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培育之二--舞蹈篇(律动舞蹈)
- 舞蹈知识
- 2023-05-02
- 494
活化肢体语言律动与舞蹈
母体中的律动宝宝
还在母亲肚中的胎儿,已经在作所谓的“律动”,如心脏等器官逐渐发育成熟,所产生的规则性跳动(心脏收缩、脉博跳动等),以及在母体中的胎动(第三个月左右,身体的扭转、脚踢动作等)。
刚出生的新生儿,本能的哭泣配合着手脚的伸张收缩是一种“律动”;进入学步期后,手的摆动+脚的走动,所产生的身体协调动作以维持平衡,也是一种“律动”。较大的宝宝,在身体各方面的活动力较为自如之后,便会随着音乐摆动身体,并随着音乐性质的不同,而有不同强度的身体律动反应。
律动是舞蹈的前奏
律动只是单纯的摆动身体,是学习舞蹈之前的必经过程;舞蹈则是一种具体的身体表现。要学习舞蹈,必先身体律动的体验与学习,而且关系到孩子的肌肉发展与平衡感 ,至少要五岁以后才宜学习舞蹈,国外通常七岁左右才开始。
提起“律动”与“舞蹈”的不同,专家表示,“律动”源自于诗歌,虽蕴含有节奏性、韵律性,但属于无特殊目的的身体自然摆动(如走路),而“律动”只是“舞蹈”的要素之一,包含动作、空间、时间、力量四个元素才能构成“舞蹈”,舞蹈是一种有组织架构、有主题,并有强弱快慢的肢体摆动。
对幼儿来说,舞动身体是一种天生的自然反应,意谓着孩子对节奏、旋律的心神意会与融会贯通,比透过语言传达后所产生的动作更细腻贴切。
体验律动
1、多观察大自然
专家建议,一到三岁左右,可以尝试引导幼儿观察体验大自然的“律动”。父母可借由宇宙运行(日出日落)、大自然的四季更迭、风吹雨打等属于万物的律动,让幼儿借此激发想像力,鼓励他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来,或是画下来、唱出来、编成诗歌等。
不用担心给宝宝太多经验,他会吸收不了,宝宝在不断给予经验累积与多元刺激的过程中,会将这些经验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日后在学习音乐或舞蹈时都能派上用声,有立竿风影的学习效果。
2、借助音乐与绘画
每个人心中都有节奏与韵律,不论是来自于心中的旋律、现成的音乐、大自然的视觉律动或是欣赏画作中的韵律美感,都能帮助宝宝亲身体验所谓的“律动”,比起语言的说明,更能让宝宝体会。
律动及舞蹈与音乐的亲密关系
卡尔.奥福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与音乐教育家,“音乐与律动、语言合一而不分”是他对于基础音乐美感的基本理念。
奥福解释道:音乐、律动舞蹈、语言相结合的音乐课程,是必须自己动手参与玩奏音乐,而不是只当个“听者。”他深信参与这样的“音乐学习者”,不但能用自己的身体做音乐,而且也可以用身体表达音乐,使我们的身体更具有有音乐性。由他的理念可知律动和舞蹈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一般的情况下,律动必须配合音乐,以提升孩子对稳定节奏的认知,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会愈来愈喜欢借由音乐舞动身体的动作,或是在心中哼着他们喜欢的调子,作音乐性的活动,对孩子的大小肌肉、协调动作都有极大的益处。
奥福音乐课程内容
1、结合游戏、律动、语言的节奏教学。
2、音乐与舞蹈律动一本之音乐歌唱律动教学。借由唱、跳民歌与民族舞本体会歌舞一体,并体认音乐的基本知识。
3、奥福之乐器合奏教学。
4、声音、图画、肢体律动一体的表达艺术教学。
生活化学习
1、运用周遭素材
生活周遭多种素材都可用,例如给宝宝两条丝巾,让他自己随意舞动,或是引导他学小鸟、蝴蝶飞舞的样子(直接带宝宝观察,或是引导想像,最好能避免直接表现给他看)。
2、配合辅助教材
在零岁这段期间,可借由作baby message时边按摩边唱歌,或是动动他的手和脚,这是最初期的律动,虽然是妈咪帮忙,但同时也是一种给予多元经验的好机会。而音乐与律动是分不开的,当宝宝比较大了,但认知能力还未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利用市面上出售的音乐图画书,以音乐+图片说明的方式,边演边唱,让宝宝作音乐性的律动。
