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CCTV电视舞蹈大赛分组将各舞种做简单介绍
- 舞蹈知识
- 2018-11-09
- 492
中国古典舞(Classical Dance)
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中国的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流传下来的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一些舞蹈姿态和造型,保存在中国的石窟壁画、雕塑、画像石、画像砖、陶俑,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上的绘画、纹饰舞蹈形象的造型中;中国文史资料也有大量的对过去舞蹈形象的具体描述。中国舞蹈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的对中国古典舞的研究、整理、复现和发展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古典舞蹈风格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基本要素
形
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湾”、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海洋秧歌”的“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掌握体态及造型的曲线美还需要具有相应的素质能力。
神
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在中国文艺评论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无论谈诗、论画、品评音乐、书法都离不开神韵二字。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
在心这一概念中,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强调神韵,强调内心情感。在形与神的关系中,把神放在了首位,“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这此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韵”。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所谓 “心、意、气”,正是“神韵”之具体化。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的、准确的解释了形和神的联系及关系。
劲
“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往往和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有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身韵”即要培养舞蹈者在动作时,力度的运用不是平均的,而是有着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等的对比和区别。这些节奏的符号是用人体动作表达出来的,这就是真正掌握并懂得了运用“劲”。“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一一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除此之外,还有“刚中有柔”、“韧中有脆”、“急中有缓”等劲的区别。
现代舞/当代舞(Modern Dance)
现代舞,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19世纪末期,欧洲古典芭蕾单纯追求形式与技巧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整个舞蹈艺术的发展,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发展。内容与题材仍旧停留在神话传说、王子公主的范畴之内,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大,成为舞蹈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巨大障碍。正是处于这种危机中,现代舞便应运而生.
基本特点
1、现代舞的生活观是宽容大度,乐观向上,随遇而安;它的艺术观是求同存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国现代舞第三代大师默斯-堪宁汉曾说过:“如果你不喜欢别人的作品,那就编一个自己喜欢的好了。”
2、量的概念在现代舞中是第一位的。格莱姆的“巨匠”桂冠应该说是由无人匹敌的180部舞剧和舞蹈构筑起来的。她的同窗也曾指出:“你想编一个出色的舞蹈吗?那么,先编出100个糟糕的再说吧!”
3、美的概念在现代舞中早已不是唯一的追求;而在现代美学中,美更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因此,美或者不美,不应是衡量现代舞作品高低的唯一标尺;格莱姆初出茅庐时,她那带棱带角,更带着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之敏感的抽搐动作,曾被当时报界辱骂成“要么是癫痫突然发作,要么是分娩迫在眉睫”。但是几十年之后,当整个世界都在运用她那痉挛性的表情方式之时,她的“收缩-放松”(Constraction-Release)动作原理则被当做是新时代的号角和新美学的代表了。
4、新与旧的概念在现代舞中不是绝对的是非关系。尽管新的不一定总比旧的好,但新的每每比旧的更有趣,更能唤起人们的注意。
5、对现代舞作品,应该尽力避免是非曲直的判断,尤其是在看远离传统观念的后现代舞时更应如此。舞蹈是离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距离较远的审美学,而不是伦理学。
