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舞蹈 > 正文

儿童舞蹈教学初探

舞蹈是儿童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通过舞蹈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陶冶学生的性格,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比较理想的方式。

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们的心田,感染着人们的思想品质与情感。舞蹈教育是一种人体艺术,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品。舞蹈教育也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儿童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是孩子们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而儿童舞蹈又不同于其它舞蹈,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是通过儿童表演来体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反映的是儿童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态度。儿童舞蹈是通过儿童身体动作,儿童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集中反映儿童生活,表达儿童情趣的儿童歌舞,是文学、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综合艺术。它是陶冶儿童性情,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舞蹈教学,能够使儿童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儿童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艺术潜能。给儿童营造自由感受和表现的环境,创设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能够给儿童舞蹈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它是陶冶儿童性情,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舞蹈教学,能够使儿童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儿童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艺术潜能,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

第一、它有利于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儿童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儿童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儿童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第二、它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儿童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儿童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儿童,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第三、它有利于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为他们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基矗经过舞蹈训练的儿童,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第四.它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审美感觉
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孩子们提供和构筑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儿童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使孩子们习惯于热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憎厌一切假、恶、丑的行径。可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长期以来,在我们民族传统的儿童教育观念中,往往片面地强调使孩子们“乖”、“听话”、“静”,而不大注意培养儿童的动态美感和动作美造型能力。因此,在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发挥儿童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外形与内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但是另一方面,儿童舞蹈教学又具有一定的难度.儿童由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一时难以与老师沟通。所以刚开始,师生之间还存在着距离,大多数儿童不愿在集体中唱歌、表演。那么应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儿童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关键是一个“爱”字。教师要以“爱生乐教”为己任,奉献自己的爱心,让每个学生接近自己并且信任自己。另外,在挑选儿童舞蹈题材时也要特别注意,一般要求音乐鲜明,新颖别致,富有儿童情趣,能够激发儿童的创作热情,活跃儿童的想象思维,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儿童舞蹈的教学包括对音乐题材的选择,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儿童参与动作的创编等等。下面,我浅谈自己在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首先,对音乐题材的选择非常重要。

在选择儿童舞蹈题材时,一般要求音乐鲜明,新颖别致,富有儿童情趣,要能够激发儿童的感情动力,能够激发儿童的创作热情,活跃儿童的想象思维,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乐由情起”就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也许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儿童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融洽、愉快地完成“萌发儿童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任务。“感受和表现”,是音乐教育的宗旨,“萌发”和“初步”,能帮助我们把握教育的“度”,音乐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放在“情趣”二字上,即“激情诱趣”。

  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所以,音乐教育的重点应着眼于引导儿童对音乐情感因素体验,只有抓住这一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创设育情的活动环境。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重要性。所以要注意环境中的育情因素,是因为优美和谐的气氛能积极地、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所以,在儿童舞蹈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选择的环境既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够使儿童融入其中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又不能过于低幼化和低俗化,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再次, 培养师生情感,创造育情的心理环境

  舞蹈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种过程就是以教师为一极,儿童为另一极的交互作用过程。努力创造一种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直到师生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才能激发儿童对舞蹈的兴趣。教师要做到有爱心。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儿童化,表情亲切和蔼,做孩子们的“大朋友”。孩子们的心灵特别的纯洁,要想让他更好的学会舞蹈,让他在感情上接受你后效果会不同凡响。心态好了,效果自然会好。另外注意教学时语速要慢,声音要洪亮,这样比较容易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         

     而且,教师还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老师急于求成,违背自然规律,结果适得其反。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还是孩子,她们虽然接受能力较强,但在从未接触过舞蹈的情况下,对于舞蹈她们只能做表面评价,而不是能做出专业的评价。关于动作,模仿的多,感受的少。这势必要求我们把速度放慢,提高质量要求。在打基础阶段,这尤为重要。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赏识你的学生,这是每位教师应该注意、也是应该做到的。每个孩子都希望老师喜欢他,老师对他的喜爱也可以作为他学习的一个动力。至于做法很简单,你只需给他一个信任、鼓励的眼神;你只需对他说一声:“你真棒”   或者你就给他一个确定性的评价:我相信你将来肯定能成为舞蹈新星…

另外,儿童舞蹈教育还要注意创新。

     没有创新的事物是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的,儿童舞蹈教学尤其需要创新,因为儿童好动,稳定性和耐心都不是很高,舞蹈不创新的话,儿童很容易产生厌倦感。作为舞蹈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把舞蹈知识和技能轻松愉快地传授给学生。这创新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具体实施。