3、与生活经验连结
谁说一定要上舞蹈班才能学律动呢?家中的亲子游戏,baby message等都是律动的好机会。此外,能与生活经验有所连结“生活化学习”,宝宝较易了解,并且觉得好玩,如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面包及烤面包的动作,充分运用想像来伸缩或紧张肢体,体会放松与紧缩肌肉的感觉,从扮演中体会律动。
施教重点
1、顺应宝宝的生理发展
幼儿的肌肉动作发展与身体协调性有一定的发展程序(由大肌肉发展到小肌肉;由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且每个宝宝的发展快慢程度不同,应该视其发展程度,而不要在他还无法作这些动作时,便勉强他去做某一些动作,那样反而是“揠苗助长”。
2、跳脱“模仿”教育法
孩子的创造力无所不在,已经逐渐拥有逻辑思考能力的他们,透过身体接触来探索外在的世界,会不停地将旧的生活经验累积成新经验,并转化成令成人叹为观止的肢体表现。
因此如果舞蹈律动要在幼儿身上发展,应该要先跳脱纯模仿学习法,就好像学画画一样,画得像不像,不是幼儿期的学习重点,能否用自己的意念与方法表达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家长的“教”是引导,而不是示范之后,要宝宝跟着模仿,例如看了海浪之后,或是看了小鸟与蝴蝶后,让自由发挥想像,让他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若是宝宝作不出来,作一些小小的引导是可以的。
3、多元尝试与探索
多让宝宝尝试与探索,前提是要先有基本的动作平衡能力。当宝宝拥有动作协调、平衡等能力后,才能随意地甩手、摆头、弯腰、蹲站或蹦跳;音乐响起时,完全地在音乐与舞动的快感中,甚至不需要成人的刻意带动,他们就会很有感觉地“闻声起舞”,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最自然不过的本能。
家长施教锦囊
1、带领幼儿多观察大自然的律动,激发想像力。
2、与生活经验边结,多运用生活周遭素材。
3、律动与音乐是分不开的,以音乐+图片说明的方式,边演边说边唱,让宝宝作音乐性律动。
4、跳脱“模仿”、“示范”教育法,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表现。
5、肌肉发展、平衡感发展到一定的成熟度,才宜学习舞蹈(五岁左右)。
儿童几岁学舞蹈合适
几岁开始让孩子学习舞蹈或其他的运动比较适宜?目前,运动医学界没有肯定的答案。因为孩子生长发育的个别差异很大,年龄的大小不足以作为判断的依据,更何况不同的生长环境、气候
、营养、社会文化背景以及遗传等因素,都会影响孩子实际的情形。
因此,如果是以孩子的体型、心智及骨骼发育的年龄来判断,还比较正确可靠些。但这类专业判断并非一般人所能做到,最好请小儿科或骨科的专科医师帮孩子作定期的健康检查,才是最合适的。
外国的运动医学专家建议:规律性的运动训练,包括芭蕾舞、桌球、体操、游泳在内,最好是从8至10岁才开始,而某些较难的动作或使人体组织负荷较重的活动(例如芭蕾舞的脚尖)。应等到11至13岁再尝试较为适当。因此担任幼儿舞蹈老师或运动教练的人,应该要懂得解剖学、生物力学及儿童发育学,才不至于强迫幼儿做出超过其正常关节活动度和骨骼能负荷的动作,唯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运动伤害的产生。
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
舞蹈是美化身,是用形体表现的艺术造型。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歌善舞,但仍有一些孩子对舞蹈不感兴趣。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呢?
