冯蔚两位编导的作品――《高原云踪》,巧妙地运用了罗马尼亚籍作曲家Michael Cretu的《谜》来革新藏族舞蹈的风格。一位成功的舞蹈编导,若要使演员的表演成为作品的灵魂,那么首先要选定“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民间舞创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的,把中国的舞蹈艺术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将是中国新一代舞蹈编导为祖国、为人民、为舞蹈事业作出的宝贵贡献!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3340.html
上一篇:探索舞蹈教学中的开放性原则
下一篇:国标舞文化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