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舞蹈诗剧《大北川》酒城泸州感恩首演在江阳艺术宫举行
- 舞蹈演出
- 2018-11-09
- 518
舞蹈诗剧艺术阐述和演绎了人类大爱不朽和爱情生死不渝的永恒主题。同时通过跨越数千年羌文化发展演变的广阔时空,艺术再现了云朵上的民族历经迁徙,饱受磨难而顽强前行的心路历程。
《大北川》剧情介绍:
山崩地裂,羌山悲吟。废墟中站立起来的阿妈手托羌红向苍天呼号:天神啊,让灾难快快过去,让亲人平平安安!她穿行于废墟,寻找失踪的儿子。阿妈经过倒塌的碉房,听见废墟下有呼救声,她无力营救,情急中撕下半幅羌红作为红飘带高挂于废墟上。阿妈背着遇难的儿子回家,一路上跌跌撞撞,步履艰难。
飘扬着羌红的废墟下,依娜用歌声呼唤昏迷的恋人古尔玛。悠远的歌声中再现出昔日美丽的羌寨、幸福的生活。能歌善舞的依娜和古尔玛相识相恋。青山起舞,绿水欢歌,转山会喜庆热烈。姑娘和小伙子翩翩起舞、纵情对歌。依娜和古尔玛吐露衷情,定下终身。
废墟下的古尔玛在冥冥中听见了羊群的欢叫。依娜心灵感应,说:是天神木比塔的羊!羊是我们羌人的保护神啊……依娜讲起了祖先迁徙的故事……三千多年前,古羌人带着羊群,从遥远的大西北往岷山大峡谷迁徙,历尽千辛万苦,途中遭到了土著人的屠杀。血泊中,一对新的生命诞生了。老阿妈从身上抽出羌红一撕两半,分别挂在男孩、女孩身上,叫他们跟着羊群走,去寻找羌人的家园……依娜鼓励古尔玛挺住:我们要活着出去。我要嫁给你!天神一定会救我们出去的!
天空响起了直升飞机的轰鸣声,救援部队奔赴羌寨,在羌红的指引下,展开了抢救生命的战斗。
羌风呜咽,如泣如诉。悲怆的《安魂舞》慑人心魄。
哀怨的《寻亲舞》情深意切。阿妈肝肠寸断、神志恍惚、痛不欲生,她绝望地走向悬崖……
依娜和古尔玛寻找在废墟上挂羌红的恩人。他们发现阿妈正一步步向悬崖走去,奋力去救阿妈。
阿妈获救了。羌红飞舞,柔情缱绻,羌寨一片哭泣亡灵之声。
依娜和古尔玛抚慰悲恸的阿妈,真诚地说:我们都是你的儿女!
羌笛悠悠,羊皮鼓激越,莎朗舞奔放,表达羌族人民自强不息,重建美好新家园的坚强信心。
彩霞满天,羊角花盛开。浴火重生的羌寨开始了新的生活。独具民族风情的集体婚礼醉了羌山羌水……
一、讴歌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保护优秀民族文化,是催生《大北川》的时代背景。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少数民族羌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5?12”特大地震将北川县城夷为平地,21963人遇难,7795人失踪,254.41万人痛失家园,具有悠久历史和深邃内涵的羌文化惨遭摧毁,面临灭绝的危险,华夏同悲,举世震惊。
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做出了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重建美好新家园的英明决策,温家宝总理指示,“一定要抢救保护好羌族特有的文化”。
绵阳文化工作者既是地震灾难的亲历者,又是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见证者,将他们的感恩,将他们的不屈和奋进以艺术的形式展现给世人,是文化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绵阳文化工作者紧急行动起来,组建工作班子,邀请全国知名编导、演员加盟,选取海内外闻名的北川“生死恋人” 贺晨曦和郑广明夫妇、羌族农村一对夫妻背遇难儿子回家等真实感人的故事题材为创作原型,于2008年6月正式启动了剧目创作。
二、永恒的人间大爱主题、深厚的羌文化底蕴,是《大北川》的艺术源泉。
“5.12”地震后,国内先后推出了数十台反映抗震救灾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而以大型舞蹈诗剧形式,对这一重大题材进行深度挖掘和艺术提升,并致力于推动我国当代舞剧艺术创新发展,是《大北川》不同于其它同类题材舞台艺术作品之处。大悲大爱的主题升华,是《大北川》留下的最好回忆。
《大北川》着力和定位于整个羌民族三千年原生态的文化记忆,聚焦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对灾区的大爱无疆,表达了灾区人民对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感恩之情,展现了灾难面前的人间大难、大悲、大美、大爱。
该剧所反映的内容和彰显的内涵已跨越了狭义的地域概念,其核心是通过表现一种震不倒、折不断、压不垮的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热情。民族元素与国际时尚的艺术表现相结合,是《大北川》走向市场的成功实践。
《大北川》取材于西羌民族传统的文化元素,采用目前国际流行而国内仅有的无场次舞剧艺术形式,并融合了电影的编排手法,通过20余个相对独立的来自羌民族原生态舞段,把一个个发生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真实故事加以艺术提炼,立足于用无声的舞蹈语汇讲述观众看得懂的故事,震撼力与观赏性兼备。
三、共同的中华民族情感、厚重的灾区人民感恩之心,是《大北川》获得普遍认可的生存根基。