1、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当、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能体现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讲课伊始,教师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导语,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启发引导学生思维,以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是实现整体艺术效应的关键一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的导语,就象写文章要有一个好开头,能紧扣读者。它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女双手位”一课时,我出示了一张画,画面上是几位蒙族少年策马扬鞭奔驰在草原上的情境。由画面导入新课,我采用了如下导语:“看,在这碧空如洗的蓝天下,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几位蒙古族少年骑在马背上扬鞭奔跑,他们神情多么威武,动作多么洒脱。大家想不想感受一下他们的心境呢?我们要学习的蒙古族舞蹈动作,会让你得到满足,今天咱们学习女双手位“这样的开场“锣鼓”无疑是一块磁铁,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了,使学生很自然地对蒙族舞蹈动作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愿意接受舞蹈动作的训练。

又如在教学《放学路上》这一舞蹈时,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了解西藏吗?你们了解藏族的风俗人情吗?藏族人民纯朴、奔放,善于载歌载舞,特别是藏族小朋友跳起舞来体态优美,动作协调。舞蹈《放学路上》就是通过这样一群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突然遇雨的情景,表达互相友爱的。你们愿意模仿他们的行为,用舞蹈动作把这些展现出来吗?”这简单的一句句问话,便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对知识技能探求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此时,正是教学的良机,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由此可见,导入技能起到了组织、引导学生进入,曲径探幽的最佳境界。

2、要设置情感基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在儿童舞蹈教学中,必须按着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例如:头、肩、腰、胯、膝、踝各关节的灵活性练习,各种脚的位置单一训练都是有其科学性的,是应该训练的。但如果让孩子按专业演员训练那样单一训练,他们就会觉得乏味,失去了练习的兴趣,训练效果不会好。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及是对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对于舞蹈课,也许有人会说,无需激发兴趣,其实并非如此,上舞蹈课和其它课一样,同样有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要不断提高舞蹈课的教学质量,同样需要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舞蹈是时空艺术,也确有很多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细腻的韵味。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舞蹈课是情感课。因此,尽管有的教师同样是用规范的动作进行直观示范,尽量使用比较确切精美的授课语言来讲述舞蹈动作的要领,但教学效果却不能尽如人意,其原因就是没有注意在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没有达到让学生愉快地学,生动活泼地学,课堂氛围显得枯燥。那么如果教师重视设置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充分挖掘教材的含蕴,使学生在练习舞蹈基本技能的活动时,充满有趣的自娱性和游戏性,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为了有效实施这种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结构,教学中,我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情况选用教材,设计了不同年级的训练项目和规格标准,自编了许多体现节奏有快有慢并溶合所学舞蹈动作的游戏及体现各民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和特点的小组合,配录了相应的旋律线条有起有伏、音乐情绪各异的曲目伴奏。每节课都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学形体动作的“语汇”情景,诱发其产生相应情感,并依照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以及教学设备的条件创设情境,以渲染气氛,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从而唤起学生各种感官充分感受,并产生情感,进入主体角色地位,使之充实、满足,同时自然能够注意动作的谐调、准确,进而有表情地展现“儿童语言动律”,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比如:我有意识地选择富有情趣的、孩子们喜欢的人物动作形象和音乐,把单一练习,组合在“小鸭子”、“小松树”、“友谊的花朵飘万香”的音乐中,使孩子们在欢快的境遇中感知藏族舞蹈的退踏步、东北秧歌的跳踢步的特点和解决学习节奏感及反映能力的培养,使原来的单一练习赋予感情的内涵,孩子们喜欢练习了。又如:把小跳步组合在“兰精灵”的音乐之中,使孩子们在愉快的自我感情的抒发中接受了舞蹈的训练,并且很快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再如:教学中我不拘泥一格,注意把握学生情感,调控课堂环节。其中藏族踢踏小组合“开火车”。只有一个基本步贯穿始终。我先让孩子们边回忆火车运行有规律的节奏,“哒哒,哒哒,哒哒,哒哒”,边用小脚踩出节奏,然后拉起手来像一节节火车一样运行起来。再分别走多种队形上山、下坡、穿山洞等,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模仿火车有节奏的运行中,长到膝盖松驰的脚踏点,掌握藏族踢踏舞风格的基本要领,接着再找基本步的踏点OX  XX,重拍时把脚抬起来。此外注意用生动的形象化的语言来启发和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教黎族小组合“赶海去”时,我通过深悟“语境”,巧设情境诱发其情感的方式,来达到感染学生,使其爱学。赶海是在海边拾贝壳、捡海菜、这是居住在海边的孩子们乐于做的事,因为这既是游戏又是有收获的劳动,在这个组合中,并没有具体的拾贝壳、拣海菜等动作,而是表现他们在去赶海的路上急不可待的愉悦心情。因此,在教此组合时,我通过出示挂图、播放切合语境旋律的音乐的同时,先讲一个故事说明赶海的内容,让孩子们想象出,在画册上或银幕上看到辽阔无边的大海在落日余辉中的美丽形象,带着憧憬的心情来学。学习汉族小组合“小蝴蝶”时,动作简单,主要是踮起半脚尖轻盈地走碎步,我让学生们张开双臂模仿小蝴蝶舒展着斑谰多彩的翅膀,时而飞翔在万花丛中,时而滞留在花上吸吮花粉,让他们沉浸在美丽的想象中做动作,充分表现他们自己对大自然天真无邪的爱这样的做法,均是让孩子们在松驰、愉快、饶有趣味的气氛中学,符合孩子们的天性,教学成效则不言而喻。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推动人们对一件事物或一种行为采取赞成或反对、追求或舍弃的态度。在舞蹈课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使之与教材所反映的“语境”产生情感共鸣,那么,知识技能的训练与趣味性处于和谐统一的境界,就把干巴巴地传授知识训导技术变为生动有趣、形象化的愉快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最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一系列活动的系统,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间信息交流不断深化的过程。信息交流的顺畅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调控;信息交流的深刻程度又取决于教师的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信息的输出,又要重视接收学生获得知识的反馈;既要及时地接收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又要适当的时机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反馈。

