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第五章 舞蹈的审美



舞蹈的审美特征

舞蹈美指的是,舞蹈作品中以比较完美的舞蹈形式(舞蹈的形式美)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表现出人们肯定美好、否定丑恶事物的情感、思想、意志和愿望(舞蹈的内容美)。

舞蹈美离不开人们对舞蹈作品的审美感受,但是人的主观感受又必须以客观存在的舞蹈美为前提,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舞蹈的审美特征。

总括起来舞蹈有以下几个审美特征:

1.美在形象。

形象性是舞蹈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因为只有生动的、鲜明的、具体的形象才能使人有审美的感知。我们知道,任何艺术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来表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的,这是一切艺术的特点和根本规律。离开了艺术的形象,就不可能给人以美感,也就没有了美。舞蹈作为艺术的一个种类,它也不能不受这个艺术基本规律的制约。

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而作为舞蹈美的形象性,它又具有其本身的特点。

由于舞蹈艺术所使用的物质材料是人体自身,它只能利用人的头、躯干和四肢的表情动作作为自己的表现手段,尽管在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中综合了文学、戏剧、音乐、雕塑、绘画、灯光、服装等艺术的表现手段,逐步地丰富和扩大了它的艺术表现能力,但比起其他艺术来,在表现社会生活幅度的可能性上,无疑有着比较大的局限性。舞蹈艺术在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的真实、执著、纯朴、激越、深厚、丰富等方面是别的艺术所不及的。舞蹈是人的艺术,人永远是舞蹈艺术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即使是以花鸟虫鱼等自然景物为题材的舞蹈,其舞蹈形象也是拟人化了的,或者说是人化了的自然,它比诗歌、绘画中缘物寄情、借景抒情更直接、更具体地表现着人的情感、理想、愿望,描绘着人的精神世界。在表现劳动、爱情、战斗生活的舞蹈题材中,更能以舞蹈形象强烈地表现出人的求生存、求发展的内在生命力量,是一种人的体质力量的舞蹈化,因而具有巨大的审美力量和感染力量,更容易激发起作为欣赏者的人的情感共鸣。

舞蹈的美,离开了人对舞蹈作品的直觉是不可能被感知的。有人用语言文字来形容和描绘一个舞蹈如何美,假若我们没有看过这个舞蹈的表演,我们就不可能完全知道这个舞蹈的美究竟是什么样子。因为舞蹈的美表现在舞蹈动作的不停顿的变化和发展所形成的具体舞蹈形象之中,没有鲜明、具体、生动的舞蹈形象,也就没有舞蹈美。看过《荷花舞》的人谈论它的美时,眼前就会显现一群少女,她们发挽双髻、手舞白纱、绿色长裙下挂有荷叶和四枝荷花的造型,她们在舞台上以轻盈平稳的步伐进行着舞蹈构图队形的穿插变化,宛如一群荷花仙子在水面上浮游飘动,使人感受到一种和平、安宁、舒畅的美感。

2.感染性。

形象性是舞蹈的每一个审美特征和最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一切形象都能引起人们的美感。舞蹈的美还有第二个审美特征,这就是它的感染性。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形象,才能够激起观众情感上的浪花,拨动观众的心弦,才能引起人们的美感。

舞蹈是一种表情艺术,它的内在本质属性就是抒情性。舞蹈是最直接表现人的情感的一种艺术。它是人的内在情感冲动所引发出的人体动作的外化。这种人体动作的外化经过了人类文化历史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粗糙的自发模拟形态,逐渐地向着复杂、细致的自觉表现形态的发展过程,至今已形成了具有表现人的丰富深刻的情感的能力。

人的各种情感(喜、怒、哀、惧、爱、恶等)是由复杂的客观外界事物所引起不同倾向的心理反映。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一定的共同要求、理想、愿望和道德标准,所以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好恶倾向,以及相应产生的肯定性情感或否定性情感都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个舞蹈作品所表现出的某一种情感和思想之所以能够对绝大多数观众具有相同的震撼或感染力量,其原因正在于此。

