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少儿舞蹈创作的艺术特色
- 少儿舞蹈
- 2023-05-02
- 818
重庆少儿舞蹈,以它浓郁的芳香引起了舞蹈界的关注。1957年,峨眉电影制片为重庆少儿歌舞拍摄了一部《我们都是向阳花》的儿童歌舞艺术片发行全国;1984年,参加全国少年儿童歌舞录像比赛,十二节目全部获奖:一等奖五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四个。1989年,参加全国少年儿童歌舞比赛四个节目全部获奖:创作、表演一等奖一个,创作、表演三等奖三个。1990年,重庆少儿舞蹈《戏雨》赴京,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受到舞蹈界的一致好评。时至今日,重庆少儿舞蹈在全国少儿舞蹈比赛中,仍享有其殊荣。这些获奖作品的编导者,为少儿舞蹈的创作进行了一些可贵的探索。本文就少儿舞蹈创作的艺术特色,作一些探讨。
一 ,舞蹈创作的童化
少儿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表演主体和接收主体却是儿童。因此,少儿舞蹈的创作主体要受其表演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制约,这就出现了少儿舞蹈的童化问题。少儿舞蹈创作的童化,是指少儿舞蹈的编导者必须以少儿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审美追求、性格特征来校正自己,从而去观察、体验、凝炼表现儿童生活。少儿舞蹈在创作的童化上,刻意追求“三童”。
1,童心的视角焦距
少儿舞蹈是少儿生活的自我表现,它像一面多棱的反光镜,折射出一颗纯洁的童心,反映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把握。童心的视角焦距,也就是视角展开的出发点。编舞前,确定童心的视角焦距颇为重要。由点连线,由线及面,不仅可以制约少儿舞蹈的表现内容,而点、线、面的联结,还可以确定少儿舞蹈动律的内涵。童心的视角焦距,是少儿舞蹈创作之本。因此,编导者对儿童生活的审视目光,应该是童心的视角焦距。荣获全国少儿舞蹈一等奖的《小鸡小鸭》,在童心的视角焦距上,抓住了学龄前幼儿的心理特征:从感知开始,一边动作,一边思维,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中,诱发丰富的想象力,其表现为喜欢摹仿,爱听童话,好做游戏等等。舞蹈的编导抓住这一特征,把团结友爱这一主题,借助于小鸡小鸭相互帮助的童话,注入其中,将幼儿的心理特征外化在小鸡小鸭的舞蹈动作中,为一种可视性的舞蹈语言,塑造一个完整的感人的形象。整个舞蹈像是在做游戏,带有很强的自娱性,引起幼儿的表演的极大兴趣。小鸡小鸭的舞蹈动作摹仿,在象与不象之间,夸张其特点,使其舞蹈形象富有幼儿的情感。小鸡小鸭给幼儿的启迪,实质上是幼儿对自己童心的发现。
2,童真的情感辐射
少儿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他们对周围的世界以真诚的情感相待。他们的幻想,可以使太阳 成为他家的公公,月亮成为他家的婆婆,彩云成为他家的姑姑,而他自己却成为这个家庭中的小天使。小狗、小猫、小山羊、小甲虫都可以成为他的小伙伴,并与它们心灵相通,情感相连。总之,无论是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孩子们都能和它们对话、谈天、玩耍、把自己真诚的情感辐射到它们身上去,使它们有了灵气成为孩子们的情感世界。童真的情感。是少儿舞蹈动作语言的依据。动作,是情感的物化载体,是可视性的心态变化的一种审美反映。童真的情感辐射,是孩子的主体对客体的关照,又是客体的主体化表现。因此,可以说童真的情感辐射,是少儿舞蹈艺术之源。荣获全国少儿舞蹈一等奖的《睡吧,洋娃娃》的编导,就抓住了上述儿童的情感特征,反映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家庭的现实爸爸妈妈献身于他们的事业,经常深夜不回家,无暇照顾孩子,而在家里的孩子只好与玩具为伴。孩子的天性又赋于玩具以生命,使其人格化,并与它谈心、唱歌、讲故事。在孩子与玩具之间的情感交流中,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孩子以妈妈教诲和疼爱自己的情感,去关心疼爱玩具,处处流露出孩子童真情感的稚气可爱。
3,童趣的意味感觉
儿童情趣是少儿舞蹈具有艺术生命力的所在,是有别于成人舞蹈的特殊标志。儿童情趣的意味感觉,是直观地反映了儿童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的特殊性,是一种不同于成人的审美情趣。童趣的意味感觉,源于儿童的心理机制,天真和顽皮是其主要表现特征。如善意的“恶作剧”,丑与美的夸张表演等等,一种审美的情趣。童趣的意味感觉强的编导者,善于从儿童生活中发现蕴藏着的富有情趣的细节,并用儿童的审美追求尺度,去加工提炼,以表现作品的内涵。荣获全国少儿舞蹈一等奖的《捉泥鳅》,就是一个富有童趣的意味感觉的作品。舞蹈通过追逐泥鳅的哄笑,水仗的欢悦,肉连霄的风俗,搔痒逗乐的情趣,把村童的顽皮可爱形象的刻画推至高潮。作品将童趣的意味,贯穿于“捧”、“捉”、“抖”、“逗”、“摸”的舞蹈动作中,象一条红线,缀连成村童乐的嬉戏图画,使作品具有艺术生命力。
