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舞蹈 > 正文

儿童舞蹈是教育还是艺术


 

       郭明达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舞蹈学者,曾任中国儿童歌舞学会会长。郭先生是中国第一位赴美学习现代舞的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美师从于著名现代舞大师埃尔文·尼古莱,回国后翻译出版了大量译著,对中国舞蹈事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在担任儿童歌舞学会会长期间,他曾对中国儿童舞蹈的发展做过很多思考,许多观点都发人深思。在又一个国际六一儿童节到来际.带着深深的敬意,我访问了这位年逾九旬的舞界前辈。

    眼前的郭老,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我们的话题很快围绕着中国儿童舞蹈的发展展开。郭先生的谈锋很健,对祖国花朵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他以一贯的犀利和问题意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儿童舞蹈究竟应该是艺术?还是教育?

    郭先生认为,目前中国儿童舞蹈最大的问题,体现在儿童舞蹈总是以表演和比赛为主导的这样一个现象上。儿童舞蹈的发展,不是幼儿园、小学教师可以控制和左右的。为了适应比赛,儿童舞蹈的编导大多是由专业舞蹈编导来担任,小孩子都得接受芭蕾或古典舞的基训。在郭先生看来,舞蹈应该针对不同的人群和年龄层因材施教。为了比赛而进行的这种训练并不适合儿童,甚至对儿童的身体是有害处的。他特别指出,对儿童进行杂技式的训练是一种拔苗助长,违反生理学、解剖学的一般规律,对正在发育的儿童身体无疑是一种摧残。

   能有如此的见解,与郭先生有在海外学习的背景密不可分。不过他也充分意识到,中国有中国自己的现实国情,一腔热血地想用从美国学回来的东西发展中国的儿童舞蹈,也未必行得通。于是,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成了当年郭先生有意识的行为。郭先生介绍道,在他任会长期间,为了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为了找出一个不同于当时的比赛机制的发展模式,他曾大量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与教育部门的有关人士交流、探讨。他发现,比赛的模式无形中将学生分成两派,即:参与派和非参与派。能歌善舞的“参与派”学生,总是趾高气昂、高人一等;而那些无缘参与这些歌舞活动的学生,却只能承受着莫大的心理自卑。这显然对孩子们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此外,为了拿到好名次,孩子们在比赛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比赛的获奖者毕竟是少数。于是,可想而知,比赛后,在成百上千的参赛儿童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垂头丧气的。而这则完全背离了儿童舞蹈的初衷和发展目标。

   针对这一现象,郭先生曾撰文强调重视儿童舞蹈的教育作用。他大声疾呼: “不要把儿童舞蹈看作是艺术!”他认为,对于儿童舞蹈来说,艺术是次要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儿童舞蹈教育需要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再提高。他呼吁,即使没有舞蹈天分的孩子也仍然需要舞蹈教育。而比赛不是所有人都能参加的,比赛的机制和模式,影响了儿童舞蹈教育的普及。此外,郭先生认为,中小学的舞蹈应该与体育合作,结合体育活动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郭先生的观点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清醒之感。他一针见血的睿智见解,是针对当前儿童舞蹈发展的一剂苦口婆心的良药。今天再次提起这样的话题,目的当然不是在否定“比赛”行为能够推动儿童舞蹈繁荣的正面意义,而是让我们对这个现象的深层问题进行反思。

   儿童是天真的,每个孩子都应该喻快地舞蹈歌唱,都应该享有舞蹈教育的权利。我们的儿童舞蹈发展观正应该以此为基点,而不是让比赛的“包袱”束缚住孩子们的天性和个性。儿童是祖国的明天,关爱他们,让他们生活得更健康,我们祖国的明天才会更有希望!

(文章作者:廉建峰)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