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教学中的示范
- 幼儿舞蹈
- 2023-05-02
- 498
一. 儿童舞蹈教学中示范为什么是最重要的手段
示范是儿童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是由舞蹈自身的特点和儿童生理心理的水平决定的。
在欧美舞蹈(dance)一词,来源于高地日耳曼语的dans这个词,意即“伸展身体”。我国古代称上肢的动作为“舞”,下身肢体动作为“蹈”。可见舞蹈是“以人自身的形体动作为物质手段,通过形体的有韵律的活动,抒发人的内心情感”。从这一角度说舞蹈动作的习得可看成是动作技能的形成。学生动作技能的培养与形成要与学生正确的动作视觉与动觉表象相结合。示范是学生获得正确的视觉形象、动觉表象的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径,可见示范是培养动作技能的重要基础。
“情”是舞蹈语言的灵魂,是舞蹈的生命。人体动作只是舞蹈的表现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抒发情感。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引秀”。在汉人写的《毛诗序》中由这样的论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故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无情可动,就好象先天不足。教师可以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舞蹈示范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培养他们对学习舞蹈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舞蹈作品、更完美地表现舞蹈。
“示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5~6岁的儿童他们的生活阅历浅显,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极易受到暗示。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专业技能(舞蹈语汇)近乎于零。他们对舞蹈动作获得、舞蹈审美感知觉的形成绝大部分来源于“示范”。
二. 如何在幼儿舞蹈教学中使用示范
(一)示范要准确
现代汉语词典对示范的解释是;[示范]做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首先,示范不准确就失去了其典范的作用。舞蹈中的技巧、舞姿、步伐等都是经过几代舞蹈家加工提炼留给我们的,都有它非常准确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就达不到相应的训练目的,舞蹈也会失去美感。其次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示范给学生带来的是模糊、错误的视觉表象,这给学生形成正确的技能带来很大障碍。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把握好每个舞蹈动作的要领。
(二)“示范”要符合学生掌握技能的形成过程和儿童心理品质的发展水平。
技能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掌握局部动作;第二阶段主要是掌握完整动作极其完成方法;第三主要是技能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同样“示范”也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
1、局部分解示范
第一阶段学生通过视觉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模仿练习。这一时期肌肉运动感觉虽然在同时发生作用,但主要是靠视觉来控制和调节,再加上儿童注意范围狭小注意分配能力较弱,这决定了他们在这一阶段不能同时兼顾不同的动作;对动作的方向、幅度的知觉准确性低;动作比较紧张、费力、迟钝、欠灵活性;容易感到疲劳长出错误。
这就要求教师把动作分解到最简单(只有一个不是自动化动作)作示范。如在教授“波浪二”时把动作分解成上肢舞蹈动作、下肢动作、上下肢结合动作、队形变化。
2、注重动作连贯性的整体示范
第二阶段由于多次反复练习,了解完成这些动作极其方法,注意的范围扩大了知觉较细致、正确完整。教师这一阶段的示范应该是注重各个舞蹈动作的连接,在动作连接地方示范,这样学生才能逐渐熟悉全部动作系统和它的各组成部分的特点,极其相互关系,形成正确清晰的表象。;通过练习多余的动作逐渐消失,动作的灵活性也有所加强。
3、有感情的示范
第三阶段正确的动作进一步熟练和精确化,完成动作的方法不断有局部形的改造,使动作更趋于完善、协调而灵敏。这时动作主要由肌肉运动感觉来调节,在一般情况下意识的调节已不甚明显,但当动作进行不顺利或有错误时,却能敏锐地觉察出来,并予纠正。这为他们进一步的表现舞蹈创造了条件。这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用自己充满感情的示范、或是用舞蹈相带、或是用跳得好的同学的精彩表演,去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作品,使得学生用全身去领会舞蹈动作。只有这样学生的表演才能达到引人如胜的境界。也只有这样舞蹈才起到了它美育的功能。
(三)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常易注意那些明显的动作而忽视细节,忽视对动作理论的理解,因而妨碍对整个动作的正确领会与掌握。研究表明。词的提示能促进动作知觉的方向性及组织性,能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动作的各个细节,并能促进对动作的理解。词的讲解要符合所示动作,要简明扼要,及时指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错误。例如在示范“站姿”时教师要告诉学生“站立”的基本要求是“收”、“正”、“沉”。收:收腹、收臀、收肋、下肢肌,并提气。正:头正、下巴正、脖子垂直、眼平视。沉:肩膀松弛往下压、后背往两旁扩展。保持力的对抗壮态,大腿以上向上,膝盖以下往下五个脚趾抓住地面。重心放在脚掌上。
