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新舞蹈艺术运动与吴哓邦

新舞蹈艺术运动与吴哓邦

真正能够代表20世纪中国舞蹈发展新方向的,是由吴晓邦所倡导的“新舞蹈艺术运动”。

吴晓邦(1906-1994),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舞蹈编导、舞蹈理论家、教育家。吴晓邦出生于江苏太仓沙溪镇,少年时代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爱国进步活动。太仓道观是当时江南地区最大的道观之一,其中的道教仪式表演给予他最初的舞蹈教育,培养了他对于动作、表演及仪式的爱好。从1929年至1936年期间,他三次赴日本学习经济、音乐和舞蹈。当时,日本一些青年舞蹈家热衷于西方艺术,德国表现主义舞蹈在日本大行其道。吴晓邦在高田雅夫舞蹈研究所、江口隆哉和宫操子等许多舞踊研究所学习芭蕾和现代舞,深受其影响。他于1932、1935年两次回国,以现代艺术的创作宗旨并遵循完全意义上的艺术表现舞蹈精神,在上海创办了晓邦舞蹈学校和晓邦舞蹈研究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的专业舞蹈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1935、1937、1939年他先后三次举办了个人舞蹈发布会,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以艺术家名义举办个人舞蹈专场晚会之先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吴晓邦怀着一腔热血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队,把所有艺术才华奉献给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和紧随其后的民主建国解放运动。在这期间他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饥火》、《思凡》、《游击队员之歌》、《进军舞》等大量舞蹈,还在中国历史上开了舞剧创作之先。《罂粟花》、《虎爷》、《宝塔与牌坊》等舞剧作品就是当时具有时代意义和艺术创新性质的作品。吴晓邦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后期一共创作了一百多部舞蹈、舞剧作品,在全国文化界和普通民众中均享有很高的声誉。吴晓邦在中国现代舞蹈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新舞蹈艺术”的概念,倡导运动,亲自实践,创作表演,不遗余力,被称为新舞蹈艺术的先驱。

《傀儡》是吴晓邦早期的成功作品之一,构思成型于日本高田雅夫的舞蹈教室中。该作品是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三省,成立所谓的“满洲国”并立溥仪为傀儡皇帝这一事件的直接反映,也是中国现代舞蹈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直接表现艺术家现实生活态度的作品。令人赞赏的是,该作“以木偶戏中谐趣动作为依据,塑造了一个只会服从主人操纵、没有个人意志的摇尾乞怜的走狗形象”。

创作并首演于1937年的《义勇军进行曲》,是吴晓邦在无锡为上海抗敌演剧四队创作的舞蹈,是他倡导新舞蹈艺术运动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中国武术、战斗中的搏击等动作为基础,配合那首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在救亡大势下曾经起到激荡人心、扬起斗志的作用。《游击队员之歌》、《国际歌舞》、《丑表功》等作品无一不给当时的人民以振奋,以惊醒,以激励!

40年代,吴晓邦的艺术创作进入新的时期。题材选择上更加广泛,艺术表现深度增加,手法扩展。他为新安旅行团创作的歌舞剧《春的消息》,将大自然的季节变幻与革命形势做了巧妙结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创作的影响,但是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又显然带着更加积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创造色彩。舞剧《虎爷》分四个篇章讲述了从“旧的生活”、“旧的毁灭”到“新的在孕育中”、“新的现实”之过程,在广西桂林演出后受到高度赞扬。

《饥火》成为吴晓邦最重要的艺术作品,源自其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对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刻同情。表演时,吴晓邦充分利用了动作线条、动作力度、动作幅度等舞蹈表现手段,塑造了一个饥火难耐、仇恨中烧却最终因为势单力薄而死亡的“饥民”形象。它是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又经过高超的动作艺术给予外化,使观赏者潸然泪下。与之不同的《思凡》是巧妙利用昆曲艺术传统段子而编创的翻新之作。吴晓邦自编自演的这个舞蹈,一改传统戏曲中因“思凡”而“下山”且又重新获得幸福的结局,塑造出向往人间美好生活而最终未能超脱的小和尚,借以表达他对于封建思想之严酷禁锢的批判。虽然尚在艺术舞蹈开蒙之时,却已非常讲究动作节奏的处理,动静得宜,表情细腻。

“新舞蹈艺术运动”在艺术上是向西方现代舞特别是德国表现主义舞蹈学习的结果,在实践上则是有良知有才华的舞蹈家与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产物。这一“运动”在艺术上引进了关于动作“空间”、“力度”、“幅度”、“表情”、“构图”、“节奏”、“质量”等具有现代艺术和剧场意识的创作理念和构思方法,使得中国舞蹈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科学化的分析。新舞蹈艺术是“五四”时期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在中国舞蹈历史进程中的反映,由于吴晓邦的努力和辛勤教学,又将其传播到全国各地。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