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作品将成2014国家大剧院舞蹈节亮点
- 舞蹈新闻
- 2018-11-07
- 444
台湾云门舞集编舞林怀民
国家大剧院舞蹈总监赵汝蘅
《马可·波罗》排练现场
《松烟》
闪亮国家大剧院节舞蹈
即将于10月11日拉开帷幕的国家大剧院舞蹈节,因邀请中外著名舞团,上演中外舞蹈作品,已经成为一年一度北京舞蹈观众的期待。在今年的舞蹈节中,中国舞蹈作品的演出,将成为一大亮点。由国家大剧院出品、国家大剧院和总政歌舞团联合制作的“升级版”舞剧《马可·波罗》、台湾云门舞集演出的《松烟》、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创作的《云南映象》首演十周年纪念版、北京舞蹈学院创作演出的《那个秋天里的女人—秋瑾》和《豆蔻年华》晓星基金会未来之星舞蹈专场,以及辽宁芭蕾舞团演出的《堂吉诃德》等,全方位展示着中国舞蹈的进步。国家大剧院舞蹈总监、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赵汝蘅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的舞蹈节大力推出新的作品,有国内自己制作的也有国外舞团的舞作,让国内的观众对舞蹈有更新的认识。”
赵汝蘅:把最好的舞蹈带给北京观众
国家大剧院舞蹈节创办两年一直遵循着一个理念,就是把最好的舞蹈带给北京观众。在过去的舞蹈节中,众多著名舞团和新作品来到舞蹈节,中外舞蹈相互交流,互相促进,力求与国际舞坛同步。赵汝蘅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说:“国家大剧院舞蹈节自2012年创办以来,作为舞蹈的推广活动带动了北京市的舞蹈文化的发展与推广。后来加入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板块,更是补足血铆足劲。再后来大剧院创办的一系列舞蹈板块,比如‘中国舞蹈十二天’也经过很好的策划留存下来。”
她告诉记者:“要说介绍,不得不先提本次舞蹈节的‘重头戏’《马可·波罗》。这是国家大剧院唯一一部原创的舞剧,无论在精英舞者、导演意图,还是技术处理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与改动,主创在修改上很下力气,作曲张千一团长也对音乐进行了改动处理。好东西都是改出来的,我们之前排演《红色娘子军》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是天天改次次改,不仅在作品上还有演员、音乐等多方面进行修改,这样才能常改常新,成为常演的保留剧目。再说《松烟》,云门舞集的《松烟》表现的是中国人文的追求,他们不效仿别人,从中国文化的根上学起。看他们曾在麦田里、田间地头上跳舞简直太震撼了。关注云门,也就是关注和中国文化最贴近的舞蹈。杨丽萍更不用提了,她的《云南映象》已经演了十年,好东西都是会留下来的。此外,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将带来古典芭蕾舞剧《吉赛尔》和几台新的作品GALA,荷兰舞蹈剧场一团这次带来了两场不尽相同的现代舞作品《房间》和《你好,地球》。这次两个荷兰团体,是很值得看的。图卢兹歌剧院这次带来的《海盗》很有意思,有水墨交融的感觉,简化了舞台布景,东方味道很浓郁,很有创新精神。马克·莫里斯的团就更不用说了,它是欧美地区乃至全世界最出色的现代舞团之一,他们现场伴奏是一大特色,马克·莫里斯也是我本人欣赏的编舞之一。这次舞蹈节里还有北京舞蹈学院的作品,还有辽宁芭蕾舞团演出的《堂吉诃德》,他们也是在上升期中,最近他们与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合作了《八女投江》,而他们的男舞者特别有干劲儿,很不错。总之,大剧院的舞蹈节带来的是最有活力的作品,也是舞蹈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陈维亚:《马可·波罗》力争走向海外