1、家长最好自己也对舞蹈感兴趣。因为成人的举止、言谈、爱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2、可以利用电视、电影的传播媒介。有意识地带领孩子观看舞蹈表演,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舞蹈的优美,激发孩子的舞蹈情趣。
3、为孩子创造一个美的环境。如窗户上可剪贴一些舞蹈造型的窗花;墙壁上可以剪贴一些舞蹈形体图;书橱里为孩子添置一些舞蹈画册等。让孩子观察、模仿、阅读,使孩子的生活空间充满舞蹈的情趣,由此对舞蹈产生兴趣。
4、可经常播放一些优美、抒情、活泼的乐曲及孩子喜爱的乐曲,让孩子听一听,跳一跳。也可以采用一些有关小动物的乐曲,让孩子伴随乐曲蹦蹦跳跳,感受一下情趣。因为小动物形象生动,对孩子有吸引力,让孩子在音乐声中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在观察中加以美化和创造。
5、召开家庭音乐会。和孩子一起表演节目,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另一方面成人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
6、根据孩子的爱好,制作一些动物头饰、服装、道具等。使孩子在愉快、欢乐、轻松的情景中,感受到舞蹈的高雅情趣。
平时,可以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感知艺术美,让优美的舞姿吸引孩子。成人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艺术节方面的知识,尤其在舞蹈动作上加以儿童化、趣味化,以艺术化的语言来激发孩子对舞蹈的兴趣。久而久之,孩子一定会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舞蹈能力
舞蹈,顾名思义为手舞足蹈,它是通过人体有节奏的动作、姿态,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很受孩子们喜爱。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舞蹈能力呢?
1、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经常让孩子通过电视观看少儿文艺节目、歌舞表演等,让孩子用感官直接感受舞蹈的美,引起孩子对舞蹈的注意和兴趣。成人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手舞足蹈”时,要积极地加以引导。
2、音乐是舞蹈之魂,音乐和舞蹈是一种相互表现、促进的统一体。成人要经常性地、有意识地让孩子欣赏音乐,感受、体会音乐节奏,并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用舞蹈的动作语汇反映音乐的各种形象。如孩子听到高音区音乐,能模仿蝴蝶飞,小鸟飞;听到低音区的音乐,能模仿大象走、熊走。
3、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引导孩子学习创编简单的舞蹈。选择可使孩子表演的歌曲,启发孩子结合音乐歌词编出相应的舞蹈动作。
4、对孩子进行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当孩子正在学习舞蹈时,成人应为孩子提供表演的机会,并根据舞蹈的音乐形象、节奏和舞蹈动作的语汇,启发孩子在理解舞蹈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通过舞蹈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
(文章作者:仝丽)
母体中的律动宝宝
还在母亲肚中的胎儿,已经在作所谓的“律动”,如心脏等器官逐渐发育成熟,所产生的规则性跳动(心脏收缩、脉博跳动等),以及在母体中的胎动(第三个月左右,身体的扭转、脚踢动作等)。
刚出生的新生儿,本能的哭泣配合着手脚的伸张收缩是一种“律动”;进入学步期后,手的摆动+脚的走动,所产生的身体协调动作以维持平衡,也是一种“律动”。较大的宝宝,在身体各方面的活动力较为自如之后,便会随着音乐摆动身体,并随着音乐性质的不同,而有不同强度的身体律动反应。
律动是舞蹈的前奏
律动只是单纯的摆动身体,是学习舞蹈之前的必经过程;舞蹈则是一种具体的身体表现。要学习舞蹈,必先身体律动的体验与学习,而且关系到孩子的肌肉发展与平衡感 ,至少要五岁以后才宜学习舞蹈,国外通常七岁左右才开始。
提起“律动”与“舞蹈”的不同,专家表示,“律动”源自于诗歌,虽蕴含有节奏性、韵律性,但属于无特殊目的的身体自然摆动(如走路),而“律动”只是“舞蹈”的要素之一,包含动作、空间、时间、力量四个元素才能构成“舞蹈”,舞蹈是一种有组织架构、有主题,并有强弱快慢的肢体摆动。
对幼儿来说,舞动身体是一种天生的自然反应,意谓着孩子对节奏、旋律的心神意会与融会贯通,比透过语言传达后所产生的动作更细腻贴切。
体验律动
1、多观察大自然
专家建议,一到三岁左右,可以尝试引导幼儿观察体验大自然的“律动”。父母可借由宇宙运行(日出日落)、大自然的四季更迭、风吹雨打等属于万物的律动,让幼儿借此激发想像力,鼓励他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来,或是画下来、唱出来、编成诗歌等。
