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演出 > 正文

湖南省歌舞剧院将携大型歌舞晚会赴德国柏林

舞剧《温暖》演出现场。 通讯员 摄
5月20日至27日,应中宣部邀请,湖南省歌舞剧院携大型歌舞晚会赴德国柏林,参加中国文化周演出活动。
走出国门演出,对湖南省歌舞剧院演员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自古以来,楚地擅长“歌乐鼓舞以乐诸神”。舞蹈是一门靠肢体语言表达的艺术,艺术研究者大多认为它不擅长叙事。记者近日采访发现,湖南舞者却打通了舞蹈的“叙事渠道”,在贴近和表现日常生活方面,颇有创意。
大型舞蹈诗剧《天山芙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演绎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一段往事。这段往事对于“入伍赴疆、屯垦戍边”的“八千湘女”来说,意味着“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伟大奉献。这是一曲可歌可泣的生命之歌。
“我们大胆尝试,把20多个舞者集中在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里。”回忆起《天山芙蓉》的创作过程,艺术总监杨霞记忆犹新。《天山芙蓉》由一段段情节相对独立、情感相互关联、情境相继展开的“舞蹈诗篇”组接而成,曾获得文化部第13届文华优秀剧目奖。
“很多人知道,舞蹈一般是在舞台上流动起来跳的。为什么要将所有人限制在一辆敞篷卡车里呢?”杨霞先卖了个关子。她说,当时准备去新疆采风,听说坐车进疆就要花1个月,非常震撼。
怎么用舞蹈的形式表现这样的艰苦呢?通常是选择规模宏大的群舞。但他们决定“背道而驰”。巨大的舞台上只有一辆敞篷卡车的尾部。在聚光灯下,20多个湘女挤在一起,颠簸摇晃。有的女兵开始闹情绪,有的呕吐不止。一瓶辣酱的出现,让一车的湘女激动不已……
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心设置的细节,大获成功。著名舞蹈理论家、教育家于平教授曾撰文评价:《天山芙蓉》的成功,不仅在于编创者的深入生活,捕捉到“八千湘女”的感人事迹;而且在于他们升华生活,创新了舞蹈艺术的舞台形象。
“当时很多人反对和质疑,但我们坚持下来了。”执行导演马波说,突破了限制,也就获得了成功。这一部分“舞蹈诗篇”获得了第5届全国CCTV电视舞蹈大赛优秀表演奖。
独特的视角,对现实的思考,是“80后”年轻编导马波的创作方向。舞剧《温暖》的创作初衷,正是缘于“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等社会热点的触动。他决定将马恭志、白芳礼、搭人梯营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们等平凡而感人的事迹艺术地再现于舞台,传递正能量。
在“特殊的产房”一场中,路人们为孕妇围起一道爱的屏风,使用的道具竟然是街头流动报贩手中的报纸。这一意外之“举”,更加贴近城市街头的实景。在年轻大学生抢救落水儿童一节,大胆采用了滑板作为舞蹈的辅助元素。在紧张而又激烈的舞蹈中,猛然加入3声石破天惊的呐喊,让原本是无声的舞蹈,有如高天响雷,振聋发聩。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8个篇章全部编排完毕。每个人都很兴奋,很投入。”马波回忆说。该剧获第4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晋京为党的十八大献礼展演。
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多年来,湖南省民族歌舞团一直致力于发展民族歌舞艺术,同时巧妙地借鉴现代元素,为之增彩。
他们创作的大型歌舞《五彩湘韵》无论文字、音乐、服饰、道具、舞美等都打上了民族的符号。除了传统的舞蹈风格以外,他们还采用了现代舞的手法;同时借助现代LED的舞美技术,让剧情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该剧参加2012年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最高奖——剧目金奖及21个单项奖。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