人们所进行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精神生活。舞蹈作品所表现出的生活中的诗意和人们美好的思想情感、精神世界,能够唤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引起一种或欢欣、或喜悦、或振奋、或激越、或憎恨、或愤怒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产生人们在精神生活中的需要和渴求,满足了它,就必然在生理上得到一种快慰,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这种快慰和满足正属于审美感受的范畴。

我们说形象性和感染性是舞蹈的审美特征,但也并不是一切具有感染性的舞蹈形象都难引起人的美感。比如有一些追求感官刺激的低级趣味的舞蹈,就不会引起美感,这样的舞蹈愈具有感染力,就愈会使我们感觉到它不美,觉得它庸俗丑恶,不堪入目。因此我们说,必须是那些能引起我们肯定性情感的舞蹈形象才是美的。这种肯定性情感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好恶标准、道德观念和功利目的有着紧密的联系。

3.独创性。

一个舞蹈作品是具有了舞蹈形象,也就有一定的感染和功利作用,如果在题材的开拓上,在主题的深入挖掘上,在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上缺乏独创性,而是墨守成规地采用老一套的方法,表现的是大家早已看过了的题材内容,它仍然不可能给人以美感,所以舞蹈还缺少不了它的第3个审美特征:独创性。

美的本质是人的体质力量的对象化,它具体表现在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创造活动当中。离开了人的创造活动,就不会产生美。在艺术创造中,这一点尤为重要。任何一个舞蹈作者,如果在创作活动中缺乏自己独特的创新精神,老是去重复和模仿别人的主题、手法,那就不能获得舞蹈的美。戴爱莲50年代创作的《荷花舞》之所以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优美的舞蹈,具有独创性是一个主要原因。荷花少女的形象,既植根于陕北民间舞蹈莲花灯的素材、又予以很大的发展和创造,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质的变化和飞跃,因此才具有了美的属性。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创新也是形成舞蹈美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社会生活每日每时都在不停顿地发展着,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提高也在相应地不断发展和提高,因此,陈旧的主题和内容、老一套的表现手段和方法,就不能适应客观发展的审美需要。

4.技艺性

舞蹈的第四个审美特征就是它的技艺性。舞蹈的技艺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舞蹈演员舞蹈技巧性的表演艺术,如高跨度的腾空跳跃,急速的多圈旋转,柔软的身体滚翻和慢动作的控制,以及身体各部分的表现能力等等;二是指编导在艺术结构、场面调度、舞蹈语言的运用和对人物性格、内心情感的细致深入的刻画等方面所具有的艺术技巧和表现能力。

无论在演员的表演上,还是在编导的创作中,只有体现出一定的技艺性,观众才能得到舞蹈美的感受,技艺性愈高舞蹈美的感受就更愈加强烈。因为在表演中或在编导中表现出的技艺性愈高,就愈不一般化,而为一般人所难于达到,这就正好表现出个人独特的创造性。而这种独创性的技艺是以花费了巨大的劳动,不断进行努力学习、锻炼探索为前提的,甚至是经过不断的失败以后才取得的。这一切都是令人敬佩的,因为它本身就体现出一种精神的美来。这种以独特的技艺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就更能给人以深刻和强烈的审美感受。

总之,舞蹈的形象性、感染性、独创性和技艺性是形成舞蹈美的四个基本审美特征。在一个舞蹈作品中具备了这四个审美特征,才能成为一个为观众所喜爱、给人以美感的优秀舞蹈作品。在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中,这四个方面的特征往往是互相融合在一起的,是紧密结合不可分离的。尽管在某一部作品中,一个或几个特征比较显明和突出,其他的特征比较隐蔽,但是仔细看来,这四个特征都是不可缺少的。

  [NextPage]

舞蹈美的赏评

 

