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广场舞争议 当避免对立情绪
- 舞蹈新闻
- 2018-11-07
- 403
街谈
近年来,因为广场舞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高考临近,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的晚自习学生们也有这样的困扰,每天晚自习时,学校旁边广场上广场舞的音乐声打扰了学生们的思绪。6月3日晚上,丰台城管来到丰台十二中附近的广场上,向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发放了倡议书,劝导大妈们在高考来临之际和高考期间,暂停广场舞或者降低声音,为考生营造良好环境。对于城管的劝导,大妈们并不买账,待城管走后,大妈们仍然选择调低音量继续跳舞。(6月4日《北京青年报》)
但若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广场舞有那么大危害吗?对广场舞危害的过分渲染,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放大社会情绪的行为。说到底,大妈们还是有权跳广场舞的。管理部门不可能强行禁止他们在广场跳舞。化解广场舞带来的扰民问题,希图通过妖魔化广场舞,讨伐大妈们多么不服从管理,只能把问题陷入一个越来越难解的境地。充满跳舞热情的大妈,即便不在某一个广场跳舞,也会换别的公共场所接着跳。管理部门没有这样的精力,也不可能死盯住每一个公共场所。舆论更应该学会的是如何给大妈们的爱好留下一个合理空间,开辟一条制度通道。
解决广场舞争议,必须尊重这样的基本前提,才有舒缓的可能。现在,由于城管的提醒,大妈们已经降低了音量,这说明沟通并非没有可能。相反,一再指望彻底把广场舞扫出场地,恰是一种自私的行为。民众必须明白,像广场这样的地方,本属于公共场所,可供人游玩栖息,它不可能为了一些人的需要而永远保持安静。要求在广场上的娱乐活动不扰民,也仅能要求对方降低分贝,而不是令其停止娱乐。
围绕在广场舞一事上的纠纷,反映出公共场所矛盾协调的困难。类似广场舞扰民这样的问题,它够不上“严打”的标准,却也是一个公共问题。对它的解决,需要依靠相关法律制度,也同样不能忽视群体沟通艺术的作用。设想,如果公民彼此之间学会多体谅对方,在公共场所达成一种使用共识,比如跳广场舞的大妈尽量离学校远一点,声音小一点,跳舞在相对不扰民的时段,而其他民众尽量对广场舞多一些宽容,由该舞蹈而引发的管理冲突是否会少些?
晚报评论员 杨兴东
本文由bosco于2018-11-07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246.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246.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