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丁青县热巴:丁青草原上的舞蹈精灵

在舞蹈方面吸收弦子、锅庄等舞蹈元素,音乐方面也由过去单一的二胡演变成多器乐组合,歌唱方面在独唱、二重唱的基础上增加了合唱、大联唱,使之更符合舞台演出的需要,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欣赏需求。如今,丁青热巴舞已经登上了国内国际舞台,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2008年6月中旬,记者一行从昌都出发沿着黑昌线前往丁青时,就不断有当地人向我们介绍热巴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艺术,未到丁青,仿佛就已听到那清脆的热巴铃声……


  在丁青县委宣传部部长德西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丁青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丁青县第一批由政府培养成长起来的热巴艺人朗格。


  传奇古老的民间舞蹈


  刚踏进艺术活动中心的大门,我们就听见从训练房传来一阵清脆的铃鼓声。这是艺术团成员在虫草采挖季节后第一次召集的排练,艺术团团长朗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古老的热巴艺术在朗格富有磁性的声音中娓娓道来。


  西藏和平解放后,各级文艺工作者深入民间、深入生活,拜民间艺人为师,不仅较好地继承了传统热巴,而且还在演技和服饰方面作了一些创新。


  在舞蹈方面吸收弦子、锅庄等舞蹈元素,音乐方面也由过去单一的二胡演变成多器乐组合,歌唱方面在独唱、二重唱的基础上增加了合唱、大联唱,使之更符合舞台演出的需要,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欣赏需求。如今,丁青热巴舞已经登上了国内国际舞台,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从朗格的介绍中,我们知道热巴舞最初有三种流派,分别是流传于觉恩乡的窝托热巴,流传于桑多乡的冬洛热巴和流传于色扎乡的多琼热巴。


  窝托热巴以技巧性强、时间流传最长而闻名,爬杆结绳、腹上破石、夹刀旋转等特技表演曾征服了众多观众。


  传说在公元十三世纪末期,修建类乌齐查杰玛大殿时,白天工匠们辛辛苦苦修筑的房子,晚上却被妖魔毁掉了。于是高僧桑吉温特意邀请7名窝托热巴艺人在大殿前表演热巴。热巴艺人们奇迹般地在“天上结绳,在水上建起曼陀萝”,以精湛的技艺、强烈的艺术魅力,使妖魔鬼怪神魂颠倒,迷惑了鬼怪,进而使工匠赢得了时间,建起了气势雄伟的查杰玛大殿。


  冬洛热巴,也叫康沙热巴,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种家族式热巴舞,其传统节目有一点鼓、三点鼓、六点鼓、九点鼓,其间穿插了一些弦子舞和男女对唱。


  多琼热巴,也叫嘎措热巴,距今有37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扎嘎司·多琼,传说他神力无比,有一次到边坝演出时,在路上有一群野狗疯狂地冲到艺人面前,扎嘎司愤怒之下随手抓了一个石头大喊一声,野狗仓皇而逃,神奇的是扎嘎司所握的石头上出现了五个手印。


  多琼热巴是至今活跃于舞台的重要热巴流派之一,其传统节目有一点鼓、三点鼓、一敲三点鼓、二敲三点鼓、五点鼓、一敲五点鼓、二敲五点鼓、六点鼓、九点鼓等。扎嘎司所创的面具崭司、拉拇益卓、商人洛布松布、嘎亚纳齐面具,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丁青县色扎乡,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形式多样的平民艺术


  丁青热巴舞者大多以家族传承方式延续着热巴舞。


  桑多乡的老艺人扎西曲珍和洛追是家庭式冬洛热巴艺人的典型代表,曾多次被邀请到县民间艺术团进行艺术指导。他们的热巴中间伴有诙谐幽默的说唱以及其它很多的表演内容。他们常常以家庭为主体,旁及远亲近邻,技艺世代相传。他们艺术水平高超,演技精湛。


  在艺术团成员排练的过程,我们充分领略了热巴的魅力。它的传统节目共有三十多个,每个节目的跳法和姿态各不相同,其内容有讲述藏族历史、传说故事的,也有为了寺院祭祀活动的需要编排的剧目,包括《欧冬》、《曲杰罗桑》、《斯白巴玛感果》、《甲沙公觉郎巴》、《古如多吉热》等。这些热巴舞既有当地牧民舞蹈的动律,又借鉴了昌都一带热巴铃鼓舞的舞姿,以顺手顺脚的牧民舞蹈动作为基本步法,上身表演吸收了昌都热巴女子手鼓激情豪放的动作,由此形成融汇藏东藏北舞蹈精华的独特风格。丁青热巴中还有许多风趣的表演动作、模拟动物的动作及一些富有情节的小戏。