1.舞蹈欣赏

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美景万千:朝霞彩虹、鸟语花香,这属于自然美;雄伟的长城、宽阔的水坝,这属于社会美;妙曼的舞蹈、欢快的乐曲,这属于艺术美。美学家们把人们对于这些美的事物、景象的感受、认识和欣赏以及对于美与丑的辨别,称之为审美活动,并认为审美活动是人类从精神上把握现实的一种特殊方式,它的特点就是始终不能离开对具体形象的感受。审美活动主要是一种再造性和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及情感体验活动。舞蹈是艺术的一种,所以舞蹈欣赏属于人们对艺术美的一种审美活动。不过艺术美的存在形态多种多样,各具特色,舞蹈艺术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种类,舞蹈艺术美之所以能成为艺术花坛上的一枝奇葩,就是因为它除了具备所有艺术美所共有的形象性、感染性、典型性以外,还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个特性就是人体的动态性及其饱含诗、充满乐感的人体动态美。舞蹈艺术这种不同于其他姊妹艺术的特质直观、流动,以人体为情感语言,是它赖以吸引欣赏者的魅力所在。舞蹈欣赏就其质的规定性而言,它是一种以人体动态美为对象的审美活动。

具体地说,舞蹈欣赏是人们在观看舞蹈表学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观众通过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动态形象富有审美价值的动作、姿态、构图、技艺、表情所组成的有意味的形式具体地感受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及在其中活动着的人物(也可能是拟人化的花鸟鱼虫)的思想情感,进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2.舞蹈审美的心理过程

舞蹈欣赏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感觉与理解、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过程。一般来说,欣赏一部舞蹈作品需要怀有饱满的热情,在稳定注意的基础上,通过感受、理解、联想、想象等积极心理活动和分析、综合的思维,才能达到对舞蹈作品的具体把握,进而完成一次比较完满的舞蹈审美过程。普通的观众欣赏新创作的舞蹈作品,多半是直到大幕拉开,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才与作为审美客体的作品发生审美关系。所以普通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大体都要经历观舞品技、悦目赏心由形得神、心领神会渐入佳境、心驰神往悟其意蕴、明理净心的审美心理过程。

千百年来舞蹈艺术发展的独特道路和人们对于这门艺术形式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审美要求表明,舞蹈是一种技艺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所以当一个舞蹈开始时,观念总是从观舞蹈品技开始,看看演员跳得怎么样,有多高的技巧,甚至演员的形体如何,漂亮不漂亮等等。这可以说开始进入舞蹈欣赏的第一个层次。继而欣赏者被舞蹈所吸引,审美心境也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稳定地密切注视着舞台上舞蹈家的各种动作发出的信息和表达出的情感。渐渐地欣赏者从反复出现、不断更替、相互连接的各种形态中看到了人物、事件、情感的发展和变化,这可以说是进入了舞蹈欣赏的第二个层次。情绪或情节层层展开、步步深入,观众的情思也跟着走向深层,创造性的想像十分活跃,浮想联翩、心驰神往。随着舞蹈形象塑造的完成,舞蹈美完整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欣赏者也被引入一个美妙的境界。这是进入了舞蹈欣赏的第三个层次。舞蹈表演已经结束,但是舞蹈家创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还深深地留在欣赏者的脑际。这时,欣赏者被舞蹈美听激动引爆的情感和形象思维开始向理性思维趋进并与之结合,并对刚才那一幕幕美的图景、情的浪花进行总体观照,领悟到一种由有尽之形包蕴着的无尽的情意,这丰富的意蕴使精神世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至此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审美活动,达到了舞蹈欣赏的第四个层次,也是最高的层次。

以上这段对舞蹈审美过程的描述,远非自然形态的复写。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舞蹈欣赏活动,常常并不是完整而有序的,而是零散混乱的,思维过程也常常是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相交织,兴味、想像、神性、思考、顿悟都是交织在一起的,这里只是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才作了条理化的归纳和概括。

