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文化舞剧《三家巷》
- 舞蹈新闻
- 2018-11-07
- 514
宏大主题 隆重献礼建党90周年
舞剧《三家巷》是由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根据欧阳山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以上个世纪20年代广州的沙基惨案、省港大罢工等历史事件为背景,将小说的长篇叙事与多重结构浓缩为一小时四十分钟的舞剧叙述,将纷繁复杂与错综微妙的人物铺排提炼为以周炳和区桃的思想觉醒与纯真爱情为主线,以陈文婷、何守仁、陈万利、使妈、阿仔等人物构成的社会关系为副线,充分发挥舞剧的叙事功能和肢体语言特征,集中通过周、陈、何三户人家之间的尖锐矛盾,演绎他们在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走向,表现出了那个年代以周炳、区桃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对光明与理想的追寻。
顶级艺术效果 带来唯美视听享受
小说《三家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其精神价值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作为舞剧这一形式,来演绎这样一部厚重的、人物繁杂的文学巨著,应该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与探索。本剧经过对原著的精华提取、高度概括与合理突破,通过讲述在大革命背景下的几组爱情故事,以简炼的笔墨和精彩的舞段,带着今天的青年一代走进历史岁月,在纯真缠绵的爱情故事里,在精神成长的风雨历程中,在追求光明的浴血奋斗里,在淳厚地道的广州风情中,在风格鲜明的岭南音乐里,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背景中,重温历史,感受精神,沐浴心灵,守望信仰。
该剧的音乐,充分吸取了岭南传统音乐元素,通过有机地提炼和交响化处理,巧妙地将革命主题、爱情故事融合在跌宕起伏的剧情发展和人物命运之中。
本剧的舞蹈编导都是目前活跃在舞蹈界的年轻人,他们思想活跃,构思大胆,编导手法不拘一格,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心灵刻画、剧情演绎、岭南民俗等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出色的运用肢体语言,完成了剧情充满激情的叙述。
该剧的物美设计以现实主义的手法为基础,大胆创新,虚实结合,舞台美术和服装设计大气磅礴的体现了时代风貌和岭南文化。剧中三家巷民居的建筑特色、广州除夕花市的市井风貌、起义路大游行、荔枝湾湖畔乞巧夜等场景,为剧情的表现提供了实用而又颇具美感的舞台依托。
台前幕后强大阵容 共同打造舞剧精品
大型舞剧《三家巷》是战士文工团继获得文华大奖等全国大奖的大型舞剧《虎门魂》、大型士兵歌舞剧《好兵李向群》、大型话剧《天籁》和《红帆》,之后,再度集结全团力量,倾力打造的一部舞台艺术力作。其雄厚的创作班底分别由战士文工团在全国、全军文艺界颇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担纲。编剧为著名剧作家唐栋,创作的话剧《天籁》、《红帆》获得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和“文华大奖”;艺术总监杜鸣,创作的舞剧《虎门魂》、音乐剧《白莲》、歌曲《当祖国召唤的时候》、《情系人民》先后获得国家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艺术指导杜鸣邢时苗,曾先后8次担纲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蹈总监和现场导演,多次出任中央电视台大型晚会的策划、导演;艺术统筹刘晶,是全国优秀的舞蹈表演艺术家,“戏剧梅花奖”得主,曾主演舞剧《虎门魂》等多部作品;晚会总编导闫兵、徐成华,由他们创作的许多作品在全军、全国和国际比赛获得大奖。还有编导王迪、张志、石泉、阎红霞,作曲金旭庚、熊亮、王小淞等,均多次在全国、全军的多种比赛中获得过大奖。
舞剧《三家巷》的演员阵容强大,演员总人数达80多人。剧中主要角色分别由孙秋月、门大成、刘舒、高健、张旸、张磊、齐奇等年轻舞蹈家担任,虽然他们年纪很轻,但都是有着十多年专业舞蹈表演经验的优秀演员,曾主演的舞蹈《飞天》、《士兵兄弟》、《莲颂》、《望雨》、《西关风情》等作品深受全国观众的喜爱。
南派文化舞剧《三家巷》
(文/泰歌尔)我是带着一种对南派文化的崇敬去看舞剧《三家巷》的。
在我的记忆里,或者在人们普遍的认识里,欧阳山先生的长篇巨著《三家巷》不太适合用舞剧这种艺术形式来呈现,其主要原因就是小说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事件稠密,而舞剧又是一种不太善长讲故事的剧种,用这种方式来再现或改编小说《三家巷》,乍听起来,似痴人说梦,非不可也,犹不能也!
