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教学 > 正文

舞蹈音乐创作的艺术个性化

个性是艺术的生命。作为视觉艺术的舞蹈创作成功与否,离不开与之相依为命的听觉艺术的舞蹈音乐,她们之间的重要性,尤如一首歌曲创作中,词与曲的关系一样,是相互依存、互为依托的。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追求个性、表现个性是其永恒追求的目标,而舞蹈的个性形成则与舞蹈音乐创作的个性化紧密相连,两者只有达到珠联璧合,融为一体,才是一个完整的优秀舞蹈作品。因此,很有必要对舞蹈音乐创作个性形成的轨迹进行探究,我们认为,大致可以描画出舞蹈音乐形成艺术个性化的三要素:

一、个性化体现在求异

舞蹈音乐创作最忌雷同,最怕形成套路以至“克隆”别人之作。以往,我们群众文化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有些编导在创作舞蹈构思时往往是从众多的音乐带中去寻找、去剪接、复制(并不是说绝对不可以),但这样做,可能会出现许多弊病:其一:东拼西凑,结果是主题音乐不明确,结构混乱,音乐调性不统一或风格上不一致,造成作品支离破碎,没有完整性。其二:似曾相识,似听非听到道过的音乐,生搬硬套,往往使人感到舞蹈视觉形象与音乐听觉形象相互游离,而影响了人们审美的入情、入境。其三:缺乏个性,没有新颖感,没有独特的艺术形象的统一呈示,作品气韵不连贯等等。目前,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认为舞蹈音乐创作可以大量借助电脑等现代化表现手段,运用千变万化的电子合成器音乐,结合录音棚效果制作、模拟逼真效果,充分地通过艺术的形象思维,从联想、想象中体现画面感,大胆地采用前人所没有用到过的感觉视听效果,来丰富现代舞蹈音乐创作中的新语汇,使“求异”的思维活动永保旺盛的生命力。如余姚市少年宫创作的少儿群舞《河姆渡童趣》,其音乐就大量采用了新的创作手法,让具有当今时代感的音乐反映七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儿童们通过鸟趣、兽趣、猎趣学会生活,学会征服自然的本领,充分体现人于自然世界的美好交融,充满真情,充满童趣。该作品在全国舞蹈“群星奖”比赛中获得了舞蹈、音乐铜奖,在全国“97迎香港回归少儿舞蹈大赛”中,在400多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银奖,98年代表浙江省少儿舞蹈晋京展演。这个作品不仅主题鲜明,突出了趣字。具有个性,而且对表现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特定的要求,于是在音乐中模拟古乐器、陶埙吹奏,以奇妙、古朴、醇厚的音色和尖厉的骨笛声划破时空莱达到追溯原始意境,以及鼓声节奏那乱中有序的渐变处理,使人感觉这是未加改编的原始形态,那音响效果既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具有反朴归真回归自然亲切感。音乐的主旋律虽简单,却着意在B段中大胆采用无音乐的迪斯科节奏,每表演到此,小演员们的情绪极为高涨,更为投入,非常符合于少儿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点。另外,为了推进作品在猎趣中达到高潮,着力增添音乐的感染力,营造气氛,又通过录音棚制作,把小演员的呼喊声“嗨,哈”声录到了音乐高潮之中,如此更强烈地烘托出舞台的烘热氛围,最后,营造出小演员们与被征服的巨型怪兽共舞而满台生辉的景象。

下一页

本文共 3 页,第 [1] [2] [3] 页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