3.舞蹈欣赏的主观条件

①要了解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欣赏者要遵循舞蹈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征来欣赏舞蹈。要了解舞蹈艺术在反映生活、塑造人物、传情达意方面的特殊表达方式。例如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是抒情和艺技结合的艺术,它在反映生活时不是逼真地模仿,而是采取虚拟的手法、抒情的手法、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塑造形象,以此达到反映生活的目的。观众如果不了解这些,而袭用欣赏话剧、小说、电影的方法来对待舞蹈,双方就会发生矛盾,一场审美活动必以失败而告终。1957年,我国建国后创作的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开始演出时,面对这一新颖的完全以人体动态来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有的观众就提出:好是好,就是哑吧戏,为什么不唱呢?由我国青年舞蹈家华超表演的《希望》刚刚上演时,也有人提出意见,这是哪国人呀,为什么只穿一条裤衩?另一位青年舞蹈家王霞表演《金山战鼓》时,当她站在鼓上,瞭望敌阵不慎中箭时,只见演员手捂伤口,慢慢地在鼓上向后下腰弯成一个桥形(后桥),然后用手撑住鼓边翻下鼓来。这本是一组艺技结合,表现舞中人物梁红玉受伤后疼痛万分的情感状态,犹如电影中的慢镜头,抓住在生活中可能稍纵即逝的瞬间加以突出和强化,藉以细致深刻地塑造人物,可是有人提出异议:受伤了怎么不躺下,还在鼓上磨蹭半天干什么?所有这些都和不了解舞蹈艺术特性有关,所以观众要想欣赏好舞蹈,首先对舞蹈艺术的特征要有所了解。

②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舞蹈的种类、样式和各种舞蹈的不同风格

舞蹈最常见的样式有、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音乐舞蹈史诗、舞剧等;经常见的种类有民间舞、、、芭蕾、现代芭蕾等。在这些不同种类的舞蹈中,由于民族不同,流派不同,其风格色彩也各异其趣。如果欣赏者对不同样式、不同种类、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舞蹈都有较丰富的知识,那么在欣赏中肯定会增添更多的乐趣。

③观众在欣赏舞蹈时,应当有一个注意力高度集中、主体情感高度开放的审美心境

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从不断流动变化的人体动态中看出究竟;只有主观情感处于一种积极开放的状态,才能迅速地与舞蹈中人物发生情感共鸣。我们把观众在欣赏过程中由冷静封闭转入热情感应直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情绪状态称之为入境。这是舞蹈欣赏过程中主客观的统一契合,是舞蹈审美的最佳精神状态。当然,欣赏者能否入境和入境的快慢是由主客观双方的条件决定的。如果舞蹈作品本身尚未创造出艺术意境,没能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甚至根本没有创造出舞蹈美,那么观众就无境可入、无象可视,这叫舞蹈欣赏的客观对象不成熟;如果欣赏者缺乏必要的生活实际感受、起码的文化修养和基本的舞蹈知识以及正常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多么优秀的舞蹈也不能成为他的欣赏对象,那就是主观的条件不具备。因此,只有当主客观条件都已经具备时,舞蹈欣赏才能正常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应。

4.舞蹈评论

舞蹈评论是评论者在一定的艺术原则和美学思想的指导下,对舞蹈现象,即舞蹈作品、舞蹈家、舞蹈艺术思潮、群众性的舞蹈活动,进行赏析、鉴别、评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它是促进舞蹈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科学的有说服力的舞蹈评论对于舞蹈艺术的发展、对舞蹈创作的繁荣、舞蹈家的成长、对广大群众的业余舞蹈实践活动和欣赏活动,都能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反之错误和粗暴肤浅的评论,则会给舞蹈事业带来消极的影响。