不用担心给宝宝太多经验,他会吸收不了,宝宝在不断给予经验累积与多元刺激的过程中,会将这些经验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日后在学习音乐或舞蹈时都能派上用声,有立竿风影的学习效果。
2、借助音乐与绘画
每个人心中都有节奏与韵律,不论是来自于心中的旋律、现成的音乐、大自然的视觉律动或是欣赏画作中的韵律美感,都能帮助宝宝亲身体验所谓的“律动”,比起语言的说明,更能让宝宝体会。
律动及舞蹈与音乐的亲密关系
卡尔.奥福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与音乐教育家,“音乐与律动、语言合一而不分”是他对于基础音乐美感的基本理念。
奥福解释道:音乐、律动舞蹈、语言相结合的音乐课程,是必须自己动手参与玩奏音乐,而不是只当个“听者。”他深信参与这样的“音乐学习者”,不但能用自己的身体做音乐,而且也可以用身体表达音乐,使我们的身体更具有有音乐性。由他的理念可知律动和舞蹈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一般的情况下,律动必须配合音乐,以提升孩子对稳定节奏的认知,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会愈来愈喜欢借由音乐舞动身体的动作,或是在心中哼着他们喜欢的调子,作音乐性的活动,对孩子的大小肌肉、协调动作都有极大的益处。
奥福音乐课程内容
1、结合游戏、律动、语言的节奏教学。
2、音乐与舞蹈律动一本之音乐歌唱律动教学。借由唱、跳民歌与民族舞本体会歌舞一体,并体认音乐的基本知识。
3、奥福之乐器合奏教学。
4、声音、图画、肢体律动一体的表达艺术教学。
生活化学习
1、运用周遭素材
生活周遭多种素材都可用,例如给宝宝两条丝巾,让他自己随意舞动,或是引导他学小鸟、蝴蝶飞舞的样子(直接带宝宝观察,或是引导想像,最好能避免直接表现给他看)。
2、配合辅助教材
在零岁这段期间,可借由作baby message时边按摩边唱歌,或是动动他的手和脚,这是最初期的律动,虽然是妈咪帮忙,但同时也是一种给予多元经验的好机会。而音乐与律动是分不开的,当宝宝比较大了,但认知能力还未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利用市面上出售的音乐图画书,以音乐+图片说明的方式,边演边唱,让宝宝作音乐性的律动。
3、与生活经验连结
谁说一定要上舞蹈班才能学律动呢?家中的亲子游戏,baby message等都是律动的好机会。此外,能与生活经验有所连结“生活化学习”,宝宝较易了解,并且觉得好玩,如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面包及烤面包的动作,充分运用想像来伸缩或紧张肢体,体会放松与紧缩肌肉的感觉,从扮演中体会律动。
施教重点
1、顺应宝宝的生理发展
幼儿的肌肉动作发展与身体协调性有一定的发展程序(由大肌肉发展到小肌肉;由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且每个宝宝的发展快慢程度不同,应该视其发展程度,而不要在他还无法作这些动作时,便勉强他去做某一些动作,那样反而是“揠苗助长”。
2、跳脱“模仿”教育法
孩子的创造力无所不在,已经逐渐拥有逻辑思考能力的他们,透过身体接触来探索外在的世界,会不停地将旧的生活经验累积成新经验,并转化成令成人叹为观止的肢体表现。
因此如果舞蹈律动要在幼儿身上发展,应该要先跳脱纯模仿学习法,就好像学画画一样,画得像不像,不是幼儿期的学习重点,能否用自己的意念与方法表达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家长的“教”是引导,而不是示范之后,要宝宝跟着模仿,例如看了海浪之后,或是看了小鸟与蝴蝶后,让自由发挥想像,让他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若是宝宝作不出来,作一些小小的引导是可以的。
3、多元尝试与探索
多让宝宝尝试与探索,前提是要先有基本的动作平衡能力。当宝宝拥有动作协调、平衡等能力后,才能随意地甩手、摆头、弯腰、蹲站或蹦跳;音乐响起时,完全地在音乐与舞动的快感中,甚至不需要成人的刻意带动,他们就会很有感觉地“闻声起舞”,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最自然不过的本能。
家长施教锦囊
1、带领幼儿多观察大自然的律动,激发想像力。
2、与生活经验边结,多运用生活周遭素材。
3、律动与音乐是分不开的,以音乐+图片说明的方式,边演边说边唱,让宝宝作音乐性律动。
4、跳脱“模仿”、“示范”教育法,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表现。
5、肌肉发展、平衡感发展到一定的成熟度,才宜学习舞蹈(五岁左右)。
儿童几岁学舞蹈合适
几岁开始让孩子学习舞蹈或其他的运动比较适宜?目前,运动医学界没有肯定的答案。因为孩子生长发育的个别差异很大,年龄的大小不足以作为判断的依据,更何况不同的生长环境、气候
、营养、社会文化背景以及遗传等因素,都会影响孩子实际的情形。
因此,如果是以孩子的体型、心智及骨骼发育的年龄来判断,还比较正确可靠些。但这类专业判断并非一般人所能做到,最好请小儿科或骨科的专科医师帮孩子作定期的健康检查,才是最合适的。
