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浅谈舞蹈欣赏在艺术教育中的地位

摘要:自从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国家教委及各地方教育部门,对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与支持:普通中小学开足开齐艺术必修课,普通大学开设部分艺术必修课和选修课。青少年对艺术的了解,一般来说,除了将来成为艺术家外,主要还是应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故在艺术教育中开设欣赏教学课是必不可少的。在我的周围有部分导师和同事及我自己,曾尝试着在艺术教育中进行舞蹈欣赏的教学(以讲座和上课的形式进行),深感其好处,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同学的欢迎,故写下自己的一点想法,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认可。

关键词:舞蹈 舞蹈欣赏 艺术教育 共鸣 审美活动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美为基本内容的审美教育。它包括有音乐、绘画、舞蹈、电影、电视、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它们的表现手段、传播途径和存在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前言”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舞蹈欣赏是人们观看舞蹈表演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欣赏者通过作品所展现出的动态形象――富有审美价值的动作、姿态、构图、技艺、表情所组成的有意味的形式――具体地感受其所反映出的社会生活以及在其中活动着的人物的思想情感,进而产生共鸣,受到感染乃至思想启迪和陶冶性情的过程。故舞蹈中的舞蹈欣赏应隶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

一、舞蹈欣赏的作用和特点

1、舞蹈欣赏的社会作用

在中国,大凡逢年过节、重大喜庆之日,总会有许多像秧歌、腰鼓、高跷、龙灯、舞狮之类的民间舞蹈出现在街头巷尾;并且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科技日趋完善,有更多人坐在家里或者进入演出现场观看舞蹈。这除了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精神生活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外,还说明了舞蹈所表现出的炽烈情感,深深地感染和启发着我们每一个观众,或多或少地引起我们思想上的共鸣。有时候作为观众的我们,往往会被舞蹈的表演紧紧地吸引着,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旁观,而感觉到好像自己也参加或者说也融入到舞蹈中去,仿佛舞台上的舞蹈的人就是自己,整个舞蹈的观赏过程,都体会到一种兴奋、悲伤、忧郁或者烦躁的不同精神感受。例如在欣赏舞蹈《瞧情郎》时,我们观众的心情就自然地跟着那个可爱、泼辣,又带有少女特有娇蛮的小姑娘,及那群憨厚,又带风趣的小伙子一起恼、急、恨、爱,从而得到共鸣。再如欣赏舞蹈《春》时,仿佛看到春天的萌动,从苏醒、拱土、破土而出直至最后成长,使观众感到生命的可贵及成长的希望等等。实际上我们在观看这些舞蹈表演时,就已经进行了一次舞蹈欣赏活动。而这些舞蹈表演对我们的感染、鼓励,以及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影响,就是舞蹈作品本身通过舞蹈欣赏对于我们所起到的社会作用。

舞蹈欣赏是有一定的社会人员接受舞蹈作品的一种活动,而舞蹈作品也只是通过这些社会成员的欣赏活动,才能发挥它的社会作用。

我们知道舞蹈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它是有认识、教育、审美等社会作用的,要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发挥它的影响,必须通过舞蹈欣赏这个环节。它首先是作用于观众情感的一种审美活动,因为舞蹈作品的思想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及其所塑造出的艺术形象而表现出来。舞蹈的社会作用,往往又必须是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舞蹈作品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能吸引住观众,使他们在情感上受到激动,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共鸣,得到艺术的美感享受和满足,从而才能起到它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一个舞蹈作品创作出来,才能说是具备了产生社会作用的可能。因此,如何使舞蹈作品得到广大观众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了。任何舞蹈作品,不管作者自以为多么尽善尽美,如果没有人欣赏,即没有舞蹈欣赏活动,那就没有什么意义,舞蹈作品的社会价值功能就无法发挥;反之,只有经过舞蹈欣赏,舞蹈作品的社会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欣赏的人越多,所以引起的影响和社会作用也就越大。