6、对现代舞作品,尤其是对那种以实验为目的的新作品,包括学生的习作,最好不做价值高低的判断,而应以竭力挖掘其创造的潜力,理解其创造的动机为根本宗旨。
7、一切舞蹈创作归根结底,都是在有意无意地探索“舞蹈是什么?”这样一个哲学和美学命题。
8、可舞性这个在古典舞中地严重问题,在现代舞中完全不成立,因为现代舞的概念如此宽泛,因为大自然在现代舞者的眼里无一不是在跳舞,因为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是在跳舞。美国现代舞第三代大师保罗-泰勒说:“我们缺少的不是动作,而是发现那些能为自己的目的出色服务的动作的眼睛。”
9、思想性和哲理性一直是现代舞蹈家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不再是那种只会模仿,而不思创造的艺人和匠人。
10、有必要弄清现代舞的宗旨是大胆的实验和严肃的探索,而不是廉价的讨好或技术的炫耀。
六大技巧
葛兰姆技巧
玛莎·葛兰姆(Martha Graham)以“收缩与延展”(Contraction Release)为其动作原理,技巧训练著重于收缩下腹部肌肉以凝聚动力,再将此动力发放以延伸动作至更远、更高、更长。地板训练包含坐姿、跪姿及躺姿;站立动作以重心移转、平衡及延展为主;流动组合以走、跑、跳、转以及三拍子的变化为主要的训练诉求。
韩福瑞技巧
杜丽丝.韩福瑞(Doris Humphrey)以“跌落与复原”(Fall Recovery)为其动作原理,技巧训练以摆荡(swing) ;与重心转换(weight shift)时所产生的动力为主,形成“起动、滞留、落下、再起”的弧形动作循环。韩福瑞的动作训练模式,也可以引申至宇宙万物间周而复始的现象,是为舞蹈技巧训练蕴含人生哲学的重要范例。
李蒙技巧
荷西.李蒙(José Limon)为韩福瑞的嫡传弟子,其技巧训练原理建基于韩福瑞技巧之上,再注入李蒙个人的钻研心得。除了保留以摆荡与重心转换的“跌落与复原”基础外,李蒙技巧更加强调动作的圆滑顺畅,以及肢体各部位的分解动作练习,李蒙视肢体各部位为单一乐器,当全身活动时,就犹如一场交响乐一般,多种乐器共同演奏动人的旋律。
何顿技巧
列斯特·何顿(Lester Horton)是著名黑人舞蹈家艾文·艾利的启蒙老师,在何顿死后,艾利成为何顿技巧的主要继承人。何顿技巧著重肢体线条的延伸、拉长,也试图挑战人体平衡的难度,因此多有单点著地而其它肢体部位朝反向伸张的动作训练。何顿的动作灵感多数来自原始族群或古代遗迹的形象。
放松技巧
发源于60年代的美国纽约市下城,由当时活跃于杰德森教堂的年轻人,不断探索与实验肢体的潜能,经由接触即兴衍生而成的形式。肢体的活动型态与动作的动力既不过度使用,也不全然放松,而是任其形成一股延续不断的精力,使得肢体从某一动作延展至下一个或数个动作。
活用运动生理学及解剖学的知识,延展技巧可以使肢体在最省力的状况下,让全身的骨骼、肌肉贯连合一,完成一连串的肢体动作。
自由形式
当后现代舞蹈(Postmodern dance)于二十世纪的60年代兴起后,固定形式的现代舞技巧训练便逐渐受到前卫舞蹈艺术家们的批判,转而以自由发挥作为动作训练的主要形式。除了突显教授者的个人风格外,自由形式的肢体训练也包含对于时间、空间及能量的各种探索,通常是从日常生活的基础行动如走、跑、跳、转、蹲、滑等衍进而成。
芭蕾舞(Ballet)
芭蕾舞,欧洲古典舞蹈,由法语ballet音译而来。芭蕾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
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女演员舞蹈时常用脚趾尖点地。意指:①一种舞台舞蹈形式,即欧洲古典舞蹈,通称芭蕾舞。这是在欧洲各地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几个世纪不断加工、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严格规范和结构形式的欧洲传统舞蹈艺术。19世纪以后,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脚尖舞鞋用脚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脚尖舞。②舞剧,最初专指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文学于一体,用以表现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的戏剧艺术,称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剧)。20世纪出现了现代舞以后,以现代舞结合古典舞蹈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现故事内容或情节的称现代芭蕾。逐渐地,芭蕾一词也用来泛指用其他各种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剧作品,尽管在舞蹈风格、结构特征、表现手法等方面均不同于古典芭蕾或现代芭蕾。③在现代编导创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故事内容,也没有情节,编导运用欧洲古典舞蹈或现代舞蹈,或使两者相结合,用以表现某种情绪、意境,或表现作者对某个音乐作品的理解等等,这些也称为芭蕾。
角色
古典芭蕾舞剧有其特定的结构与形式,经由艺术总监、编舞、舞者、灯光音响、服装、布景……专业的剧场工作人员密切配合,才能完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如果对芭蕾舞舞台上的型式能有基本的认识,观赏芭蕾演出时必能获得极大的乐趣与共鸣。芭蕾舞剧演出主要由下列三种角色组成:
1、主角:主角是故事核心人物,舞者需有一定水准以上的技巧与体力,最重要是要 有高超舞蹈素养及品格,才能诠释剧中的人物。古典芭蕾双人舞是整个舞剧重心,大都由男女主角担任,古典芭蕾舞剧双人舞结构 次序是男女主角双人的慢板,然后是男主角独舞,女主角独舞,最后才是终曲 (coda)双人快板,主角艺术素养与技巧水准将于双人舞中呈现。
2、独舞者:具有主角技巧,而能单独或三、四人演出者。
3、群舞者:群舞者虽然舞步较简单,但复杂的画面变化,整场气氛烘拖更是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一位群舞者均非常重要,只要有一人乱了脚步,整体的画面将被影响。
