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创作现状的思考
- 舞蹈教学
- 2018-11-09
- 609
关注近期舞蹈现象,我们首先应该肯定繁荣和发展是主流。这并非套话,而是以以下基本状况为据:
一、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分析某个时期的舞业发达程度,一般应以伴随“政令”以及自社会投入的人力、物力之总合概念为据。以近期国家对各项文化工程投入的大幅度增升,可窥舞业发展之一斑。
二、审视某个时期的艺术发展趋势,须对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和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创作成果(数量、品质)予以评估。估且选取检验综合实力的大型舞剧创作为剖析面(样本),不仅新作数量递增――“遍地开花”,其中比较优秀的作品,(尤其是主旋律作品)在题材拓展、思想深度、艺术呈现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
三、关注人才资源――队伍(“舞体”)状况,除应肯定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个人、群体)的积极追求与探索,更应看到基层、群众舞蹈创作的空前活跃、提高。
四、尤其不可忽视舞蹈作品进入文化市场及产业化建设方面的进展。在组织、策划、推广、经营等方面,出现了多种形式(体制)的运营机制并在实践中取得积极成果。
但就创作而言,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且存在的时间不短,波及面不小,令人忧思难抑。现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一、“‘大晚会’综合症”应引起注意
大型主题性诗舞乐综艺晚会,不仅是我们民族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也是时代发展之使然。有史可鉴的《大武》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左右(颂扬武王伐纣之功德);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更是公认的20世纪艺术精品。此外,亦不可否认有一些大制作型的主题晚会,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
任何艺术形式(现象)的生成、发展,都与社会情态、审美需求相关。改革开发以来,逢节日庆典、历史纪念、重大事件以及歌颂英雄等等,群情激昂,社会需要一种具有较大气派的、色彩丰富的艺术形式来歌颂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于是,这种“综艺性标题性大晚会”便应运而生。它们大都是围绕某一主题的“拼接型”制作,比原创性艺术作品的孕育、创作要快捷得多,但比起往日“唱中心、演中心”(图解政治)的那种“活报剧”,又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尤其是有了明星加盟和华丽包装,既能配合特定的主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群众的观赏需求。它的电视的传播率,远高过舞台艺术精品,故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审美习性。
仅此,亦无大碍。令人忧虑的是,由此而形成了雷同化的艺术模式,束缚了艺术创造力的开掘并衍生出一些“综合症”。
下一页
本文共 5 页,第 [1] [2] [3] [4] [5] 页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3423.html
上一篇:少儿舞蹈《跳跳绳》创作脚本
下一篇:如何创编校园舞蹈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