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芭“第三届芭蕾创意工作坊晚会”终于举行
- 舞蹈演出
- 2018-11-09
- 318
4月20日和21日连续两晚,天桥剧场都被众多芭蕾粉丝的尖叫声覆盖。经过半年准备,中央芭蕾舞团“第三届芭蕾创意工作坊晚会”终于举行。该团8位年轻编导在潜心思考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文化与西方芭蕾的结合之后,交出了7份答卷。其中,由青年编导费波创作的《孔子2012》尤其令人惊叹。
很少有舞蹈演出能持续3个小时,“第三届芭蕾创意工作坊晚会”3个小时的“超长发挥”却让观众越看越兴奋。因为,大部分节目都在尝试表现重大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命运,或者试图用肢体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这种勇气让不少圈内观众感到既羡慕又“嫉妒”。
王思正的《胡笳十八拍》试图用不到半个小时的舞蹈,表现出汉代女杰蔡文姬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不禁让人捏了一把汗。不过,他将表现内容高度浓缩,突出了蔡文姬在胡地对左贤王的勉强接受、对儿子的无限母爱,以及最后得知要返回家乡时的心力交瘁三个关键点上,巧妙连缀起主人公的命运。
张镇新的《记梦·思》,则将苏轼对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哀痛之情用舞蹈展现出来。表现这样的主题,舞蹈自然哀婉缠绵、细腻柔软。不过,也有观众在现场发放的“意见卡”上提出自己的理解:认为苏轼怀念亡妻时,也记起了妻子“小轩窗,正梳妆”的生活雅趣,舞蹈虽然将现实与梦境相结合,却并未拉开两者的距离。也许只有将梦中两情相悦的情趣与现实中独自一人的思念相对比,才更能让人体会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哀伤。
费波的《孔子2012》最后一个登台,也赢得了最为热烈的掌声和尖叫声。相对于其他作品,《孔子2012》在构思、表现手段等方面都更加成熟。作为偶像的孔子是不是孔子自己想要的孔子?人们膜拜的是孔子的思想,还是一个符号?符号化了的孔子,还是原来的孔子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费波在舞台上塑造了孔子和镜子中的孔子两个形象。简洁的舞台上,9个模特假人象征2000多年来孔子被顶礼膜拜塑造出的雕像,长袍加冠的礼遇,象征将孔子推至巅峰。然而,孔子却感到迷惑,最终选择走出镜子,躲开世人。编导将现代舞与芭蕾相结合,充满现代感,又深深打动观众。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5259.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