一、舞蹈形象:以舞蹈艺术为手段塑造的人物形象动态形象,技人体的姿态、造型,步法等动作借助音乐、舞台美术、化妆、服饰等艺术因素产生的具有欣赏价值的视觉效果。具有可视性、流动性的审美性的特点,是舞蹈欣赏过程中被感知、认识的主要对象和体现舞蹈艺术审美价值的主体。
二、舞蹈表情:根据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理活动和流露表情的习惯特点,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用不同的舞蹈形式加以概括并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情感变化。除了与动作相协调的面部表情外,有节奏的动作、姿态、手势和造型,亦可产生富有艺术感染了的舞蹈表情。
三、舞蹈动作:舞蹈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源于对人类情感动作和自然界各种动态事物的模仿。主要包括:①、单一动作,即以人体某一部位为主动,其他部位静止或随动的动作②、复合动作,指人体各部位在同一时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规格作出的动作;③、动作组合。一般指以训练舞蹈技巧为主要目的,有两个以上单一动作或复合动作按一定顺序、方向、速 度和幅度上的结合与变化组成的连续性动作滑步、屈伸、踢腿、跳跃、旋转等等。
肢体语言
所有芭蕾舞开始和结束的动作都用这五种姿势中的一个。这些姿势是在18世纪创造的,是为了达到平衡并使脚显得优美。
传统的古典芭蕾技术建筑在外开、伸展、绷直的审美基础之上的。它包括:脚的5种基本位置、3种基本舞姿:如阿拉贝斯(arabesque)、阿提秋(attitude)和伊卡特(ecarte);腿部技巧:各种巴特芒(battements)--包括腿的伸展、打开以及ronddejambo(腿的划圆圈)等;各种幅度和舞姿的跳跃;各种旋转;击腿技巧;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女子的脚尖舞技巧;双人舞的扶持和托举等技巧;以及泼德布拉(portdebras)等。古典芭蕾的这些基本动作(元素),就像字母一样,编导运用这些字母写出不同角色的个性、身份、情绪以及角色在剧情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这些元素按特定的结构手法加以编排、组合、组成形象化的舞蹈语汇来表达剧情,创造出各种富有艺术魅力的舞蹈形象。
脚部的五个基本位置:
第一位:两脚跟紧靠在一直线上,脚尖向外180度;
第二位:两脚跟相距一足的长度,脚部向外扭开,两足在一直线上;
第三位:两脚跟前后重叠放置,足尖向外张开;
第四位:两脚前后保持一足的距离,两足趾踵相对成两直线,腿向外转;
第五位:两脚前后重叠,两足趾踵互触,腿向外转;
手部基本位置:
1.瓦卡诺娃派(俄国派)
第一位:双手在正面的腹前成自然圆;
第二位:双手在旁侧伸,在视线范围内,手心向内;
第三位:双手上举在头上方的视线内;
2.却革底派(意大利派)
第一位:双手垂下成自然圆,手指轻触在大腿旁的位置;
第二位:双手在旁侧伸;
第三位:一手在身体前手心向内,另一手在旁侧伸;
第四位:一手在身体前与横隔膜保持相同的高度,然后同时上举在头的上方。
(在做这些动作时,臀部不得扭动,不然会被认为失礼,不优雅)
中国民族民间舞(Folk Dance)
民族民间舞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和可伸缩的界面,它可以包容各种程度的加工。民族舞是一个民族的标志物,(如孔雀舞等,就属于民族舞)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它需要艺术家进行高度的再创造,从民间来最后又回到民间去。
民间舞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民间舞蹈和人民的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它直接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着他们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点
1延展性。民间舞的动作小巧细腻,令人目不暇接。但是,有时略感幅度稍小。尤其是“女活儿”的动作语汇基本上局限于“小法儿”,有时会给人某种“小家子气”的印象。
2.规范性。民间舞的动作灵活多变,“势”随“心”走,并无特定“程序”,这是民间舞的优势与生命力的存在。但是同时也存在某些“点到为止”或者“差不多”就成了的状况。
3.表演性。民间舞几千年来只为自娱,不为表演。后来经过艺术家的收集整理逐渐把它搬上舞台,又具有了很强的表演性。
4.装饰性。运用道具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又一大特色,常常是通过道具的运用来表现感情。如“手帕”、“扇子”、“红绸”、“鼓”等等。
群文·群舞(Ensemble Dance)
群舞,舞蹈形式之一,指人数不等的多人舞,具有丰富多彩的画面变化和舞蹈构图。
①表现独立的主题、情绪和意境的完整的舞蹈作品。如《红绸舞》、《摸螺》、《飞夺泸定桥》等。大致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和情节性舞蹈两类。群舞在中国舞蹈中最常见,这类作品除以群舞为其基本组成因素外,有时也在群舞中穿插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以突现群众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人物形象,并从艺术上通过变化、对比以增强美感。
②舞剧或大型歌舞、音乐舞蹈史诗中一些有相对完整性、表达一定情绪的多人舞蹈,目的在于创造规定情景、烘托气氛和展示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如中国舞剧《小刀会》中的集体《弓舞》、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葵花舞》、《中国革命之歌》中的《春风春雨》和古典芭蕾《天鹅湖》第2、第4场中天鹅少女的群舞等。群舞是一种集体性舞蹈,特别要求动作的整齐和风格的一致。
