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新闻 > 正文

王媛媛现代舞作品《霾》

作者(摄影大师):王小京

编舞:王媛媛
作曲:Henryk Gorecki(波兰) Biosphere(挪威)
编曲/音响设计:刘勃
舞美设计:谭韶远
制作人/灯光设计:韩江
霾 mái(haze)形声。
终风且霾。――《诗经?邶风?终风》
又如:霾晦(大风扬起尘土,天色晦暗);霾曀(隐晦不明的样子)
通“埋”。陷在地里 。霾两轮兮絷四马。――屈原《九歌?国殇》
史书中也称为“雨土”,有“风霾,日无光,近昼昏也”和“风而雨土为霾”等。
作品分为三乐章:
第一乐章:灯
  混沌黑夜中微弱的光芒,是幻象中的霓虹,迷城中的呼喊,暗黄的光,指引人们穿越暗夜。
第二乐章:城   在迷宫般的城池中,人们失落而没有方向,到处都是高墙的城池,犹如到处弥漫的硝烟,太阳的白光刺痛了双眼。
第三乐章:岸
  已经看到了远处的岸,也曾经在岸边徘徊,水中冰冷的身体做着一个微温的梦。
[attach]132461[/attach]
[attach]132460[/attach]
[attach]132459[/attach]
[attach]132458[/attach]
[attach]132457[/attach]
[attach]132456[/attach]
[attach]132455[/attach]
[attach]132454[/attach]
[attach]132453[/attach]
[attach]132452[/attach]
[attach]132451[/attach]
[attach]132450[/attach]
[attach]132449[/attach]
[attach]132448[/attach]
[attach]132447[/attach]


王媛媛现代舞作品《霾》


霾,一种广大的、混杂的空气现象,它侵入可见空间,改变天际模样,在视野与客观存在之间构成障碍,让光线晦暗,让色彩丧失,只留下难以消除的模糊与浑沌。霾,也是一种不明的、难以言喻的心理状态,它在不觉中潜入心底,蚕食情绪与直觉,在记忆与未来之间充盈迷雾,让时空暂凝,让心绪沉静,人被迫向内审视。重新审视。
《霾》,北京当代芭蕾舞团的最新作品,意在用直观的肢体动作,对“霾”这一意象细致铺陈,描摹生存当下,描摹我们自身。 作品由“灯、城、岸”三个篇章结构而成。第一篇章“灯”,混沌黑夜中微弱的光芒,是希望抑或幻象,昏暗不明,却是人们穿越暗夜的唯一向导。进入“城”中依然不见梦中的美好,迷宫般的城池中遗失了方向,旷然的空场上四处碰壁,蓦然回首,被太阳的白光刺痛了双眼。而希望终究不灭,依稀仿佛,远处有“岸”。
徘徊、失落、怅惘,在靠岸这一刻不再重要,水中冰冷的身体做着一个微温的梦,这一点点温暖便足够下一个旅程……这是一次对肢体表达可能性的热切尝试,地面上铺设的厚海绵,改变了肢体的受力惯性,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花费比平时更多的力气,同时也意味着它带来了不同寻常的舞蹈方式与观看体验——演员不断在海绵上摔打、翻滚、深陷、坠落,精疲力尽之后扑倒在地,随后又在下一个乐句中爬起重来……直到这些动作,成为舞蹈的残余部分,成为被瓦解的美。 作品把整个舞台空间都留给了肢体,去除了无意义的装饰,让每一个动作都由完整的蓄力开始,到疲倦的跌倒结束,优雅与不堪,飞舞与跌倒作为一个整体在这里发生、结束。讲述着希望与奋争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即便在静默中目睹降落的尘霾,也仍是对未知的期许……
演出主创阵容虽然年轻却极具份量: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团长、我国首位在国际舞蹈比赛中4次获最佳编舞大奖的舞蹈编导王媛媛女士担任编舞;服装设计钟佳妮是我国著名服装造型师;担任舞美和灯光设计的谭绍远与韩江也都是颇具实力与知名度的青年舞台艺术家。他们把自身对生命的思考、对生活的撷取融入作品之中,为“霾”这一时空中的片段注入了无限庞大的命题和意味。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