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中国西北角――古老神秘的舞蹈

“到了羌区,如果没跳过锅庄,等于没到羌区。”这是一位羌族朋友对我说的话。

羌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的说法是“没有歌不行,没有舞亦不行”,羌民“丧葬有丧葬曲,相互舞蹈,以示悲欢,盖古风尚存也。”

锅庄是羌族最流行的舞蹈形式,川西北的藏族也有这种舞蹈形式。羌族生活的区域因长期与藏族比邻,而深受影响。使羌族的一些生活习俗、文化现象和语言均融入藏族成分。

羌语的“圆圈舞”本应称作“萨朗”,但因随藏俗现在被人们几乎都称作了“锅庄”。“萨朗”有“唱起来,摇起来”的意思,这种舞蹈在羌区最为盛行和普及,是很古老的自娱性舞蹈。

“萨朗”音乐曲调欢快、流畅,节奏跳跃、明朗,歌词内容十分丰富。可在室内外进行,男前女后,不限人数,围火塘或场院一圈,不封口,向逆时针边歌边舞。开始时,先男女轮唱一遍舞曲,然后共同起舞,速度由慢到快,跳到激烈时,领舞男子加快舞步,带头交换各种不同的舞蹈动作,或双腿交替重踏,或左右旋转,男女相互竞争,气氛逐渐热烈。舞至高潮时,男子叫声“吓喂”,女子应和“哟喂!”一曲就此结束,接着再变换新的舞曲和步伐。

羌族舞蹈基本由舞者自己边唱边跳,少有乐器伴奏。速度和节奏取决于歌词内容和舞者的情绪。因此,在青年们所跳的各种“锅庄”中,还分别有歌颂美好生活的抒情锅庄,有夹带游戏的趣味性锅庄和以诙谐幽默、情调浓郁,表达男女间爱情等不同形式的锅庄。

除了锅庄之外,羌族民间舞蹈还有“跳盔甲”(又名“铠甲舞”)、“跳皮鼓”、“兰干寿”等。“跳盔甲”是种古老的传统祭祀风俗舞,过去多在有战功的将士葬礼上跳。数十个舞者身披生牛皮铠甲,头戴插有野鸡翎和麦杆的皮盔,肩挂铜铃,手执兵器(多为长刀),分列对阵而舞,吼声震天,威武雄壮。把勇武不屈、豪放豁达的民族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粗犷淳朴的古代民风跃然再现。

羌族舞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什么样的场合跳什么舞,均按功能和礼仪要求有一定的程序。按其形式和功能,羌族舞蹈可以分为自娱乐性、祭祀性、礼仪性、集会性4种。羌族舞蹈具有鲜明的特点,保留着原始乐舞粗犷、古朴的风格,大多是在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进行,舞者既通过舞蹈取悦祖先神灵,又得以自娱乐,以羊皮鼓、手铃等打击乐器伴奏,加深人民对神的崇拜和其神秘感。

在歌舞的同时,喝咂酒对于羌民来说是不可少的,这也是一种独特的饮酒方式。酒以青稞、大麦、玉米酿成,封于坛中,饮时启封,注入开水,插上竹管,众人轮流吸吮,因而称之为喝“咂酒”。边饮边加清水,直至味淡。

咂酒是种低度的醪糟酒。饮时先由在场的最年长者讲说一些吉利话,作为“祝酒词”,然后按年龄长幼依次轮咂。平辈们在一起饮咂酒,可以每人插一长竹管于坛中,同时饮用。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