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演出 > 正文

彝人宴席间上演1200年前的唐代宫廷舞蹈


  新华网昆明10月10日电(记者周雷 王长山)记者日前在云南省西部的南涧彝族自治县采访时了解到,当地一种名为“跳菜”的舞蹈已经拥有1200多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宫廷,目前在民间广为流行。

  “跳菜”的来历要从1200多年前说起。中国盛唐时期多位皇帝表现出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从唐太宗迷恋王羲之的《兰亭序》,到唐玄宗直接出任唐朝“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正是在这种气候下,当时位于云南的南诏国进长安献演《南诏奉圣乐》,被列为唐朝14部乐礼之一。

  在《奉圣乐》的伴奏下,舞者奉盘或托盘起舞,舞袖旋转,姿态蹁跹,这种雅致的宫廷舞蹈被称为“抬菜舞”,也就是现在的“跳菜”。

  这种创立于公元800年的宫廷舞蹈,经历千余年的演变,已经在南涧县的民间扎根,成为民间礼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南涧因而被称为“中国跳菜之乡”。

  据当地“跳菜”艺人阿本枝介绍,每逢贵客驾临、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南涧的彝族人家都会请跳菜人来暖场子,活跃气氛。

  “跳菜实际上是一种舞动的人体文化,在这些舞蹈里面有东方人的幽默和诙谐,是真正充满阳刚的男性舞。”他说。   在人口约为20万的南涧县,已经有数百名跳菜艺人,60%的村庄都有娴熟的跳菜艺人,仅无量乡一地,3.5万人口中就有1万人会跳菜。

  在无量乡华山村,记者见识到原汁原味的“跳菜”。农民李成芳家的院子里,一家人现场表演起来,三声锣响之后,抬菜人手举托盘,盘里放着刚出锅的菜肴,在唢呐声中,扭着腰肢缓缓走出。

  抬菜人将拇指、食指、无名指伸作鼎状,支撑着菜盘,里面摆着八碗菜肴;跳菜人则左手持一块方巾,跟着音乐节奏蹦跳着来到席间,不停做出滑稽动作,姿势时而“马步跪蹲”,时而盘旋,时而作“托盘敬奉状”。

  就在这种花式中,一盘盘菜在桌上摆齐。李成芳说,有的跳菜高手,一次能托出3个奉盘26碗菜肴,其中右手托一盘8碗,左手托一盘8碗,头顶托一盘8碗,加之用口叼住两把勺柄、左右勺窝各放1碗。

  当地文化专家认为,南涧跳菜起源甚早,最初可追溯到原始部落狩猎和战庆活动进奉行为,创造了这一奇妙宴席艺术的彝族后裔,在自然宗教、道教和多神教的图腾崇拜中将之承袭下来。

  在“跳菜”艺人阿本枝看来,南涧彝族的两个分支在表演起跳菜来也相应表现出不同特质。黑彝居于高耸险峻的无量山,跳起舞来粗犷、豪放,白彝居于相对平缓的哀牢山,舞姿就显得绵软、温柔。

  1998年,南涧跳菜参加第六届亚洲民间艺术节“山水狂情”文艺专场演出,2004年3月,南涧跳菜艺人参演中国知名舞蹈演员杨丽萍编导的《云南印象》。如今,南涧的跳菜舞已经走出中国,去到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表演受到了外国友人的好评。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