2、舞蹈欣赏的特点

舞蹈欣赏是一种对于舞蹈这个特殊对象的认识,所以除了要遵循一般认识规律外,还有其不同一般的特点。

(1)舞蹈欣赏是对舞蹈作品的认识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从舞蹈作品诉诸欣赏者感觉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综合了时间和空间,即听觉和视觉的艺术,是在一定的舞台和广场内,主要通过连续的动作和丰富变化的队形,以及音乐、服装、道具、灯光、舞美等表现手段来塑造形象。因此观察和了解一个作品中各种表现手段是如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人物的思想感情、作品的主题内容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加深对于作品的理解,更好地进行欣赏。

舞蹈是一种抒情的艺术,因此对观众在情感上直接的感染和反应更是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优秀的作品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它必须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能够激起观众的感情,引起爱和憎、同情和反感等;能随着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惧、爱、恶。如果引不起观众情感的反映,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欣赏活动。

(2)舞蹈欣赏中观众的主观作用

在舞蹈欣赏活动中,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舞蹈欣赏的过程,也是一个观众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观赏舞蹈演出,首先是舞蹈家的表演这一客观形象,给观众的感官造成一定的感觉和表现。舞台上表演什么,观众才能看到什么。角色表现得是欢乐、兴奋的情绪,观众不会感觉他在悲伤和痛苦,这里的观众可以说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但是,观众的这种被动状态,只能是暂时的、相对的。因为在观赏舞蹈的过程中,随着人物情感的深入表现和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观众由于受到艺术力量感染的作用,会逐渐进入到作品所创造的意境,和舞台上的人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甚至会感觉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和其一起或喜或悲,观众这时就已经完全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的状态。并且对于不同的欣赏水平和欣赏能力的观众,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欣赏一些现代芭蕾时,如加拿大现代芭蕾舞团表演的舞蹈《在黑暗的日子》让很少接触舞蹈的观众来看,他不易看懂,不能理解:那么多人在舞台上窜来窜去干吗?动作又不美,服饰又不漂亮,音乐又是听不懂的交响乐等等。而对舞蹈比较熟悉,具有一定舞蹈常识的观众就会理解这个作品,会感受到那种恐惧和绝望以及在黑暗的日子里光明带来的甜蜜和辛酸,惊叹于动作的干净、有力,表现力强。这也说明在欣赏活动中观众主观条件的重要作用。

(3)舞蹈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最后,舞蹈欣赏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共鸣。当欣赏作品时,作者通过艺术形象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给观众以感染、激发起观众思想感情的浪花,使他们随着作者对生活的评价,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甚至于不自觉地进入角色,和舞台上的人同喜同悲,同呼吸共命运。这种现象就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任何舞蹈作品只有能够引起观众思想感情的共鸣,打动了观众,才能引起它的认识、教育和审美的社会作用。如我们熟悉的芭蕾舞剧院《天鹅湖》之所以为全世界人民喜爱,成为不朽的经典性作品,在世界舞台上久演不衰,有着强烈的、巨大的艺术生命力,这除了其具有高超的舞蹈技巧、优美抒情的舞蹈场面,能给人的美的享受外,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真、善、美的胜利和假、丑、恶的失败,是很符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的,因此它能受到广大人民的接受和喜爱。这说明,好的作品能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之所以这样,从美学原理上看,是由于人类有着共同美感,即审美感受的共鸣性,具体来说,是因为这些优秀的舞蹈能以生动优美的形象、精湛高超的技巧,反映了人们共同的审美要求。

二、在艺术教育中进行舞蹈欣赏的必要性

1、在艺术教育中进行舞蹈欣赏的必要性

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艺术教育是以艺术美为基本内容的审美教育,包括有音乐、舞蹈、电影、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虽然这些表现手段、传播途径及存在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是进行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手段。因此我们可以说艺术教育是以审美活动为核心。而舞蹈为“艺术之母”她引导人们沿着美的通衢升华,那么显而易见,舞蹈欣赏就是让我们欣赏这美的事物,得到美的感受,从而达到审美目的。