作为开幕大戏的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舞剧《马可·波罗》,是2010年年底推出的大戏,这一次经过主创联袂总政歌舞团重新打造,以“升级版”的形式在国家大剧院舞蹈节上演出,有着不一样的感觉。总导演陈维亚对记者说:“第三次演出作为‘升级版’,将故事置于时代背景下,也就是当年的丝绸之路上。前两版马可·波罗是孤独地来到中国,现在有了变化,是在丝绸之路上跟着驼队、通商贸易的队伍一路走过来的。此版《马可·波罗》在舞美和舞台布景布置上作出了重要的调整,把硬的都变成软的,重的都变成轻的,便于出行,但是艺术效果上绝不简略。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把《马可·波罗》推出去,轻装在全国、全世界上演。整剧在序幕表现战争段落的部分,包括结尾战乱部分都做了结构性的调整,音乐也做了修改,希望观众在欣赏新的《马可·波罗》时有新的收获。”
陈维亚告诉北青报记者:“舞剧是用顶级舞蹈团体总政歌舞团的演员。两组马可·波罗和公主都非常优秀。玉米提本身是维吾尔族青年舞蹈家,脸的轮廓活脱脱就是马可·波罗。另一组马可·波罗苏鹏在形象、技巧上都是顶级的。两位公主李祎然、高伶都是新演员,会以靓丽形象展现。
关于升级版,陈维亚说:“首先,是现实立意上的调整。前两版马可·波罗孤独一人经历战乱来到东方,而升级版强化丝绸之路的大背景。序幕时大家就能看到熙熙攘攘的丝路驼队,马可·波罗与通商贸易队伍擦肩而过,增加他对东方文明的好奇与探索心情。这种大的丝绸之路背景一直延续到尾声结束。舞剧在现实意义上有重要提升。第二个升级,总政歌舞团是国内乃至世界上久负盛名水平最高的团体,这也是第一次和大剧院联合制作一部舞剧。军地结合是一次创举,最好的团和最好的剧院合作就是本次新版的意义。由于演员的技术水平高了,剧情表情达意、抓住关键的戏剧冲突点到位,表演自然也会升级。第三个升级,从导演团队到作曲张千一,至少二十处大大小小的修改。小到演员一个眼神、一个技巧动作,大到整个戏剧结构,尤其刚才说的序幕和尾声作出的重大调整。以灿烂的、迎着阳光的和谐和平的场面作为结尾,目标就是在演出结束后能得到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叫好声。”
林怀民:一样的舞蹈不一样的感受
云门舞集已经是国家大剧院的“常客”了,从《行草》到《九歌》,舞蹈中饱含着中华文化的底蕴,通过著名编舞家林怀民的设计,向观众传达着一种信念。这一次,林怀民带来了同样是以书法为题材的作品《松烟》,那种中西文化的对话与融合产生的奇妙效果,更会让观众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林怀民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说:“因为每个人经验背景都不一样,同一个人是安闲地走进剧院来看演出还是坐公交车匆忙赶来,一样的舞蹈他的感受都不会一样。我希望大家来看我的《松烟》是一个愉快的感觉。”
对于《松烟》,林怀民说:“做《行草》时想得不多,做成《行草》后才觉得关于书法还有没讲完的话,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做了《行草》三部曲和一部《屋漏痕》,在国际上非常受欢迎。《松烟》编好后觉得非常有趣,去年改了名字。中国人书写,最开始蘸着天然矿石墨,汉代有松烟墨,宋代才出现油烟墨,油烟墨功德无量,让松树得以存活下来。我喜欢这个名字,除了跟书法的关系。松、烟,意境上联想是不错的,所以取名《松烟》。”
《松烟》的布景与《行草》完全不同,林怀民说:“《行草》中有很多书法的投影,表现得太实太用力。而《松烟》则是留白,舞台上感觉动作非常轻盈空灵。《松烟》的音乐来自约翰·凯奇,他的《4分33秒》给世界很大惊奇,而我用在《松烟》中的音乐则让你有想象不到的灵感,配合起来如皮肤和手套一样,很贴切,东方味道强得不得了。而我们的演员,他们的书法都很好,他们的舞蹈确切地说是通过书法熏陶
国家大剧院舞蹈总监赵汝蘅
《马可·波罗》排练现场
《松烟》
闪亮国家大剧院节舞蹈