二,舞蹈构思的“三美”
艺术创作,是对生活的概括和提炼,这就需要构思。少儿舞蹈的构思,是编导者为了表现主题思想和情感,在生活素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运用等等方面的艺术设想。然而,少儿舞蹈的接受主体是儿童,这一特点决定了少儿舞蹈的艺术构思,是少儿思维能力所能理解的前提下,对少儿审美情趣的追求,创作出令孩子们神往的意境,生动的形象产生艺术美的魅力,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少儿舞蹈在艺术构思的审美指向上,追求“三美”。
1,儿童诗味的意境美
从儿童的审美心理出发,刻意追求舞蹈的儿童诗味的意境美。少儿舞蹈作品不外乎是由情(情感、思想、主题)和景(境界、景物、形象)两方面构成的。编导者在进行艺术构思时,必须将这两方面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成为情景交融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境界,这一艺术境界具有儿童情趣,就达到了儿童诗味的意境美了。荣获全国少儿歌舞一等奖的《小雁学飞》,在舞蹈构思上有儿童诗味的意境美。编导者采用拟人化手法,从小雁学飞与大自然的搏斗的形象中,寻找到表现幼儿情感色彩律动象征性的舞蹈形象。“觅食”、“贪玩”、“练飞”、“搏斗”、“翱翔”等简洁明了的舞蹈语言,形象地启迪幼儿的思维能力,理解编导者赋于作品的思想、主题。作品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思想情感与舞蹈形象的统一中,形成了人生要经风雨的儿童诗美意境。
2,儿童情感的格调美
格调,是指审美追求的层次。儿童情感的格调美必须从儿童生活出发,或天真、或顽皮、或雅、或俗,注意儿童情感韵味,格调健康,风趣而美。荣获全国少儿歌舞会演创作、表演一等奖的《戏雨》,是一个富有儿童情感格调美的作品。这个男孩子舞蹈的编导者,善于将男孩子的冲动性,好胜性的心理特征,外化为有趣味的舞蹈形象:在“下雨了”的喊叫声中冲出一群男孩子,任其雨水将自己淋透,这一开始就展现了男孩子的顽皮个性。继后的甩鞋子赤脚戏水,用雨水浇洒同伴的脸,浇灌同伴的脖子,在冲锋声中分成两排打水仗,和结束时的雨中“马马肩”等一连串舞蹈语言,是从儿童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夸张的,同时又是简洁的;是明了的,同时又是灵动的,展现了儿童的神与形,情与趣。特别是用雨水浇洒同伴的脸和浇灌同伴的脖子的细节,在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一种恶作剧的“不良行为”。一但通过艺术加工,作为舞蹈的生动细节出现时,却把男孩子的顽皮、好奇、好动的天性渲染得真够味,给人以强烈的儿童情感的格调美。
3,儿童画拟的色彩美
色彩美,是最先形成儿童视角艺术形象的表现形态,是儿童审美进入的第一步,是少儿舞蹈艺术传达的第一要素。色彩美,能剌激儿童的兴奋源,继而展开审美思维活动。因此,舞蹈作品的动作,造型画面注意儿童画的色彩感,活泼流动感,这是少儿舞蹈构思的又一特色。荣获全国少儿舞蹈一等奖的《抬轿轿》,是一个具有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少儿舞蹈。编导者以儿童的审美心理来挑选民间素材民间矮子舞蹈素材。群舞者的造型设计是头戴一顶大而绣有“王”字的老虎帽,胸前是大头娃娃的面具,长衫盖至脚背,舞蹈动作设计以民间矮子舞为动律,融入儿童的形体动作,两个主要小演员各扎着两个朝天的纠纠辫,会说话的大眼睛交流着情感,加以顽皮的风趣的舞姿,给人以民间儿童年画的美感色彩,特别是两个小演员的“变脸”戏法和几声装狗的“汪汪汪”叫声,使整个舞蹈活泼流动感强,突出了儿童画色彩的艺术美和孩子的稚气可爱。
三,舞蹈表演的“三纯”
少儿舞蹈的表演设计者是成人。然而,少儿舞蹈的表演主体却是儿童,并受其少儿心理活动,审美情趣的限制。因此,少儿舞蹈的表演设计,不是成人舞蹈表演的翻版,也不是其队形动作、节奏、技巧难度的简化。少儿舞蹈的表演设计,应该是情绪单纯,情感集中,节奏明快,动作技巧简洁的“精而纯”的原则。少儿舞蹈的编导者本着这一原则,表演设计应追求“三纯”。
1,纯真
