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新闻 > 正文

道具总设计师揭秘:6500件道具铺“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近日带妆彩排,部分道具露真容,460个沙包助阵,再现抗洪场景 摄/高伟迪 约图/记者林晖

第一辆红旗轿车道具,由泡沫板制成 摄/记者林晖

鸦片战争中的赔款箱、新中国第一辆红旗车、抗击洪水的护堤沙袋……由张继钢执导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复兴之路》道具数量高达6500件,无论是手摸,还是细看,都让人难分真假。

这是截止到目前,运用道具最多的一台史诗,光道具的制作就花费200多万元,明日将在人民大会堂首演。

该剧道具总设计师曹德良昨天向本报记者独家揭秘了这批道具的神奇制作过程。

他说,道具均是100%仿真还原。

仿真道具还原

泡沫板“造出”第一辆红旗轿车

在史诗剧《复兴之路》中,古代道具的运用不可缺少,像晚清时期的近百个赔款箱和大量的银锭、第一辆红旗轿车、八国联军的枪支……

曹德良解释,很多人都会认为把古代的东西打造出来会很费劲,而事实上,只要有资料可借鉴,这不是难事。

如新中国第一辆自主制造的红旗车,很容易从网上查阅到大量资料,比对之后制作就不难了。

昨天,记者在《复兴之路》彩排现场看见了这辆“崭新”的老爷红旗车。全车宽2米、长6米,用泡沫板制成,全部零件一应俱全,百分之百还原了当年红旗车的风采。

而在抗洪篇章中出现的460个护堤沙包,更是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麻布制作还原的。但是为了舞台艺术的表现,把里面的沙子换成了棉花和布条,每个沙包的总重量有2-3公斤。

仿真道具创造

高科技手段让麦子“长大”

古代的道具不难制作,但一些现代道具的制作反而很困难。曹德良解释,这是因为现代道具需要创造。

曹德良透露,最难的道具用在展现丰收的片段中。剧情很简单――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麦田熟了,高粱长高了,丰收的季节来到了。“得有艺术感。总不能将制作好的麦子、高粱往舞台上一放就完事了吧。”曹德良想了两天的时间,脑子里闪过无数个展现手法,但都被自己一一否决了。

他决定到田地里实地考察。当看到大量的麦田随风起舞、整齐地往一边摇摆,如同在跳动人的舞蹈。“我豁然开朗,必须让道具有生命的过程。”曹德良回忆说。

于是,曹德良决定设计一本本书,让书在慢慢展开的过程中,站立起一片片成熟的麦子、高粱。

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书不能就设计成纸做的书吧,那无法展现麦子、高粱呀。”曹德良又陷入了困境。

在涂鸦了十来幅如何创作书的设计后,最终决定用薄钢来支撑书的骨架。这样既不重,也易于搬上舞台,显得很大气。

接下来,藏纳麦子和高粱又费劲了。麦子和高粱起初是不成熟的,当书一点一点地展开后,麦子和高粱一点一点地长大。“必须要借助高科技手段。”曹德良说。

他将麦子插在一根管子里,每本书里设计了十来个管子,管子再进行连接,并和书一样安装了根大弹簧,当书展开的过程中,管子随着弹簧开始旋转,利用书往两边展开的动力,来拉动管子旋转。当管子旋转了,麦子也就旋转了,这样,书在慢慢打开,麦子也就“长大”了。

仿真道具成本

总造价高达200万元

演出中,除了几支八国联军特定的枪支外,使用的1100多支枪,都是租借的。除去这些枪支外,近5400件道具都是重新打造的。如展现丰收场景的36本“书”,每本的制作成本就是2000元。“这场下来,道具得花个200来万元。”曹德良告诉记者。

据介绍,所有道具在13场演出结束后,都将入库封存。

●《复兴之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我国文化艺术史上又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共两个半小时,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长达169年的民族复兴之路。

该剧历时1年创作,转战全国22个场地进行排练,共有3200人参与。

文/方芳雨力

重要道具一览

近百个晚清时期的赔款箱和大量银锭一千多支八国联军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枪支新中国第一辆自主制造的红旗车丰收场景中的麦子、高粱大庆油田可升降的钻井架300多平米的牛皮纸制作的大地原型抗击洪水的460个护堤沙袋包

制图/李铭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