该剧自2009年9月23日,在绵阳市首演至今,已圆满完成成都、西安、北京、青岛、汉中等地展演、巡演和感恩演出76场次,5万余名观众观看了演出,反响热烈,并一举荣获四川省文华奖最高奖“最佳剧目奖”和四川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最佳剧目奖”。
2010年1月24日,在西安市人民剧院为陕西省“两会”代表、委员举行的专场演出结束后,原人民日报社驻西南五省党组书记孟西安在观看演出后评价,“《大北川》就是地震废墟上催生的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他认为,《大北川》全剧惊心动魄,赏心悦目,体现了感恩主题,让人感动、感奋。
4月1日至3日,《大北川》赴京汇报演出期间,文化部科技司司长于平称赞《大北川》为“五新”之作(新的生活体验、新的选材视角、新的编创理念、新的时空链接、新的视像呈现),是“五心级”舞剧(感恩之心、励志之心、写真之心、扬善之心、造美之心)。中国舞协名誉主席贾作光评价说,全剧做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展示了特殊历史事件中的大悲与大爱,体现了一个伟大的主题。著名导演蒋祖慧(丁玲的女儿)则认为,《大北川》饱含了太多的爱,这是从生活出发创作出来的。
8月24—25日,在青岛感恩演出期间,可容纳1600余人的人民会堂场场座无虚席,他们中有志愿者,有灾后重建的参与者,更多的则是地震发生后为灾区奉献爱心的人。他们都说,我们通过《大北川》看到了灾区人民的变化,让自己和孩子受到了教育。
9月23—25日向汉中市1800余名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公演三场,把一部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演绎成一部时空交换、新颖独特、震撼人心的舞蹈“故事片”。同时也将灾区人民感恩、坚强、奋进的精神面貌展现给世界。
四、全新的运作模式、务实的经营理念,是《大北川》不断走向成功的有力保障。
在《大北川》的创演过程中,其“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以奖代补”的全新运作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截止目前,该剧目在爱心企业多种形式参与下,筹集资金1000余万元,为剧目的编排提供了资金保障。该剧面向全国招聘、择优录取,引入竞争机制,为汇聚优秀人才提供了表演平台。
同时,该剧还将依托北川新县城的地域知名度及其为绵阳创造的巨大无形资产品牌,将《大北川》进行产业化打造,进而形成一个多项目共同发展的产业园区,推动绵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大北川》诞生于废墟上,成长于社会的关爱之中,一路走来,虽有艰辛,更让人感到她有顽强的生命力,她肩负的使命重大,既要感恩,创精品,闯市场,又要探索绵阳市文艺院团改革之路,更要扎根北川新县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据《大北川》剧目负责人马宗舜介绍,“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县,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少数民族羌族的主要聚居地,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大地震不仅将北川县城夷为平地,使254.41万人痛失家园,更将羌族文化惨遭摧毁,大量羌族文化传人遇难,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灭绝的危险,羌文化的抢救与保护迫在眉睫。遵照温家宝总理“一定要抢救保护好羌族特有的文化”的指示,绵阳文化工作者启动了剧目《大北川》工程。
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朱辉说:“‘5.12’特大地震发生以后,山东省作为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对口援建单位,给予我们全方位的大力援助。在援建过程中,山东和北川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可以说,我们已经成为了紧密连接、不可分割的整体了。今天我们来到青岛,就是代表北川人民,向无私奉献的山东父老,向所有关心、支持北川的青岛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北川》创作历时一年多,十易其稿。2009年6月正式投入100多天在酷暑下的封闭训练,演员阵容100人,耗资千余万元。
截止目前,《大北川》已先后在绵阳、成都、西安、北京等地为中直机关、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文汇部两批次考察团以及国家灾后重建四川现场会,全国百家晚报、百家党报等部门团体成功展演、巡演54场,40000余名观众观看了演出。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5374.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