由于舞蹈是一门视觉艺术,它必须通过直观才能使观者感受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感,所以舞蹈评论和舞蹈欣赏总是相伴而行,它们都是以舞蹈作品和舞蹈家为认识对象,在认识过程中从形式到内容都要经过感受、体验、想像,而且在审美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观者一定美学思想、生活经验、文化艺术修养乃至专业知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舞蹈欣赏和舞蹈评论也有一些差异:舞蹈欣赏侧重对艺术形象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舞蹈评论侧重于对艺术形象的剖析、判断和评价。舞蹈欣赏是广大舞蹈爱好者都可以参加的一项审美活动,有广泛的群众性,并且常有个人的兴趣爱好参与其间;舞蹈评论一般以专业舞蹈工作者为主体,有明确目的的科学研究活动,它要求在审美时作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与一般欣赏相比,评论是通过一定语言形式固定下来的欣赏,有利于在大众中的传播,比那些仍属于直感的尚未经过理论归纳、尚未获得一定的符号形式的欣赏具有较大的社会作用。所以可以说舞蹈评论是舞蹈欣赏的深化、物态化和社会化。

舞蹈评论的范围大致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时地评价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作品、新人才。推荐扶植优秀的作品和人才,批评不良的创作倾向和不健康的舞蹈作品。普希金认为批评是揭示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好的评论不可能发现优秀的作用和人才,指出其固有的、有时连作者本人尚不明确的东西,让欣赏者获得更多的美感享受和启迪,同时,还要揭示出这一特定的欣赏对象不同于其他欣赏对象的艺术个性,指出其给艺术创作增添了何种新的因素,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二是探讨和研究某个特定历史时期舞蹈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包括社会生活对舞蹈的影响、舞蹈创作倾向、表演风格、理论观点等),探索产生的原因,剖析其对舞蹈创作和表演的影响,进一步认识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三是分析研究和介绍评论中外古今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和舞蹈家,给予他们科学的历史地位,帮助人们正确鉴赏这些作品和人物,提高人们的舞蹈文化水平。

舞蹈评论一般从思想倾向和艺术表现两个方面去评价舞蹈及其作品。这两个方面在评论实践中实际上是不能分开的,具体的要求就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真:一方面要求编导在作品中反映的内容是典型的、符合社会生活的本质;另一方面还要求舞蹈演员的情感要真挚而富有激情,虚假的编造和矫揉造作的表演不能打动观众的心灵。善:舞蹈作品既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生活,又抒发着舞蹈家对这种生活的情感评价,并通过表演给观众以影响,因此,舞蹈作品的社会效果,是衡量作品的尺度之一。有善良愿望和社会责任感的舞蹈家应当通过自己的作品宣传进步的思想,表达健康的感情。美:由于舞蹈是一门形式感很强的直观的动态艺术,所以真实、进步、健康的思想感情必须通过生动鲜明、富有审美价值的舞蹈形象予以表现方能吸引观众,使观众产生共鸣,及至思想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评价一部舞蹈时,必须把是否富有美感放在重要位置。

常见的舞蹈评论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形象描绘法,运用文字或语言,形象地描叙舞蹈作品的内容、情节(情绪)发展的层次、舞蹈动作的风格特色、舞蹈演员的表演和技艺,以及整个作品所创造出的一种意境,唤起读者的联想,帮助读者和观众形象地认识这部作品。二是分析品评法,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进行全面的或个别的分析研究,指出其真伪优劣、高低深浅,有的还提出建议和设想,帮助编导和演员进一步提高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三是展开议论法,就作品中一两个突出问题提出看法,由具体作品引伸到一个时期舞蹈创作作品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由点到面,展开议论评析,对有普遍性、规律性的艺术问题给予美学的阐述,以扩展评论的普遍意义。

舞蹈评论工作者应当了解广大群众的心理状态和美学趣味,作为群众的代言人,不断向舞蹈家们反映他们正确的评价、希望和要求。同时,也要做舞蹈家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创作的甘苦,支持他们创造性的劳动,对他们的艺术创作作出尽可能实事求是的评价,以促进舞蹈艺术事业的发展。


(文章作者:廉建峰)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