少儿舞蹈(Children’s Dance)
少儿舞蹈是由少儿表演或表现少儿生活的舞蹈。少儿舞蹈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劳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 少儿舞蹈培训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少儿舞蹈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显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经过少儿舞蹈的学习,儿童获得了基础的舞蹈知识,锻炼出身体的柔韧度、平衡力、协调力,使儿童的体质得到增强。经过少儿舞蹈的训练,同时,儿童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学习能力也得到大大增强。并且,儿童的艺术潜能得到开发,形态以及气质得到改善。因此,通过少儿舞蹈的学习,儿童的学习能力得到大大提高,使得儿童在其他课程知识的学习也变得轻松、容易。
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中国的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流传下来的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一些舞蹈姿态和造型,保存在中国的石窟壁画、雕塑、画像石、画像砖、陶俑,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上的绘画、纹饰舞蹈形象的造型中;中国文史资料也有大量的对过去舞蹈形象的具体描述。中国舞蹈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的对中国古典舞的研究、整理、复现和发展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古典舞蹈风格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基本要素
形
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湾”、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海洋秧歌”的“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掌握体态及造型的曲线美还需要具有相应的素质能力。
神
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在中国文艺评论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无论谈诗、论画、品评音乐、书法都离不开神韵二字。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
在心这一概念中,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强调神韵,强调内心情感。在形与神的关系中,把神放在了首位,“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这此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韵”。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所谓 “心、意、气”,正是“神韵”之具体化。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的、准确的解释了形和神的联系及关系。
劲
“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往往和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有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身韵”即要培养舞蹈者在动作时,力度的运用不是平均的,而是有着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等的对比和区别。这些节奏的符号是用人体动作表达出来的,这就是真正掌握并懂得了运用“劲”。“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一一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除此之外,还有“刚中有柔”、“韧中有脆”、“急中有缓”等劲的区别。
现代舞/当代舞(Modern Dance)
现代舞,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19世纪末期,欧洲古典芭蕾单纯追求形式与技巧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整个舞蹈艺术的发展,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发展。内容与题材仍旧停留在神话传说、王子公主的范畴之内,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大,成为舞蹈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巨大障碍。正是处于这种危机中,现代舞便应运而生.
基本特点
1、现代舞的生活观是宽容大度,乐观向上,随遇而安;它的艺术观是求同存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国现代舞第三代大师默斯-堪宁汉曾说过:“如果你不喜欢别人的作品,那就编一个自己喜欢的好了。”
2、量的概念在现代舞中是第一位的。格莱姆的“巨匠”桂冠应该说是由无人匹敌的180部舞剧和舞蹈构筑起来的。她的同窗也曾指出:“你想编一个出色的舞蹈吗?那么,先编出100个糟糕的再说吧!”