即将于10月11日拉开帷幕的国家大剧院舞蹈节,因邀请中外著名舞团,上演中外舞蹈作品,已经成为一年一度北京舞蹈观众的期待。在今年的舞蹈节中,中国舞蹈作品的演出,将成为一大亮点。由国家大剧院出品、国家大剧院和总政歌舞团联合制作的“升级版”舞剧《马可·波罗》、台湾云门舞集演出的《松烟》、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创作的《云南映象》首演十周年纪念版、北京舞蹈学院创作演出的《那个秋天里的女人—秋瑾》和《豆蔻年华》晓星基金会未来之星舞蹈专场,以及辽宁芭蕾舞团演出的《堂吉诃德》等,全方位展示着中国舞蹈的进步。国家大剧院舞蹈总监、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赵汝蘅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的舞蹈节大力推出新的作品,有国内自己制作的也有国外舞团的舞作,让国内的观众对舞蹈有更新的认识。”
赵汝蘅:把最好的舞蹈带给北京观众
国家大剧院舞蹈节创办两年一直遵循着一个理念,就是把最好的舞蹈带给北京观众。在过去的舞蹈节中,众多著名舞团和新作品来到舞蹈节,中外舞蹈相互交流,互相促进,力求与国际舞坛同步。赵汝蘅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说:“国家大剧院舞蹈节自2012年创办以来,作为舞蹈的推广活动带动了北京市的舞蹈文化的发展与推广。后来加入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板块,更是补足血铆足劲。再后来大剧院创办的一系列舞蹈板块,比如‘中国舞蹈十二天’也经过很好的策划留存下来。”
她告诉记者:“要说介绍,不得不先提本次舞蹈节的‘重头戏’《马可·波罗》。这是国家大剧院唯一一部原创的舞剧,无论在精英舞者、导演意图,还是技术处理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与改动,主创在修改上很下力气,作曲张千一团长也对音乐进行了改动处理。好东西都是改出来的,我们之前排演《红色娘子军》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是天天改次次改,不仅在作品上还有演员、音乐等多方面进行修改,这样才能常改常新,成为常演的保留剧目。再说《松烟》,云门舞集的《松烟》表现的是中国人文的追求,他们不效仿别人,从中国文化的根上学起。看他们曾在麦田里、田间地头上跳舞简直太震撼了。关注云门,也就是关注和中国文化最贴近的舞蹈。杨丽萍更不用提了,她的《云南映象》已经演了十年,好东西都是会留下来的。此外,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将带来古典芭蕾舞剧《吉赛尔》和几台新的作品GALA,荷兰舞蹈剧场一团这次带来了两场不尽相同的现代舞作品《房间》和《你好,地球》。这次两个荷兰团体,是很值得看的。图卢兹歌剧院这次带来的《海盗》很有意思,有水墨交融的感觉,简化了舞台布景,东方味道很浓郁,很有创新精神。马克·莫里斯的团就更不用说了,它是欧美地区乃至全世界最出色的现代舞团之一,他们现场伴奏是一大特色,马克·莫里斯也是我本人欣赏的编舞之一。这次舞蹈节里还有北京舞蹈学院的作品,还有辽宁芭蕾舞团演出的《堂吉诃德》,他们也是在上升期中,最近他们与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合作了《八女投江》,而他们的男舞者特别有干劲儿,很不错。总之,大剧院的舞蹈节带来的是最有活力的作品,也是舞蹈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陈维亚:《马可·波罗》力争走向海外
