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新闻 > 正文

《云南的响声》很神奇 上百种乐器搬上舞台(图)

杨丽萍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商报记者 陈和生/文 周仁涛/供图

接到杨丽萍的电话时,她正在武汉机场,要赶往深圳参加发布会。作为《云南映象》的姊妹篇,杨丽萍正带着打击乐舞《云南的响声》进行全国巡演。6月23日至25日,将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的《云南的响声》会让观众感受到云南人文的衍生态之美。因为杨丽萍说了――不该响的都会响,太神奇了。

上百种乐器搬上舞台

《雀之灵》、《云南映象》、《藏谜》,杨丽萍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不错的市场。聊起《云南的响声》的创作初衷,杨丽萍说:“打击乐太有意思了。”

《云南的响声》运用了上百种云南的乐器,呈现出几百种自然的声音。杨丽萍笑说,葫芦丝、芦笙,还有造型奇特的“小笛子”,甚至牛铃铛、一片普通的树叶,都是演员手中的乐器。有一位演员用手指按着树叶,就能吹出《五朵金花》的歌曲。演员们除了继承了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乐器演奏外,还发明了不少东西:比如5米长的竹子,一男一女两位演员分别在两端吹响。

杨丽萍说,《云南的响声》中表现云南大山里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各种声音,更表现了城市里的人们早就陌生了的自然的声音。比如小河流水的声音、牛脖子上的铃铛声,还有很多“无声”的声音――蝴蝶扇动翅膀、玉米拔节、蝗虫啃咬麦子。在舞台之上,该响的都响了,不该响的也都响了。

衍生态不改云南本色

在之前杨丽萍的所有作品中,都冠以“原生态”的名头。《云南的响声》则给大家带来一个新鲜名词――衍生态。

杨丽萍解释说,之所以是“衍生”,是因为“响声”中有很多演员的创作成分。她说:“比如一根长竹以前只有2米,现在变成5米了,钻出孔来两个人吹,就像小河流淌的声音,是我们的彝族演员罗罗拔四发明的。之前在《云南映象》里表演过烟盒舞的虾嘎,以前玩的都是老辈人传下的老打法,他现在玩烟盒已经出神入化了,这次也会有新的表演。”

杨丽萍说,“响声”中呈现的是云南人的生命和情感、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撞击,“我们的表演不在乎你跳了多高、转了多少个圈,而是要跳出我们自己的味道”。因此,“响声”虽然加入了演员的创作,但“依然保持着云南文化的灵魂和原则,我们的魂魄不会丢”。

在《云南的响声》中,杨丽萍将向观众展示三段舞蹈。最令杨丽萍感悟的是“催生”那场舞蹈,她说:“这场戏表现的是女人临产,一直让我感动。女人生孩子,如过鬼门关,生死难卜,所以民间有歌谣说:人生人吓死人,娘奔死儿奔生。”

收集乐器含百年文物

在《云南的响声》中,不再有贯穿整篇的故事,只是在打击乐中穿插了几个舞蹈,更多的是展现乐器的自然魅力。

杨丽萍说,云南有很多民间音乐是以自然的声音为主题的。比如《蝗虫翻山》描述的是成群的蝗虫飞来的场景,《风吹树叶打》模拟的是树叶在风中互相拍打的声音。为了呈现这些“响声”,杨丽萍花了9个月的时间去收集乐器。整个演出中间没有管弦乐伴奏,全是最自然的现场演奏,有的声音还非常细微,光收音的话筒就用了好几十个,录音师都说这完全是对收音的考验。

从边远山村部落里收集来的乐器中,不乏百年文物。比如杨丽萍在采风途中见到的3米多高的大鼓以及整棵树雕成的鼓,它们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