3、美的概念在现代舞中早已不是唯一的追求;而在现代美学中,美更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因此,美或者不美,不应是衡量现代舞作品高低的唯一标尺;格莱姆初出茅庐时,她那带棱带角,更带着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之敏感的抽搐动作,曾被当时报界辱骂成“要么是癫痫突然发作,要么是分娩迫在眉睫”。但是几十年之后,当整个世界都在运用她那痉挛性的表情方式之时,她的“收缩-放松”(Constraction-Release)动作原理则被当做是新时代的号角和新美学的代表了。
4、新与旧的概念在现代舞中不是绝对的是非关系。尽管新的不一定总比旧的好,但新的每每比旧的更有趣,更能唤起人们的注意。
5、对现代舞作品,应该尽力避免是非曲直的判断,尤其是在看远离传统观念的后现代舞时更应如此。舞蹈是离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距离较远的审美学,而不是伦理学。
6、对现代舞作品,尤其是对那种以实验为目的的新作品,包括学生的习作,最好不做价值高低的判断,而应以竭力挖掘其创造的潜力,理解其创造的动机为根本宗旨。
7、一切舞蹈创作归根结底,都是在有意无意地探索“舞蹈是什么?”这样一个哲学和美学命题。
8、可舞性这个在古典舞中地严重问题,在现代舞中完全不成立,因为现代舞的概念如此宽泛,因为大自然在现代舞者的眼里无一不是在跳舞,因为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是在跳舞。美国现代舞第三代大师保罗-泰勒说:“我们缺少的不是动作,而是发现那些能为自己的目的出色服务的动作的眼睛。”
9、思想性和哲理性一直是现代舞蹈家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不再是那种只会模仿,而不思创造的艺人和匠人。
10、有必要弄清现代舞的宗旨是大胆的实验和严肃的探索,而不是廉价的讨好或技术的炫耀。
六大技巧
葛兰姆技巧
玛莎·葛兰姆(Martha Graham)以“收缩与延展”(Contraction Release)为其动作原理,技巧训练著重于收缩下腹部肌肉以凝聚动力,再将此动力发放以延伸动作至更远、更高、更长。地板训练包含坐姿、跪姿及躺姿;站立动作以重心移转、平衡及延展为主;流动组合以走、跑、跳、转以及三拍子的变化为主要的训练诉求。
韩福瑞技巧
杜丽丝.韩福瑞(Doris Humphrey)以“跌落与复原”(Fall Recovery)为其动作原理,技巧训练以摆荡(swing) ;与重心转换(weight shift)时所产生的动力为主,形成“起动、滞留、落下、再起”的弧形动作循环。韩福瑞的动作训练模式,也可以引申至宇宙万物间周而复始的现象,是为舞蹈技巧训练蕴含人生哲学的重要范例。
李蒙技巧
荷西.李蒙(José Limon)为韩福瑞的嫡传弟子,其技巧训练原理建基于韩福瑞技巧之上,再注入李蒙个人的钻研心得。除了保留以摆荡与重心转换的“跌落与复原”基础外,李蒙技巧更加强调动作的圆滑顺畅,以及肢体各部位的分解动作练习,李蒙视肢体各部位为单一乐器,当全身活动时,就犹如一场交响乐一般,多种乐器共同演奏动人的旋律。
何顿技巧
列斯特·何顿(Lester Horton)是著名黑人舞蹈家艾文·艾利的启蒙老师,在何顿死后,艾利成为何顿技巧的主要继承人。何顿技巧著重肢体线条的延伸、拉长,也试图挑战人体平衡的难度,因此多有单点著地而其它肢体部位朝反向伸张的动作训练。何顿的动作灵感多数来自原始族群或古代遗迹的形象。
放松技巧
发源于60年代的美国纽约市下城,由当时活跃于杰德森教堂的年轻人,不断探索与实验肢体的潜能,经由接触即兴衍生而成的形式。肢体的活动型态与动作的动力既不过度使用,也不全然放松,而是任其形成一股延续不断的精力,使得肢体从某一动作延展至下一个或数个动作。
活用运动生理学及解剖学的知识,延展技巧可以使肢体在最省力的状况下,让全身的骨骼、肌肉贯连合一,完成一连串的肢体动作。
自由形式
当后现代舞蹈(Postmodern dance)于二十世纪的60年代兴起后,固定形式的现代舞技巧训练便逐渐受到前卫舞蹈艺术家们的批判,转而以自由发挥作为动作训练的主要形式。除了突显教授者的个人风格外,自由形式的肢体训练也包含对于时间、空间及能量的各种探索,通常是从日常生活的基础行动如走、跑、跳、转、蹲、滑等衍进而成。
芭蕾舞(Ballet)
芭蕾舞,欧洲古典舞蹈,由法语ballet音译而来。芭蕾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