5~6岁的儿童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的讲解尽量形象、生动要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如在讲解“半蹲”时为能使学生体会到“顶”“抗”的感觉我是这样讲解的:蹲时有人把你的头往上提,起时有块石头压着你的头。这样抽象的词与具体的形象结合,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学生易于掌握动作要领,而且不易忘记。还比如在排练《步步高》这个舞蹈时,一个舞蹈的核心舞步学生总是做得不够准确生动,我一边示范一边说“现在你们跟着郑老师在沙滩上光着小脚丫跑,想一想应该怎样跳?”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舞步轻盈而且笑容灿烂,孩子们那童年的快乐、童年的纯真都溶进了这轻盈欢快的舞步里。
在示范讲解中尽量用一些学生所了解的术语。“术语”是指某一学科的专门用语。具体到某一舞蹈动作来说它是对这一动作的科学概括。因为术语与一定的表象之间已建立了联系,使用术语能引起学生已有的动作表象,促进新的复杂动作技能的掌握。教给学生新的术语,使在某些词与动作之间建立联系,同样也能促进技能的发展。
(四)示范次数要灵活、适量
示范应不拘于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面向全体的、可以是针对某个人的(由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的)可以由教师示范、也可以由学生示范、还可以去观摩演出。适量是指示范的频率要适中。过多重复的示范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退,思维水平下降,会降低注意的稳定性同时不利于记忆的发展因而造成视觉与动觉不能很好的结合,从而使舞蹈动作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与发展。另外过多的示范也会妨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把学习舞蹈变成了单一的动作模仿,这样就会失去舞蹈的“神”与“韵”,就如同一个活生生的人没有灵魂只剩下一个躯壳。
从上面不难看出示范教学是符合舞蹈的特点,符合学习舞蹈的规律,同时也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示范是幼儿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我们在进行示范时要重点明确。可遵循先慢后快、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一般来说为了使学生了解完整的动作,需要对全部的动作作完整的示范;为了使学生正确的了解各个细节,对一些复杂动作又要进行缓慢的分解示范。要注意示范的准确性、要注意示范与讲解相结合、要不拘于示范的形式、要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示范。教师的示范要全神贯注,要充满感情。同时我们也要记住示范只是一种舞蹈教学的手段,不要因为示范而妨碍学生对舞蹈的表现。只有这样,示范才能充分发挥它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使舞蹈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样,学生在舞蹈课中不仅掌握了规范的舞蹈动作,而且还能充满激情地去表现舞蹈。同时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也受到美的陶冶和熏陶。
(文章作者:仝丽)
示范是儿童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是由舞蹈自身的特点和儿童生理心理的水平决定的。
在欧美舞蹈(dance)一词,来源于高地日耳曼语的dans这个词,意即“伸展身体”。我国古代称上肢的动作为“舞”,下身肢体动作为“蹈”。可见舞蹈是“以人自身的形体动作为物质手段,通过形体的有韵律的活动,抒发人的内心情感”。从这一角度说舞蹈动作的习得可看成是动作技能的形成。学生动作技能的培养与形成要与学生正确的动作视觉与动觉表象相结合。示范是学生获得正确的视觉形象、动觉表象的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径,可见示范是培养动作技能的重要基础。
“情”是舞蹈语言的灵魂,是舞蹈的生命。人体动作只是舞蹈的表现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抒发情感。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引秀”。在汉人写的《毛诗序》中由这样的论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故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无情可动,就好象先天不足。教师可以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舞蹈示范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培养他们对学习舞蹈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舞蹈作品、更完美地表现舞蹈。
“示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5~6岁的儿童他们的生活阅历浅显,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极易受到暗示。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专业技能(舞蹈语汇)近乎于零。他们对舞蹈动作获得、舞蹈审美感知觉的形成绝大部分来源于“示范”。
二. 如何在幼儿舞蹈教学中使用示范
(一)示范要准确
现代汉语词典对示范的解释是;[示范]做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首先,示范不准确就失去了其典范的作用。舞蹈中的技巧、舞姿、步伐等都是经过几代舞蹈家加工提炼留给我们的,都有它非常准确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就达不到相应的训练目的,舞蹈也会失去美感。其次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示范给学生带来的是模糊、错误的视觉表象,这给学生形成正确的技能带来很大障碍。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把握好每个舞蹈动作的要领。
(二)“示范”要符合学生掌握技能的形成过程和儿童心理品质的发展水平。
技能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掌握局部动作;第二阶段主要是掌握完整动作极其完成方法;第三主要是技能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同样“示范”也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