少儿舞蹈在表演设计上,注意展现儿童心灵的纯真感。《睡吧,洋娃娃》,在处理“讲故事”这段表演时,编导者不给小演员们作示范动作,也不规定要做什么,而是先将故事讲给小演员们听,调动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设计动作,随意性地表演,编导者在这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结果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表演自然真实。“打电话”的表演设计:先是踮着脚尖,再去拨动电话,然后用手做话筒与妈妈通话。这一连贯的动作,是由小演员们自己想出来的,尤其是踮脚尖的表演动作,简洁、流畅,突出了儿童的特征。一次排练休息,一个孩子把小手绢平平整整地展开,当作小被子轻轻地盖在洋娃娃身上,还用手将这被子的边角压在洋娃娃身下。编导者发现孩子这一细微逼真的动作,并把它认定为节目中给洋娃娃盖被子的表演设计。上述诸多充满儿童纯真的表演设计,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纯情
少儿舞蹈在表演设计的总体上,不应追求动作的难度,不应注重舞蹈语言的多维、多义性。而应该注重动作的简洁可理解性,表演的单纯可联想性。不过分依赖于舞蹈结构的情节性,则在淡化情节中刻意表现儿童的纯洁情感。荣获全国少儿舞蹈创作三等奖的《我们八九岁》,舞蹈取材于放学离校的一群男女同学,在回家的路上遇着下雨,忘记带雨伞的同学,有的把书包顶在头上;有的用棕树叶或手绢遮着头;有的干脆让雨水淋着。这时,由远而近走来了有雨伞的同学,主动地照顾无伞的同学,一道由近走远。舞蹈结构上可以说是一种淡化情节的结构。而舞蹈的表演却像抒情诗一样地抒发男女同学之间纯洁的友情,并在这上面下功夫。特别是由远走近,又由近走远的舞蹈设计,使人意识到这纯洁的情感从孩子们的心里,走进你的心里,又从你的心里,走向孩子们的世界,让你感受到纯洁的友爱情感的流动。
3,纯朴
纯朴是指少儿舞蹈语言的单纯质朴,舞蹈风格的土色士香,人物性格的朴实无华,给人近拟“白描”的审美指向。荣获全国少儿舞蹈一等奖的《龙门阵》,是一个具有纯朴特色的舞蹈。作品运用四川方言、四川花灯载歌载舞,边说边跳的表演形式,展现一个夏天的月夜,一群山村的孩子在院坝里乘凉摆龙门阵,大家争着谈自己的爷爷奶奶和家里发生的新鲜事儿,赞美新农村的富裕生活。大蒲扇的四川花灯歌舞动律别具韵味,增添了这个舞蹈的地方色彩。四川方言的土色土香,又与小演员质朴无华,活泼风趣的乡气息味的表演浑然一体,给人以纯朴的乡情。又如荣获全国少儿舞蹈三等奖的《扭连扭》,作品取材于民间的莲霄素材,编导者的表演设计是在莲霄动律的基础上,夸张地击打肩膀所引起身体的扭动,以表现山村儿童的质朴顽皮性格和舞蹈动律的乡土风味。
四,少儿舞蹈创新的三个意识
重庆少儿舞蹈的创作,在艺术创新探索创新上,注意了“三个意识”:
一是,少儿舞蹈的文化意识。前面己谈到少儿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表演主体和接受主体是儿童。因此,在创作中就可能出现心理和文化意识差距。少儿舞蹈的编导者注意将自己返归于童年,重新回到儿童世界中去,以儿童的心理视角来观察、体验,表现他们的生活;以儿童的文化意识审美情趣,性格特征,展现儿童的心灵,以此折射现实社会,呈显他们对世界认知的价值观。成人心理差距的消失,和成人文化意识的童化,使少儿舞蹈作品具有儿童的审美价值,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表演主体乐于表演,接受主体乐于接受的目的。
二是,少儿舞蹈的直觉意识。少儿的直觉,不易把握复杂的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义,不善于对抽象哲理的理解,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而敏感于形象的单一性、准确性、可视性,可理解性。因此,编导者注意了少儿的直觉意识特征,使作品的内涵有其形象的外化依托,从而引起少儿直观的审美联想。
三是,少儿舞蹈的现代意识。少儿舞蹈理应当反映现代社会的精神方向这就是现代意识。然而少儿舞蹈的现代意识,不是表现舞台化了的政治教育,动化了的生活原型。它应该是现代社会的精神和时代风尚,物化于少儿生活中,作用于少儿的心理,并通过少儿的审美价值观念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的社会意义带有少儿个性特色化了的社会意义,与少儿的心灵相通,从而唤起的审美反映。少儿舞蹈的编导者从现代社会的新层次、新视角来塑造儿童的形象,艺术地表现其美的心灵,并通过美的心灵折射社会的现代生活流向,这是少儿舞蹈现代意识的所在。
重庆少儿舞蹈创作,以它自身的艺术特色,赢得了社会的赞誉。重庆少儿舞蹈的辛勤耕耘者的创新探索还在继续,通过他们不懈地执着追求,少儿舞蹈这朵小花,将在神奇的童心世界里开得更加艳丽芳芬。
(文章作者:仝丽)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22217.html
上一篇:让宝宝不知不觉跨进舞蹈艺术的宝殿
下一篇:孩子学舞蹈必须学习基本功吗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