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女演员舞蹈时常用脚趾尖点地。意指:①一种舞台舞蹈形式,即欧洲古典舞蹈,通称芭蕾舞。这是在欧洲各地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几个世纪不断加工、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严格规范和结构形式的欧洲传统舞蹈艺术。19世纪以后,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脚尖舞鞋用脚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脚尖舞。②舞剧,最初专指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文学于一体,用以表现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的戏剧艺术,称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剧)。20世纪出现了现代舞以后,以现代舞结合古典舞蹈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现故事内容或情节的称现代芭蕾。逐渐地,芭蕾一词也用来泛指用其他各种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剧作品,尽管在舞蹈风格、结构特征、表现手法等方面均不同于古典芭蕾或现代芭蕾。③在现代编导创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故事内容,也没有情节,编导运用欧洲古典舞蹈或现代舞蹈,或使两者相结合,用以表现某种情绪、意境,或表现作者对某个音乐作品的理解等等,这些也称为芭蕾。
角色
古典芭蕾舞剧有其特定的结构与形式,经由艺术总监、编舞、舞者、灯光音响、服装、布景……专业的剧场工作人员密切配合,才能完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如果对芭蕾舞舞台上的型式能有基本的认识,观赏芭蕾演出时必能获得极大的乐趣与共鸣。芭蕾舞剧演出主要由下列三种角色组成:
1、主角:主角是故事核心人物,舞者需有一定水准以上的技巧与体力,最重要是要 有高超舞蹈素养及品格,才能诠释剧中的人物。古典芭蕾双人舞是整个舞剧重心,大都由男女主角担任,古典芭蕾舞剧双人舞结构 次序是男女主角双人的慢板,然后是男主角独舞,女主角独舞,最后才是终曲 (coda)双人快板,主角艺术素养与技巧水准将于双人舞中呈现。
2、独舞者:具有主角技巧,而能单独或三、四人演出者。
3、群舞者:群舞者虽然舞步较简单,但复杂的画面变化,整场气氛烘拖更是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一位群舞者均非常重要,只要有一人乱了脚步,整体的画面将被影响。
一、舞蹈形象:以舞蹈艺术为手段塑造的人物形象动态形象,技人体的姿态、造型,步法等动作借助音乐、舞台美术、化妆、服饰等艺术因素产生的具有欣赏价值的视觉效果。具有可视性、流动性的审美性的特点,是舞蹈欣赏过程中被感知、认识的主要对象和体现舞蹈艺术审美价值的主体。
二、舞蹈表情:根据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理活动和流露表情的习惯特点,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用不同的舞蹈形式加以概括并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情感变化。除了与动作相协调的面部表情外,有节奏的动作、姿态、手势和造型,亦可产生富有艺术感染了的舞蹈表情。
三、舞蹈动作:舞蹈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源于对人类情感动作和自然界各种动态事物的模仿。主要包括:①、单一动作,即以人体某一部位为主动,其他部位静止或随动的动作②、复合动作,指人体各部位在同一时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规格作出的动作;③、动作组合。一般指以训练舞蹈技巧为主要目的,有两个以上单一动作或复合动作按一定顺序、方向、速 度和幅度上的结合与变化组成的连续性动作滑步、屈伸、踢腿、跳跃、旋转等等。
肢体语言
所有芭蕾舞开始和结束的动作都用这五种姿势中的一个。这些姿势是在18世纪创造的,是为了达到平衡并使脚显得优美。
传统的古典芭蕾技术建筑在外开、伸展、绷直的审美基础之上的。它包括:脚的5种基本位置、3种基本舞姿:如阿拉贝斯(arabesque)、阿提秋(attitude)和伊卡特(ecarte);腿部技巧:各种巴特芒(battements)--包括腿的伸展、打开以及ronddejambo(腿的划圆圈)等;各种幅度和舞姿的跳跃;各种旋转;击腿技巧;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女子的脚尖舞技巧;双人舞的扶持和托举等技巧;以及泼德布拉(portdebras)等。古典芭蕾的这些基本动作(元素),就像字母一样,编导运用这些字母写出不同角色的个性、身份、情绪以及角色在剧情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这些元素按特定的结构手法加以编排、组合、组成形象化的舞蹈语汇来表达剧情,创造出各种富有艺术魅力的舞蹈形象。
脚部的五个基本位置:
第一位:两脚跟紧靠在一直线上,脚尖向外180度;
第二位:两脚跟相距一足的长度,脚部向外扭开,两足在一直线上;
第三位:两脚跟前后重叠放置,足尖向外张开;
第四位:两脚前后保持一足的距离,两足趾踵相对成两直线,腿向外转;