  参观着宽敞明亮的艺术活动中心,朗格兴奋的介绍着:为更好地发展热巴艺术、培养艺术人才,县里前两年投巨资专门修建了艺术活动中心。作为丁青县第一批由政府组织选拔的艺术人才,今年49岁的朗格从12岁开始就已经同20多个同龄的孩子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学习这门令人着迷的艺术,学成后他和伙伴们都加入了县文艺宣传队,常年累月深入乡村,为广大群众带去欢乐和幸福。


  热巴艺术的新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丁青热巴的表现形式与节目内容也与时俱进。在这个热巴艺术之乡,热巴已成了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每逢农闲季节,朗格所在的民间艺术团就往来穿梭于部队、学校、各乡村之间,用音乐、歌声、舞蹈等形式,在展现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把一些如酗酒、奢侈浪费等陋习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既达到寓教于乐、移风易俗的目的,又吸引、激发了不少群众送孩子学热巴、跳热巴的热情。


  为培养更多的热巴艺术人才,2006年,丁青县政府决定在县中学举办一个能容纳40人的热巴艺术班,各乡镇前来报名的孩子达300多人。这些孩子学成后,一部分将被吸收为县民间艺术团成员,其他人也将到各地的演艺中心表演,实现就业有门路。


  2000年,为了更好展现古老热巴的神奇魅力,探索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丁青县举办了第一届热巴艺术节暨物资交流会,并将艺术节以固定的形式在每年8月举办。由此全县13个乡镇相继成立“热巴业余演出队”,在艺术节的带动下,丁青县初步形成了县有民间艺术团、乡有艺术队、村有爱好者的格局。


  目前,全县有热巴人才1200多人。丁青县最具特色的色扎乡业余热巴宣传队曾多次参加地区文艺比赛,荣获多项荣誉。受周边地区的邀请,丁青县也多次派出人员前往指导热巴艺术的推广。


  如今,丁青热巴已在区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蓬勃兴起的丁青热巴文化,特别是近年来县城广场热巴文化,也吸引着不少的干部职工、群众和外来经商人员参与其中,传承面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作为当地名歌手,2002年曾获浙江“仙居南北擂台赛十大歌王”称号的嘎松达措也被热巴的魅力所感染,成了艺术团的一名成员。可以说,热巴已深深融入丁青人的文化生活,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艺术魅力。


  在当今艺术百花齐放的芬芳世界,丁青热巴之所以经久不衰,且成舞成歌成史,且后继有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那些像朗格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热爱并投身于热巴艺术的民间艺人,是他们的努力使这一备受人们喜爱和欢迎的古老文化艺术形式代代相传,日臻完善。


  在我们采访组即将离开时,一个叫卓玛的小女孩也拿起鼓,快乐敲打起来。看来,作为一种古老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丁青热巴真是后继有人,将世代相传了……


  相关链接:丁青热巴


  丁青,素有“热巴艺术之乡”的美称。丁青县原名琼波,在藏语中意为大鹏鸟之子,所以“丁青热巴”也称之为“琼波热巴”。热巴,主要流传于昌都地区,是一种由铃鼓舞为主,伴有舞蹈、朗诵、戏剧、杂技、气功、武术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由于丁青热巴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独特的风格、丰富的内容、高超的技巧、风趣的说辞、奇特的面具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雪域高原上古老灿烂文化艺术中一朵多姿多彩的奇葩。


  2002年,丁青县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热巴艺术之乡”。2005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5月,丁青县热巴舞表演队代表西藏参加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引起强烈反响,并获得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太阳神鸟金奖”。


  热评:热巴舞动新生活


  每次来到丁青,总能被那热情质朴的热巴舞蹈所吸引,它也总能为人们带来悦耳清新的艺术享受。作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丁青热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保护,同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在传承,丁青县创新传承方式,通过学校教育使热巴艺术在丁青推广开来。


  丁青县政府本着全力打造人民喜爱的艺术这一目标,通过加大各乡热巴艺术团体的建设扩大老艺人的影响力,指导各艺术队的发展;并让热巴进课堂,从2006年,在县中学举办一个40人参加的热巴艺术班,这些孩子将来一部分将被吸收为县民间艺术团成员,其他的也将到各地的演艺中心表演,实现就业有门路。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纳入到教育体系,无疑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和保护。


  为了更好展现古老热巴的神奇魅力,探索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丁青县以热巴艺术节为载体,将艺术节以固定的形式在每年8月举办,由此全县13个乡镇相继成立“热巴业余演出队”,在艺术节的带动下,全县初步形成了县有民间艺术团、乡有艺术队、村有爱好者的格局。


  目前,全县拥有各种热巴人才1200多人。以热巴舞为主的各种文体活动,成为丁青及藏东群众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特别是近年来在丁青县兴起的广场热巴文化,吸引了不少当地的干部职工、群众和外来经商人员的喜爱和参与,传承面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可以说,热巴已经深深融入丁青人的文化生活,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艺术魅力,成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文艺形式。


上一篇:舞蹈艺术简介

下一篇:舞曲 dance music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