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芭蕾 > 正文

分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内容结构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由电影导演张艺谋、旅法作曲家陈其钢、首席指挥李心草、旅德舞蹈编导王新鹏等海内外优秀华人艺术家与中央芭蕾舞团联袂打造的中国芭蕾舞剧。
      这部舞剧2001年5月在北京首演时就引起轰动。为了追求完美,张艺谋在2003年7月对该剧进行了重大改版。2003年11月新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伦敦和巴黎的演出获得了空前成功。
      下面我们一起讲讲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内容结构方面: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运用中国戏曲艺术与西方芭蕾相结合的舞蹈表现形式,演绎中国旧社会封建陋习的背景题材。将中国特有的历史背景作为该剧创作的主体内容,在其表现形式上,用芭蕾演绎中国戏曲的东方韵味,将京剧艺术搬上了芭蕾的舞台,追求“既是芭蕾的又是民族的”创作概念,在主体内容的表现手法上是一次大胆的突破与创新。英国《独立报》中就曾这样写道:“中国的传统捍卫者指责张艺谋随意窜改京剧,可我倒是觉得,这正是整出舞剧中最能吸引观众的亮点。他把京剧这种受人尊敬的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同芭蕾结合起来,而且演出效果好的惊人。这两种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水乳交融为当今中国的现状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1]”。这正是《大红舞剧高高挂》成功的重要因素。而结构作为构成整个舞剧中故事情节发展、人物情感变化的框架,是作品内容形象得以外化的载体,是舞剧最大的舞蹈动作,由结构产生的形式美更为重要。
      在舞剧中常用的结构方式有三种:
      (1) 按事件发展顺序结构;
      (2)按人物的心理历程结构;
      (3)按意识的流动结构。
      但一部好的舞剧作品,结构方式一定要具有多样性,如果只是简单的套用其中一种方式进行创作,结构形式上过于单一,突出不了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就会缺乏作品的可看性、观赏性,影响整个舞剧对于形式美的塑造。《大红灯笼高高挂》将整个舞剧分为三幕:第一幕“三姨太被迫成亲”;第二幕“三姨太偷会武生”;第三幕“俩人偷会被抓”;尾声部分表现俩人被处死的场景。在运用事件发展顺序的结构方式下,结合以“三姨太”为中心,在整个舞剧中心理变化的发展过程,以直叙的结构手段,将“灯笼女群舞”作为舞剧的开端,配以青衣吊嗓的音乐、时而平缓时而急促的舞步,喻示大宅院的幽深黑暗与深不可测;以第二幕中优美、缠绵的“双人舞”作为舞剧的发展阶段,暗示着随后剧情上的转变;以第三幕“麻将舞”展现老爷发现三姨太与武生偷会后,产生激烈争斗的场面作为舞剧的高潮阶段,并以尾声杖刑上的巧妙设计,描述封建社会扼杀年轻生命与美好爱情的故事情节。剧情发展上巧妙的起承转合,表演形式上丰富的创作手段,在结构上产生强烈的艺术对比,达到内容与结构间完美、和谐、统一的要求,提升了中国芭蕾舞剧在形式美内容塑造的创作空间。
      (二)动作技巧方面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内容结构突出了中国戏曲艺术与西方传统芭蕾间的融合性。这也就对舞剧动作技巧的创作上作了高度地要求。所谓的高度,存在于中国戏曲艺术的动作韵律必须建立在西方古典芭蕾的美学原则之上,对两种风格、动律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大红灯笼高高挂》将中国舞蹈元素运用在动作技巧的设计编排上,并且保留了古典芭蕾“开、绷、直、立、轻、准、稳、美”的美学要求。在“开场女首席的独舞舞段中,演员上身用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动律,来展现芭蕾延伸的美感;”“第三幕戏班唱堂的青衣群舞舞段中,女演员们“吸腿横拧;云手”等动作元素,将中国戏曲中“拧、倾、曲、圆”的动作形态特征与芭蕾足尖相结合;”呈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形式美。中国古典舞吸腿翻身与点翻身这两种动作技巧上的运用,突显了中国古典舞在技巧的形态空间上,主要结合 立的元素。与西方芭蕾中结合圆的元素(平转),在技巧形态空间上所产生的区别。这种区别同时体现在东西方芭蕾舞在动作形态表现上的差异。例如:在表现“欢快”一词上,西方古典芭蕾多是用脚部打击以及跳跃动作等芭蕾技术技巧方面来体现,这是由西方古典芭蕾严谨的规范化、系统化的特性所决定的。而中国芭蕾则是融入了更多本土化民族化的动作风格元素,如“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迎亲”的女子群舞舞段,以中国民间舞安徽花鼓灯中的摆扇自由步拔泥步等动作元素来展现迎亲时欢快的情绪特征。”这是中国芭蕾舞剧中民族性的特点所决定的,舞蹈作为一门肢体语言艺术,对于动作技巧上的创作设计,是直接呈现形式美的物质基础。
      (三)舞美设计方面
      构成舞美的要素包括:布景、道具、服装、灯光、效果等,舞剧中的舞美设计是根据剧情内容,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是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舞剧形式美内容的关键因素。舞美设计的巧妙,不但是起到渲染舞台气氛的效果,同时也是推动剧情发展,帮助演员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桥梁。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之所以获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舞剧的舞美创作上有着大胆的突破与创新。导演张艺谋运用了空间蒙太奇和视觉心理暗示的手法,让舞剧摆脱了舞台的局限,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其中各种道具不仅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空间布局的设置,不光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同时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手段。例如:舞剧的开场,44只高挂的大红灯笼为布景,不仅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同时突出了舞剧主题,暗示着封建大宅院中黑暗、阴深的形象;尾声对杖刑的刻化,更是将整面白墙为布景,用杖板在上面拍出道道血痕,巧妙的表现了棒打鸳鸯的故事情节。灯光设计上主要以大红色为主,烘托主题内容的同时,对舞台也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其中对于道具的利用,更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创作上的一大亮点,将麻将搬上芭蕾的舞台,开创了中国芭蕾舞剧的先河,配以麻将洗牌的嘈杂声,巧妙的展现了剧中四人内心情感上激烈争斗的场面; “镜子舞”中,二太太揽镜自顾的同时,从镜中照出大太太的嘲讽和自身心灵的扭曲等等,都体现了该剧在道具利用上的巧妙之处。舞蹈演员的服装造型上,改良后的旗袍不单没有影响舞蹈演员在动作上的发挥,同时将旗袍立于足尖之上的独特造型,充满了浓郁的中国色彩。随着如今时代的不断发展,更多新的元素融入于舞美的要素之中,丰富了舞美表达形式上的物质内容。舞美作为舞剧中直接外化的表现形式,在创作设计上,对它作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舞美设计不但要符合剧情内容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在它呈现方式的创作上突破与创新。只有内容与形式间完美的融合,才能塑造舞台上的形式美。
(文章作者:王丁丁)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