作为开幕大戏的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舞剧《马可·波罗》,是2010年年底推出的大戏,这一次经过主创联袂总政歌舞团重新打造,以“升级版”的形式在国家大剧院舞蹈节上演出,有着不一样的感觉。总导演陈维亚对记者说:“第三次演出作为‘升级版’,将故事置于时代背景下,也就是当年的丝绸之路上。前两版马可·波罗是孤独地来到中国,现在有了变化,是在丝绸之路上跟着驼队、通商贸易的队伍一路走过来的。此版《马可·波罗》在舞美和舞台布景布置上作出了重要的调整,把硬的都变成软的,重的都变成轻的,便于出行,但是艺术效果上绝不简略。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把《马可·波罗》推出去,轻装在全国、全世界上演。整剧在序幕表现战争段落的部分,包括结尾战乱部分都做了结构性的调整,音乐也做了修改,希望观众在欣赏新的《马可·波罗》时有新的收获。”
陈维亚告诉北青报记者:“舞剧是用顶级舞蹈团体总政歌舞团的演员。两组马可·波罗和公主都非常优秀。玉米提本身是维吾尔族青年舞蹈家,脸的轮廓活脱脱就是马可·波罗。另一组马可·波罗苏鹏在形象、技巧上都是顶级的。两位公主李祎然、高伶都是新演员,会以靓丽形象展现。
关于升级版,陈维亚说:“首先,是现实立意上的调整。前两版马可·波罗孤独一人经历战乱来到东方,而升级版强化丝绸之路的大背景。序幕时大家就能看到熙熙攘攘的丝路驼队,马可·波罗与通商贸易队伍擦肩而过,增加他对东方文明的好奇与探索心情。这种大的丝绸之路背景一直延续到尾声结束。舞剧在现实意义上有重要提升。第二个升级,总政歌舞团是国内乃至世界上久负盛名水平最高的团体,这也是第一次和大剧院联合制作一部舞剧。军地结合是一次创举,最好的团和最好的剧院合作就是本次新版的意义。由于演员的技术水平高了,剧情表情达意、抓住关键的戏剧冲突点到位,表演自然也会升级。第三个升级,从导演团队到作曲张千一,至少二十处大大小小的修改。小到演员一个眼神、一个技巧动作,大到整个戏剧结构,尤其刚才说的序幕和尾声作出的重大调整。以灿烂的、迎着阳光的和谐和平的场面作为结尾,目标就是在演出结束后能得到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叫好声。”
林怀民:一样的舞蹈不一样的感受
云门舞集已经是国家大剧院的“常客”了,从《行草》到《九歌》,舞蹈中饱含着中华文化的底蕴,通过著名编舞家林怀民的设计,向观众传达着一种信念。这一次,林怀民带来了同样是以书法为题材的作品《松烟》,那种中西文化的对话与融合产生的奇妙效果,更会让观众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林怀民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说:“因为每个人经验背景都不一样,同一个人是安闲地走进剧院来看演出还是坐公交车匆忙赶来,一样的舞蹈他的感受都不会一样。我希望大家来看我的《松烟》是一个愉快的感觉。”
对于《松烟》,林怀民说:“做《行草》时想得不多,做成《行草》后才觉得关于书法还有没讲完的话,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做了《行草》三部曲和一部《屋漏痕》,在国际上非常受欢迎。《松烟》编好后觉得非常有趣,去年改了名字。中国人书写,最开始蘸着天然矿石墨,汉代有松烟墨,宋代才出现油烟墨,油烟墨功德无量,让松树得以存活下来。我喜欢这个名字,除了跟书法的关系。松、烟,意境上联想是不错的,所以取名《松烟》。”
《松烟》的布景与《行草》完全不同,林怀民说:“《行草》中有很多书法的投影,表现得太实太用力。而《松烟》则是留白,舞台上感觉动作非常轻盈空灵。《松烟》的音乐来自约翰·凯奇,他的《4分33秒》给世界很大惊奇,而我用在《松烟》中的音乐则让你有想象不到的灵感,配合起来如皮肤和手套一样,很贴切,东方味道强得不得了。而我们的演员,他们的书法都很好,他们的舞蹈确切地说是通过书法熏陶
本文由bosco于2018-11-07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456.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456.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