第五位:两脚前后重叠,两足趾踵互触,腿向外转;
手部基本位置:
1.瓦卡诺娃派(俄国派)
第一位:双手在正面的腹前成自然圆;
第二位:双手在旁侧伸,在视线范围内,手心向内;
第三位:双手上举在头上方的视线内;
2.却革底派(意大利派)
第一位:双手垂下成自然圆,手指轻触在大腿旁的位置;
第二位:双手在旁侧伸;
第三位:一手在身体前手心向内,另一手在旁侧伸;
第四位:一手在身体前与横隔膜保持相同的高度,然后同时上举在头的上方。
(在做这些动作时,臀部不得扭动,不然会被认为失礼,不优雅)
中国民族民间舞(Folk Dance)
民族民间舞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和可伸缩的界面,它可以包容各种程度的加工。民族舞是一个民族的标志物,(如孔雀舞等,就属于民族舞)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它需要艺术家进行高度的再创造,从民间来最后又回到民间去。
民间舞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民间舞蹈和人民的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它直接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着他们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点
1延展性。民间舞的动作小巧细腻,令人目不暇接。但是,有时略感幅度稍小。尤其是“女活儿”的动作语汇基本上局限于“小法儿”,有时会给人某种“小家子气”的印象。
2.规范性。民间舞的动作灵活多变,“势”随“心”走,并无特定“程序”,这是民间舞的优势与生命力的存在。但是同时也存在某些“点到为止”或者“差不多”就成了的状况。
3.表演性。民间舞几千年来只为自娱,不为表演。后来经过艺术家的收集整理逐渐把它搬上舞台,又具有了很强的表演性。
4.装饰性。运用道具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又一大特色,常常是通过道具的运用来表现感情。如“手帕”、“扇子”、“红绸”、“鼓”等等。
群文·群舞(Ensemble Dance)
群舞,舞蹈形式之一,指人数不等的多人舞,具有丰富多彩的画面变化和舞蹈构图。
①表现独立的主题、情绪和意境的完整的舞蹈作品。如《红绸舞》、《摸螺》、《飞夺泸定桥》等。大致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和情节性舞蹈两类。群舞在中国舞蹈中最常见,这类作品除以群舞为其基本组成因素外,有时也在群舞中穿插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以突现群众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人物形象,并从艺术上通过变化、对比以增强美感。
②舞剧或大型歌舞、音乐舞蹈史诗中一些有相对完整性、表达一定情绪的多人舞蹈,目的在于创造规定情景、烘托气氛和展示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如中国舞剧《小刀会》中的集体《弓舞》、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葵花舞》、《中国革命之歌》中的《春风春雨》和古典芭蕾《天鹅湖》第2、第4场中天鹅少女的群舞等。群舞是一种集体性舞蹈,特别要求动作的整齐和风格的一致。
少儿舞蹈(Children’s Dance)
少儿舞蹈是由少儿表演或表现少儿生活的舞蹈。少儿舞蹈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劳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 少儿舞蹈培训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少儿舞蹈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显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经过少儿舞蹈的学习,儿童获得了基础的舞蹈知识,锻炼出身体的柔韧度、平衡力、协调力,使儿童的体质得到增强。经过少儿舞蹈的训练,同时,儿童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学习能力也得到大大增强。并且,儿童的艺术潜能得到开发,形态以及气质得到改善。因此,通过少儿舞蹈的学习,儿童的学习能力得到大大提高,使得儿童在其他课程知识的学习也变得轻松、容易。
本文由bosco于2018-11-09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8009.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8009.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