于是,我便从心底里对舞剧《三家巷》生出一种怀疑,一种抵触,甚至是一种抗拒。
事情的转机是因为新闻界一帮友人的聚会,那日大家不约而同地关闭了往日的“清谈之心”,而敞开了一扇思绪的“澎湃之门”。除我之外,大家共同的话题便是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新近上演的大型民族舞剧《三家巷》。他们一致好评的观点让我的怀疑、抵触、抗拒之心开始融化,特别是他们称该剧为“一次南派文化的历史性出征”的观点让我大感兴趣。曾表示不愿意观看该剧的我,当即决定第二天就去亲眼目睹他们眼中的优秀剧目,去剧场探寻舞剧《三家巷》是如何做到“一次南派文化的历史性出征”的。
正如新闻界的朋友所言,大型民族舞剧《三家巷》是二度甚至是三度创作和提炼的舞台艺术精品,它简化了人物,重构了故事,凝炼了意象,提升了主旨,通过描写三家巷里成长起来的一群热血青年,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反抗压迫、反抗剥削、追求光明、追求进步,最后选择投身革命的故事,表现了那一代人思想上的分化与选择,表现了无产阶级劳动人民阶级意识的觉醒,表现了买办资产阶级、官僚地主阶级对革命的仇视,更表现了革命者在枪炮与鲜血面前坚定的革命意志与理想信念。
此外,我从该剧中看到了另一层具有时代价值的深意,那就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坚守,这种坚守穿越了历史长河与岁月硝烟,穿越了心灵世界与理想信念。在那个年代,在中国革命低潮时期,广州起义、省港工人大罢工表现了南方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决不屈从于帝国主义、反动军阀的残酷镇压,勇敢地坚持革命,决不放弃的精神。广州起义是为挽救中国革命所作的英勇的反击,它有力反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和实行的屠杀政策。在岭南大地上,革命的信念永远地铭刻在木棉树上、青石板上、三家巷里……不论岁月如何变迁,此志不移。
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作为岭南艺术界的杰出文艺团体,以坚守一隅的“士兵”之心,历时一年多精心打造了《三家巷》这部舞剧,无疑是给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增添了一朵奇葩,令人惊喜之,又心震撼之。
因为,正如新闻界友人之言,斯世斯时,这部舞剧所代表的已不是一个团体,而是代表了岭南文化的一次“出征”。全剧所透露出的光芒四射的岭南音乐元素、文化符号、舞蹈语汇、民居建筑、生活习性等独具特色,无可替代。它充分吸取了岭南音乐元素与大革命时代背景下的音乐营养,通过有机地提炼和交响化处理,巧妙地将爱情主题、革命主题融合在跌宕起伏的剧情和人物命运之中,呈现出浓郁的岭南音乐特色。
而在编舞方面,更是对岭南肢体语汇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挖掘和探索。该剧的编舞大都是目前活跃在舞蹈界的年轻一代编导和舞蹈演员,他们思想活跃,构思大胆,编导手法不拘一格,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岭南民俗文化演绎上都作了大胆的尝试,舞蹈编排中出色的运用肢体语言,完成了剧情的发展,成功地讲述了那年那月的一个激情的故事。
在舞台呈现风格方面,则采用了对那个年代岭南民居、江河、街巷、花市等进行了现实主义的再现,舞台美术和服装设计几乎都是大气磅礴地还原了历史的风貌和城市厚重文化,特别是对典型环境的设计与提炼进行了大胆的刻画,如剧中三家巷民居建筑特色,广州除夕花市的市井风貌、起义路大游行等场景的再现,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以浓重的笔墨还原了广州城市历史特色。
我们现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信息大交汇,资源大整合的时代,最难能可贵的便是做到对信念的坚守,对文化的坚守,这一点,舞剧《三家巷》真的做到了。
这便是我想要看舞剧《三家巷》的原因,也是我激动不已挥毫写下上述文字的动机。这种穿越了近百年的坚守,值得我为它心生敬重。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2029.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