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新闻 > 正文

杨丽萍:我的生活一直激情(组图)

《云南的响声》海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云南的响声》海报

杨丽萍

本报讯 (记者 黄丽娟)随手在琴台大剧院广场的树上摘下一片树叶,就能吹出美妙的音乐。

昨日,杨丽萍带着《云南的响声》的演员罗罗拔四出现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进行表演,葫芦丝、芦笙、小笛子、麂子角……每样乐器都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杨丽萍微笑着说,“演出现场该响的都响了,不该响的也都响了。”

解读一:杨丽萍在舞台上还像以前那样轻盈灵动吗,她会跳几段舞?

对于武汉观众而言,从《云南映象》到《藏谜》再到《云南的响声》,杨丽萍都会是最大的期待。而今她已50岁,跳起舞来仍旧会轻盈灵动么?记者提前观看的三段片花中,有一段就是杨丽萍的独舞――“雀神怪鸟”部分中的《牛铃舞》。

杨丽萍介绍,她会在剧中演绎三段仪式感很强的舞蹈,“在第一场‘催生’中我就表演那个难产而死的孕妇,要挺着大肚子表演。很早以前,女人生孩子,如过鬼门关,生死未卜。民间有歌谣说:人生人吓死人,娘奔死儿奔生。我们会有60人合唱这个音乐,特别令人感动。”她的最后一次出场,则是在第六场《喝醉了的鼓》里,她饰演孕妇的灵魂。在这幕展示原生态为主的舞蹈中,她被酒醉的人们发现,最终与女儿团圆。

对于杨丽萍来讲,舞蹈不是工作,而是涵盖了情感,“我一直生活在特别激情的状态,希望能用舞蹈的方式将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传递出来。在排练场,他们都说我是文艺生产队队长。的确,能够有新的灵感传递,我就会特别的兴奋。跳了30多年的舞蹈,现在我觉得编舞越来越过瘾,在舞台上的驾驭也越来越娴熟。”

解读二:与《云南映象》相比,《云南的响声》魅力何在?

据杨丽萍介绍,《云南的响声》的演员是《云南映象》的原班人马,经过几年的演出,这些田间地头的农民已经成长为专业的演员,但他们身上的质朴依然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已经开始由民间艺术的传承者转变为创造者:“《云南映象》以舞蹈为主,《云南的响声》则以打击乐歌舞为主。”

《云南的响声》将把自然界的三四百种声音搬上舞台,“蝴蝶扇翅、玉米拔节、还有胎音,这些就是我们的创造。” 搜集这些声音并搬上舞台的价值绝不在于“炫技”,而是“找到真正属于舞蹈的音乐、舞蹈的节拍。”

作为一个舞蹈家,为什么突然对声音产生了如此大的兴趣?杨丽萍表示这些都来自于从小在乡下生活的印记,“我清楚地记得蜻蜓飞过水面时翅膀在点水,我的耳朵会放大这些声音,我把这种节拍刻在我的骨髓里。”响声奇特,发出响声的“乐器”更奇妙,杨丽萍介绍了一根长达3米的竹子,“两个人一起吹的笛子没见过吧,这是演员自己发明的”。她也花了很长时间去搜集不同的老鼓,有一种巨鼓就是杨丽萍意外发现并颇尽心力从中缅边境的部落中收集而来。

杨丽萍希望武汉观众能从《云南的响声》中领略到大自然的脉搏、心灵的宁静,“世界上不是很多人听得懂胎音,但是你用心听到后就会觉得那是多么的动听”。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