我认为,教学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只有反馈才能实现控制。因此,要使整堂舞蹈课教学过程从基本动作到舞蹈组合训练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渠道、准确接收学生大量的反馈信息。接收反馈越及时、越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得就越全面、越深入,从而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才能有的放矢进行“点窍”提示,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帮助。例如:我在教学“女双手位”一课时,通过示范讲解后,使学生模仿理解,再由学生自行参照挂图自由练习,掌握动作规格。我及时进行察颜观色,力图借一斑而窥全貌,果然我发现有个别同学手臂动作僵直,眼神也不灵活,显然是没能掌握“眼随手动”的要领,随后我采用了这样的形式进行检测:即播放一段乐曲,让学生随音乐即兴想象表演形体动作,其中要把新课学过的“女双手位”穿插展现出来,结果有人由于动作不规范而显得拘谨,我立即进行“点拨”最后用分组竞赛评比的方式进行激励巩固,使之对本节学习的舞蹈动作进行强化训练,结果各组均获“优”。这正如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斯所说:“任何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查任务的成功或失败。”也就是说教师进行教学时,要细心留意学生的各种反应,密切注视学生的神态变化,犹如从中看到教学效果的“晴雨表”,从而不断地调整教学程序,便于强化训练,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形成最佳的教学状态,教师的主导使用表现在对教学过程实行科学的调节和控制,对学生学习中的关键问题,教师可以把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或把反馈提早到产生偏差之前,设置前馈练习,从而防患于未然;或延时反馈,促进学生再作深入思考分析。如:我在组织学生排练舞蹈《大山里的孩子》时,由于担任领舞的女孩对山村生活及山村人家境状况了解程度不深,缺少情感体验,不能恰当地把握“山妞”这个人物表情、动作,几经训导都不能令人满意。女孩急得躲在一旁,默不作声,针对这种情况,我尝试引导她感悟这个舞蹈的“语境”,也不忙于为她做示范,而是给她讲清山村生活及山村孩子渴望读书的“素材”情调,让她自己在情感的体验中捕捉具体动作的“基本语汇”。启发她想象家境贫困的孩子们要上学学习的心情,提示她要精心地照镜子练习表演的神态。之后,再对其进行悉心训练。结果上台演出相当成功,一举夺得省儿童舞蹈比赛一等奖。这使我体验到,延时反馈,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也不乏优点。其实有的内容如果直接把学习的结果告诉给学生,显得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不够,其感知是肤浅的。教师在启发的过程中不必急于求成地“一槌定音”,而要循循善诱,舍得在此花时间,进行层层深入地分析和提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补充,这有利于调动学生自己改正错误的积极性。这样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的认知中醒过来,获得知识的印象最深刻,保证优化的教学效果。

       培养孩子美的意识,使其快乐成长也是我们从事舞蹈教学的一个目标。儿童舞蹈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之所以在舞蹈教学舞台上奋斗不息,就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能用自己的双手为祖国的明天培育出一片美丽的花园。在这个道路上,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

(文章作者:仝丽)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