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土家族的《跳丧鼓》

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湖北省西部的长阳、来凤、利川等县。土家族的民族称谓始于十至十三世纪,民族语言称作“毕兹卡”而汉语叫作“土家”,其含义都为“本地人”。

土家族的族源,众说不一。有“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后,土家族为巴人后裔”说;也有“认为是八、九世纪左右,来自贵州的某部乌蛮的后裔”说;还有“认为是湘西土著与巴人、汉人融合”说。但从土家族在丧葬、祈雨、以虎为图腾等习俗和围篝火歌舞的方式来看,土家族与羌族和与羌族有着密切血缘关系的彝族,都有着若干共同之处。由此可见,土家族与古羌部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又因土家族后来出于多种原因,长期受到汉民族在生活习俗上的影响,现在除个别偏僻的山区还保留了土家语外,基本已通用汉语和汉字。在宗教信仰方面,也以信奉道教、佛教为主,有着浓厚的“天人合一”的生命意识。因此,在土家族民间的丧俗中,仍保持着“热热闹闹陪亡者欢欢喜喜办丧事”习俗和把老年人的去逝称为“走路”、“顺脚路”等。

在湖南北部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区,流传着一种特有的古老葬俗歌舞“跳丧鼓”,又称“跳撒尔嗬”。山寨里,无论谁家老人去世,必要请师傅到家里来打丧鼓。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喧天,鞭炮不停。丧鼓一响,相邻村寨的人们齐来奔丧。所谓“听见丧鼓响,脚板就发痒”;“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跳一夜丧鼓送亡人”等说法,确实反映了土家人为老人进入另一世界而欣慰和在祭奠亡灵,安慰生者时高歌狂舞的特殊感情方式。这种至今保存着古代巴渝舞和竹枝词遗风的传统丧舞,载于唐代《蛮书》中的“其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仍可谓是最恰当的写照。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