但是,许多人对舞蹈不屑一顾,引不起重视。他们认为舞蹈是蹦蹦跳跳的“小儿科”,俗气、幼稚登不上大雅之堂,偶尔娱乐一下、热闹一下是可以的,但根本谈不上去欣赏它,去品味它;还有许多学校领导根本不重视音乐、舞蹈,认为学这个没出息,不能提高升学率,还影响学习,更别说是专门的进行舞蹈欣赏;同时,在社会上有许多人对舞蹈还不甚了解,单纯地把舞蹈理解为老头儿、老太太扭秧歌,或者等同于舞厅里的交谊舞,一提起谁谁是搞舞蹈的,就缠着人家教他跳“快三慢四”,如果被人拒绝后,马上会来一句“哼,还是学跳舞的,连这个都不会”等等。

其实,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一门比较有内涵的学科,它不受语言文字的局限,充分运用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使表演者和欣赏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并可积淀文化,传承民族审美心理。而在进行舞蹈欣赏时仅仅是看看热闹、娱乐娱乐,是远远不够的,它不仅要从整个艺术形象上来看,还应进行思考,了解作品的主题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它的本质,达到一种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虽然在艺术教育中开设舞蹈欣赏,其运行过程中受到一些偏见,但还是有许多人在尝试、在探索,例如,我国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中,音乐课本中出现了舞蹈欣赏的内容,配备了音带、像带及文字资料。再例如,我国的一些高等学校陆续尝试开设了舞蹈选修课及舞蹈知识讲座、舞蹈欣赏讲座,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这一切都说明了,在艺术教育中进行舞蹈欣赏是必要的。

2、舞蹈欣赏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进行舞蹈欣赏时,应讲究舞蹈的深、精、技、美。

(1)深 主题深刻,意欲深远。这就是说我们的舞蹈除了使人赏心悦目,供人享受娱乐之外,还应有内涵,突出主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震撼人心,给人以很大的鼓舞和深刻教育。例如由著名编导张继刚创编的舞蹈《黄土黄》,整个舞蹈气氛热烈,动作优美有力,这仅仅是外表,仔细想一想,为什么人们观看演出时会跟着演员一块儿激动?这就是这个作品抓住了主题,黄土地上的人们热爱黄土地,并随着那双手的“扒、捧、看、亲”,表达并宣泄着人们的情感,并寄予着希望。

(2)精 结构精练,风格纯净。在进行舞蹈欣赏时,不仅要看舞蹈的主题是否明确,演员的表演是否优美,更重要的是看这个作品的结构是否精炼,层次是否清晰,这就需要作者抓住关键的人物和情节,最饱满的情绪和最典型的形象。

(3)技 能够生动地表现生活、塑造形象的艺术技巧。当一个舞蹈开始时,观众总是从观舞品技开始,看着演员跳得怎么样,有多高的技巧,演员的形体如何,漂亮不漂亮、甚至一个简单的搬腿、下叉等,也不管出现在那个地方是否合适,观众都会给与鼓励。但是我们在承认舞蹈技巧的重要性的同时,必须注意技巧应为整个舞蹈主题服务,为塑造形象服务。例如舞蹈《雀之灵》中有一些平转,但它运用得恰到好处,转起来时裙子撒开,加上优美的动作,恰似一只漂亮的孔雀开屏;再如舞蹈《木兰归》一出场的前桥,后面的蹁腿转,表现出了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等等。

(4)美 (这都突出了这篇文章的主题了) 即给欣赏者审美享受,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美化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因此,舞蹈中的演员不仅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舞蹈的人,同时又可使人获得美感,即美的动作、美的姿态、美的线条、美的韵律,从而再现出美的内容、美的意境、美的人物、美的心灵。

总的来说,艺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舞蹈欣赏,舞蹈欣赏以“移风易俗”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前进,特别是提高人的素质,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起重大作用,使得它在艺术的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参考资料:

曹理主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隆荫培、徐尔充著,舞蹈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4年7月。

《舞蹈艺术丛刊第5辑》中裘索著《深、精、技、美》,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983年。

隆荫培、徐尔充著《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1997年。

孔繁州编《音乐素质教育手册》,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0年。

(此文发表于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楚天舞风――湖北论文集》)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