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舞蹈团大型舞蹈诗《清明上河图》7月登临上海舞台
- 舞蹈演出
- 2018-11-09
- 415
比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长达128米的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更活灵活现的场景在哪里?来自香港舞蹈团的80余名男女舞者,将于7月上旬“化身”一个个图中人物,为上海世博会献演真人版的《清明上河图》。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的多媒体《清明上河图》,以其动态立体的效果广受参观者青睐。与之呼应,香港舞蹈团携大型舞蹈诗《清明上河图》,将在7月登临上海舞台,以柔美的民族风格舞蹈呈现一千年前北宋城市的繁华景象。2日在上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剧中饰演“汴河之女”的女演员踮着高掌无跟的“寸子鞋”,跳起“隋堤烟柳”一场中的段落,如弱柳扶风,姿态楚楚。
“让静态的国宝级名画‘复活’,是香港艺术家与世博会中国馆的展览设计者不约而同的想法。”梁国城说,希望届时中外观众能通过舞者富有诗意的表现力,感悟中国古代城市的风貌和民俗。舞蹈诗《清明上河图》以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创作蓝本,选取画中经典场景,包括“隋堤烟柳”“平伞相欢”“社火百戏”“逆水纤夫”等16段舞蹈。观众可从中欣赏到纨扇舞、灯舞、中原花轿舞、祈福舞等根据宋代汴京地区民间习俗复原的舞蹈样式。
据了解,舞蹈诗《清明上河图》自2007年诞生以来,已参与了香港回归10周年、北京奥运会等多项重大活动的文化展演。此次奉献给上海世博会的演出,是由编舞团队精心修改的最新版本。
梁国城说,《清明上河图》采用的是移动的视点,随着画卷展开,观者的视线犹如跟随着一架滑行的摄影机缓缓前移,各种人生百态在眼前展开。一条汴河串联起城市、河道与市区,而每段又像独立的构图,予人惊喜。这些与舞蹈创作相通的视觉元素,赋予他层出不穷的灵感和创作空间。“香港舞蹈团与《清明上河图》冥冥之中似有缘分,”梁国城说,香港回归10周年时,他们正在准备该剧首演,彼时《清明上河图》真迹第一次离开大陆,在香港艺术馆作展览。而今,这部同样让画卷“活”起来的舞蹈作品,又将在黄浦江畔与“动画多媒体”《清明上河图》相遇。
香港舞蹈团挑选了舞蹈诗《清明上河图》来沪演出,与世博中国馆展出放大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遥相呼应。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梁国城不禁感叹,“充满机缘巧合,大家将目光共同投注在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的这幅传世之作上,无不证明了它的魅力和价值。”更值得一提的是,舞蹈版《清明上河图》与电子版《清明上河图》都不约而同地让这幅静态的画卷动了起来,北宋开封繁华的盛况、自由开放而美好的景象更为生动地跃然眼前,《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盛景也正契合了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据介绍,舞蹈诗《清明上河图》是将民族舞和古典舞相融合的作品,力图把握画卷中不同的生活环境及风韵元素。全剧分16段舞蹈,意在让民族真朴的魅力和中华民族的诗情画意呈现在世人眼前。该剧定于7月9、10两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香港舞蹈团成立于1981年,该团以弘扬中国舞蹈文化,拓展香港艺术特色为己任。建团至今,香港舞蹈团多取中国古典、经典名作、人物等内容为题材,编排了无数佳作,如改编自金庸武侠小说的武侠三部曲《笑傲江湖》、《雪山飞狐》以及《神雕侠侣》,以名著为模板的《边城》、《尘埃落定》,富有古典韵味的《如梦令》、《木兰》,还有具有乡土特色的《印象?岭南》等等。舞团深信舞蹈源于民族传统,但不囿于任何疆域。梁国城接受采访时表示:“香港舞蹈团依托地区优势,中西结合,在彰显中国文化内涵的同时,又力求有放眼世界的眼光和当代艺术视野,结合现代的编舞法和中国元素,将文化传承和创新。”他坦言,所谓的“香港特色”并非与生俱来,舞团在近30年间不断地摸索、坚持,才形成了今天为观众认可的舞团特色。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梁国城在此间介绍,像“寸子鞋”这样的细节,都是经过文物和史料多方考证而设计的,希望能最大程度贴近北宋时的社会生活风貌。
正因为此,上海大剧院选择香港舞蹈团的作品作为“相约世博――舞蹈春之季”的压轴演出,在主打世界性和现代舞蹈作品的“舞蹈春之季”系列演出中,香港舞蹈团带来的《清明上河图》必将掀起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和现代雅韵。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钱世锦则认为,香港舞蹈团融汇中西,以现代手法传达民族文化的特色值得细品和揣摩,尤其对内地舞蹈原创思路的开拓也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5744.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