外国的运动医学专家建议:规律性的运动训练,包括芭蕾舞、桌球、体操、游泳在内,最好是从8至10岁才开始,而某些较难的动作或使人体组织负荷较重的活动(例如芭蕾舞的脚尖)。应等到11至13岁再尝试较为适当。因此担任幼儿舞蹈老师或运动教练的人,应该要懂得解剖学、生物力学及儿童发育学,才不至于强迫幼儿做出超过其正常关节活动度和骨骼能负荷的动作,唯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运动伤害的产生。
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
舞蹈是美化身,是用形体表现的艺术造型。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歌善舞,但仍有一些孩子对舞蹈不感兴趣。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呢?
1、家长最好自己也对舞蹈感兴趣。因为成人的举止、言谈、爱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2、可以利用电视、电影的传播媒介。有意识地带领孩子观看舞蹈表演,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舞蹈的优美,激发孩子的舞蹈情趣。
3、为孩子创造一个美的环境。如窗户上可剪贴一些舞蹈造型的窗花;墙壁上可以剪贴一些舞蹈形体图;书橱里为孩子添置一些舞蹈画册等。让孩子观察、模仿、阅读,使孩子的生活空间充满舞蹈的情趣,由此对舞蹈产生兴趣。
4、可经常播放一些优美、抒情、活泼的乐曲及孩子喜爱的乐曲,让孩子听一听,跳一跳。也可以采用一些有关小动物的乐曲,让孩子伴随乐曲蹦蹦跳跳,感受一下情趣。因为小动物形象生动,对孩子有吸引力,让孩子在音乐声中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在观察中加以美化和创造。
5、召开家庭音乐会。和孩子一起表演节目,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另一方面成人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
6、根据孩子的爱好,制作一些动物头饰、服装、道具等。使孩子在愉快、欢乐、轻松的情景中,感受到舞蹈的高雅情趣。
平时,可以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感知艺术美,让优美的舞姿吸引孩子。成人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艺术节方面的知识,尤其在舞蹈动作上加以儿童化、趣味化,以艺术化的语言来激发孩子对舞蹈的兴趣。久而久之,孩子一定会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舞蹈能力
舞蹈,顾名思义为手舞足蹈,它是通过人体有节奏的动作、姿态,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很受孩子们喜爱。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舞蹈能力呢?
1、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经常让孩子通过电视观看少儿文艺节目、歌舞表演等,让孩子用感官直接感受舞蹈的美,引起孩子对舞蹈的注意和兴趣。成人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手舞足蹈”时,要积极地加以引导。
2、音乐是舞蹈之魂,音乐和舞蹈是一种相互表现、促进的统一体。成人要经常性地、有意识地让孩子欣赏音乐,感受、体会音乐节奏,并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用舞蹈的动作语汇反映音乐的各种形象。如孩子听到高音区音乐,能模仿蝴蝶飞,小鸟飞;听到低音区的音乐,能模仿大象走、熊走。
3、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引导孩子学习创编简单的舞蹈。选择可使孩子表演的歌曲,启发孩子结合音乐歌词编出相应的舞蹈动作。
4、对孩子进行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当孩子正在学习舞蹈时,成人应为孩子提供表演的机会,并根据舞蹈的音乐形象、节奏和舞蹈动作的语汇,启发孩子在理解舞蹈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通过舞蹈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
(文章作者:仝丽)
本文由bosco于2023-05-02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21976.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21976.html
上一篇:在兴趣和意志之间纠结
下一篇:舞蹈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