1、局部分解示范
第一阶段学生通过视觉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模仿练习。这一时期肌肉运动感觉虽然在同时发生作用,但主要是靠视觉来控制和调节,再加上儿童注意范围狭小注意分配能力较弱,这决定了他们在这一阶段不能同时兼顾不同的动作;对动作的方向、幅度的知觉准确性低;动作比较紧张、费力、迟钝、欠灵活性;容易感到疲劳长出错误。
这就要求教师把动作分解到最简单(只有一个不是自动化动作)作示范。如在教授“波浪二”时把动作分解成上肢舞蹈动作、下肢动作、上下肢结合动作、队形变化。
2、注重动作连贯性的整体示范
第二阶段由于多次反复练习,了解完成这些动作极其方法,注意的范围扩大了知觉较细致、正确完整。教师这一阶段的示范应该是注重各个舞蹈动作的连接,在动作连接地方示范,这样学生才能逐渐熟悉全部动作系统和它的各组成部分的特点,极其相互关系,形成正确清晰的表象。;通过练习多余的动作逐渐消失,动作的灵活性也有所加强。
3、有感情的示范
第三阶段正确的动作进一步熟练和精确化,完成动作的方法不断有局部形的改造,使动作更趋于完善、协调而灵敏。这时动作主要由肌肉运动感觉来调节,在一般情况下意识的调节已不甚明显,但当动作进行不顺利或有错误时,却能敏锐地觉察出来,并予纠正。这为他们进一步的表现舞蹈创造了条件。这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用自己充满感情的示范、或是用舞蹈相带、或是用跳得好的同学的精彩表演,去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作品,使得学生用全身去领会舞蹈动作。只有这样学生的表演才能达到引人如胜的境界。也只有这样舞蹈才起到了它美育的功能。
(三)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常易注意那些明显的动作而忽视细节,忽视对动作理论的理解,因而妨碍对整个动作的正确领会与掌握。研究表明。词的提示能促进动作知觉的方向性及组织性,能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动作的各个细节,并能促进对动作的理解。词的讲解要符合所示动作,要简明扼要,及时指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错误。例如在示范“站姿”时教师要告诉学生“站立”的基本要求是“收”、“正”、“沉”。收:收腹、收臀、收肋、下肢肌,并提气。正:头正、下巴正、脖子垂直、眼平视。沉:肩膀松弛往下压、后背往两旁扩展。保持力的对抗壮态,大腿以上向上,膝盖以下往下五个脚趾抓住地面。重心放在脚掌上。
5~6岁的儿童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的讲解尽量形象、生动要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如在讲解“半蹲”时为能使学生体会到“顶”“抗”的感觉我是这样讲解的:蹲时有人把你的头往上提,起时有块石头压着你的头。这样抽象的词与具体的形象结合,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学生易于掌握动作要领,而且不易忘记。还比如在排练《步步高》这个舞蹈时,一个舞蹈的核心舞步学生总是做得不够准确生动,我一边示范一边说“现在你们跟着郑老师在沙滩上光着小脚丫跑,想一想应该怎样跳?”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舞步轻盈而且笑容灿烂,孩子们那童年的快乐、童年的纯真都溶进了这轻盈欢快的舞步里。
在示范讲解中尽量用一些学生所了解的术语。“术语”是指某一学科的专门用语。具体到某一舞蹈动作来说它是对这一动作的科学概括。因为术语与一定的表象之间已建立了联系,使用术语能引起学生已有的动作表象,促进新的复杂动作技能的掌握。教给学生新的术语,使在某些词与动作之间建立联系,同样也能促进技能的发展。
(四)示范次数要灵活、适量
示范应不拘于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面向全体的、可以是针对某个人的(由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的)可以由教师示范、也可以由学生示范、还可以去观摩演出。适量是指示范的频率要适中。过多重复的示范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退,思维水平下降,会降低注意的稳定性同时不利于记忆的发展因而造成视觉与动觉不能很好的结合,从而使舞蹈动作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与发展。另外过多的示范也会妨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把学习舞蹈变成了单一的动作模仿,这样就会失去舞蹈的“神”与“韵”,就如同一个活生生的人没有灵魂只剩下一个躯壳。
从上面不难看出示范教学是符合舞蹈的特点,符合学习舞蹈的规律,同时也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示范是幼儿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我们在进行示范时要重点明确。可遵循先慢后快、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一般来说为了使学生了解完整的动作,需要对全部的动作作完整的示范;为了使学生正确的了解各个细节,对一些复杂动作又要进行缓慢的分解示范。要注意示范的准确性、要注意示范与讲解相结合、要不拘于示范的形式、要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示范。教师的示范要全神贯注,要充满感情。同时我们也要记住示范只是一种舞蹈教学的手段,不要因为示范而妨碍学生对舞蹈的表现。只有这样,示范才能充分发挥它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使舞蹈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样,学生在舞蹈课中不仅掌握了规范的舞蹈动作,而且还能充满激情地去表现舞蹈。同时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也受到美的陶冶和熏陶。
(文章作者:仝丽)
本文由bosco于2023-05-02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21769.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21769.html
下一篇:专家建议:5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