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届阿细跳月节在云南弥勒开幕
- 舞蹈新闻
- 2018-11-07
- 432
"弹起大三弦,挥动霸王鞭,舞出热情奔放的阿细跳月"-- 中国首届阿细跳月节7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弥勒县隆重开幕。
"阿细跳月"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民间集体舞蹈,阿细语为"嘎斯比",意为欢乐地跳,因为多在月夜篝火旁起舞而得名,其节奏热烈欢快,动作豪放粗犷,舞姿矫健飘洒。
红河州文化局局长李正有介绍,"阿细跳月"是阿细人的精神支柱,它伴随着阿细人从远古走来,最终走出大山,走向国外。上世纪50年代起,舞蹈先后在美国、朝鲜、波兰等国家展演,引起强烈反响。2008年,"阿细跳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现在的阿细跳月舞蹈分为老年舞和青年舞。青年舞以大三弦为道具,竹笛、唢呐等伴奏,舞蹈奔放,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感召力,有"听见三弦响,脚底就发痒"之说。老年舞舒缓悠扬,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
开幕式当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上百名阿细姑娘小伙子在舞台上拍着双手,旋转摆腿,时而围圈齐跳,时而相对而舞。
看台上一个身着阿细民族服装、手拿摄像机的老奶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打听才知道,老人叫杨宝仙,是当地的汉族,今年已经71岁了。老人虽然不是阿细人,但是非常喜欢"阿细跳月"舞蹈,每逢节庆都要去"凑凑热闹",退休后,就常拿着摄像机拍摄。"今天来了好多人,太开心咯,这是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 "说到高兴处,老人竟叉着腰跳了起来。
初次来云南的毛桥兰是湖南一家公司的职员,她是听云南的亲戚介绍,特地来观看"阿细跳月节"。"很震撼,非常原生态,在我们那里太难看见这种类型的舞蹈了。有机会我也想跳一下,下次要带我父母一起来看。"
李正有说,此次"阿细跳月节"将持续三天,除了每晚都有的《阿细跳月》大型诗画歌舞晚会,8日、9日将展示阿细摔跤和阿细斗牛赛。8月14日,也就是农历6月24日,弥勒县将迎来阿细人的大年--火把节。(完)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3231.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